大學專業「任意轉」,自由還是脫軌?

    視覺中國供圖    視覺中國供圖

    「零門檻」並不等於「零投入」「零風險」。

——————————

    想學財務管理,卻被調劑到社會學?學了一段時間建築學,發現自己不適合?

    開學季來臨,經過高考的激烈競爭,一批新生進入大學校園。面對剛剛開啟的專業學習,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學生被目標誌願錄取,在期待中開啟人生新篇章;有的人不喜歡所學專業,剛入學便為轉專業做準備,為「重新掌舵」人生奮力一搏。

    如今已畢業5年的王蘇屬於後者。從高中起,她就一直對中文專業抱有濃厚的興趣,大學卻被調劑到社會學。當時王蘇所在的學校,對學生轉專業的要求很嚴苛。想要轉專業,學生大一期間的成績須排在前兩名,而後參加目標專業的筆試和麵試,通過後才能轉換成功。王蘇排名第四,自然沒有獲得轉專業資格。「如果轉專業沒有門檻該有多好!」她時常想。

    如今,期待變成了現實,國內不少高校陸續放開轉專業政策。在同濟大學,本科生擁有7次轉專業的機會,更有中外合作辦學轉出、醫科轉入、文轉理工等多種選擇。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在大學前三年均可多次申請轉專業。有些高校甚至推出「零門檻、全放開」「專業任意轉」等政策,專業選擇的限制漸漸消減。

    當高校轉專業的門檻逐漸降低,學生能否找到「心之所向」?轉還是不轉,我們該如何判斷?

當高校開啟轉專業「任意門」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徐佳穎,入學僅一年就轉了兩次專業。起初她的專業是德語,但徐佳穎不感興趣,一節課沒上就轉去了法語,覺得這和自己「自由」的性格更相配。而後在學習的過程中,她偶然接觸到電影,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編導曾經是徐佳穎的夢想,可惜當時未能如願,這次接觸讓她的「電影夢」重新被點燃,又一次開啟轉專業之旅。

    有的人轉專業是興趣使然,有的人則是瞭解之後,發現專業與自身預期不符,及時調整。高喆賢就讀於同濟大學,一開始他學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學習後他覺得,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自己的職業規劃不符。大二暑假,他選擇轉到光電信息專業。

    對於在上海就讀的大二學生張林來說,轉專業門檻的降低為自己提供了進入熱門高分專業學習的機會。填報誌願時,他的目標意向本是自動化專業,但專業錄取分數較高,以張林的成績被錄取的可能性較低。保險起見,他填報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這是當時學校新開的專業,分數線較低」。在學校放寬的轉專業政策下,張林如願轉入自動化專業。

    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副教授高豔看來,很多高校轉專業門檻的降低,是利弊權衡之後的結果。「專業選擇是學生的人生大事,以往的轉專業政策有些死板,有些學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又轉不出去,就會沒有學習動力,消極對待所學專業,這會產生很大的問題。」此外,由於轉專業門檻的降低,有一些比較會利用政策的同學,選擇先低分考入學校,再轉入高分專業,「這可能涉及到公平問題」。

轉專業,「零門檻」不等於「零風險」

    「零門檻」並不等於「零投入」「零風險」。「轉專業需要謹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授課教師範陽陽提醒,時間管理和基礎知識的學習等,都可能是學生轉專業後將面臨的難題。

    「轉專業後,你需要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完成本學期課程的同時,還要補齊其他學期的課時。」她說,在很多學校,學生不是轉完後從大一內容開始學,而是和同年級學生一起上課。這意味著,轉專業的學生要在沒有學完基礎課的情況下,直接學習難度更高的專業課,這將是很大的挑戰。

    從社會學轉到法學的周祉因表示,自己上學期期末有8門考試,周圍同學只有三四門。考試科目眾多,她覺得難以兼顧,最後的成績並不理想。

    為了從食品科學與工程轉到自動化,張林選擇降了一級。然而學習後他覺得,兩個專業的基礎課區別不大,這時原專業的同學已經開始做科研,自己還停留在起步階段,他很迷茫,「心理有一些落差」。而後,張林決定提前修讀自動化專業的高年級課程,來看看「真正」的自動化專業到底什麼樣。在不斷瞭解的過程中,他逐漸找回了信心。

