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浦江創新論壇|看看「轉化門診」 聽聽精彩路演,「今年一定能淘出更多真金與機遇!」
技術轉移,字面好理解,真要做起來,不容易。
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等製約瓶頸,讓優質科技成果在「書架」上「望眼欲穿」,卻無緣搬上「貨架」,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在黃浦江畔,有這樣一場以「創新需求」為主題的科技展會——全球技術轉移大會(InnoMatch EXPO)。它有個挺長的「曾用名」:浦江創新論壇之專題論壇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峰會。2020年,它華麗轉身,「展+會」的大型技術轉移行業品牌活動,名聲大噪。四年的打磨成長,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已成為全球科技工作者翹首以盼的交流盛會。
作為2024年浦江創新論壇重要組成部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辦。大會聚焦需求揭榜、人才發現、資本賦能,打造「1+3+365」展會對接模式——1個InnoMatch全球供需對接平台在線服務全生態,3天展覽展示+活動要素集聚全球化,365天持續對接全流程。
繼前年的「雲看展」、去年的百名技術經理人「淘展」之後,今年大會又有什麼「新花樣」?現場,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轉化門診」了。帶上「門診」二字,自然和「看病」分不開了。人身體不舒服了要看醫生,創業這件高風險的事情,同樣得有專家指點迷津,甚至是「妙手回春」。
如何甄別具有商業化潛力的科技成果?如何獲得資本青睞?科技成果如何進行技術交易?其中一位坐鎮「轉化門診」的「醫生」,是金牌科技服務機構、中科優勢的創始人鄒濤。這位自稱除了沒有「敲鍾」,體驗過創業「全流程」的80後創始人,去年9月就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開出了科技成果「轉化門診」,迄今已經「看診」了六七十位「病人」。
「任何一個可