    範陽陽認為,「零門檻」轉專業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對學生有一定的好處,但這同時意味著高校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大學生還沒有步入社會,他們的很多決策偏向於自我感動。」她認為,這時老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如果一個學生專業轉了3次或以上,我很懷疑,在轉專業之前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否存在溝通環節?和學生溝通的老師是不是需要負責?」

    日益開放的轉專業政策還會給高校、專業發展等各方面帶來挑戰。在高豔看來,如果學生真的可以隨便轉,有些專業就會被轉沒了,沒人學了,而這些專業可能又是國家發展所必需的,這涉及到系統的調整。「高校決策者需要在學校自身發展和社會整體發展中尋求平衡,有些專業雖然現在是冷門,但是從社會整體發展角度又是必需的,冷門和熱門也是動態變化的。」

避免在不斷轉換賽道中陷入迷茫

    對於不感興趣的專業,轉專業不是必要方式。給專業一點時間,你或許能發現一條新路。

    實際上,王蘇沒有獲得轉專業資格後,她不是完全沒有學習中文專業的機會。當時學校對雙學位幾乎沒有要求,所有學生都可以選。然而,在這樣「零門檻」的情況下,她仍然犯了難:兩個專業的上課時間衝突了怎麼辦?同時學兩個專業,我會不會太忙了?在糾結中,王蘇最終放棄了學習中文專業。

    回想這段經歷,王蘇覺得當時的擔憂只是表象,實則是自己對於目標專業的不堅定。「其實那時經過一年的學習,我已漸漸對社會學產生了興趣。」她說,加之自己對中文專業並不瞭解,僅僅因為愛好文學,便動了學習的念頭。王蘇後來才知道,中文專業不培養作家,「如果當時轉專業成功,大概率會後悔吧」。

    在她看來,學校對轉專業的門檻,讓她更加認真地對專業進行思考,對職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更加謹慎。王蘇覺得,對自身發展認知不清晰的學生,反而容易在不斷轉換賽道中陷入迷茫。

    「剛剛步入大學時,很多學生對於自己所學的專業並不瞭解,僅憑道聽途說就覺得不喜歡,未來沒有發展。」王蘇認為,學生要給專業多一點時間,同時給自己一些時間。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原以為無聊的專業其實非常有趣,本以為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其實和未來的目標十分契合。在4年社會學的學習過程中,王蘇逐漸感受到了專業的魅力。「社會學教會我看待世界的新視角與新方式,讓我看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連接。」

    轉還是不轉?及時調整還是為專業留一些時間?本質上都是學生對於專業是否適合的判斷。

    在北京工作的李冉,已有近20年HR的工作經驗。在她看來,「零門檻」轉專業意味著學校將責任下放,對學生自身的要求更高了。「有的學生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看到別人學了自己就想學,最後很可能雖然接觸了很多專業,卻什麼都學不好。」她建議,學生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有較強的自控力,給自己製訂嚴格的計劃。

    「轉專業不是逃避問題的方式,不要因為掛科、不喜歡某個老師等原因而去轉專業,而是要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範陽陽提醒,專業是有傾向性的,要和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力等相匹配。

    高豔建議,學生一定要「主動」做好信息蒐集工作,比如參加學兄學姐的經驗分享會、旁聽想要轉入專業的課程、積極跟就業指導老師溝通等。她提醒,如果學生在轉專業過程中遇到一些心理問題,需要及時向專業的心理老師尋求幫助。

    對於轉專業的學生,高豔認為,合適的才是最長久的,不要相信所謂的「一見鍾情」。高豔提醒,不要盲目跟風熱門專業,也不要因為逃避而匆忙地轉去下一個專業,沒有哪一個專業是可以輕輕鬆鬆就學好的,對一個專業的熱愛是需要慢慢培養起來的。

    (應受訪者要求,李冉、王蘇為化名)

實習生 王鳳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0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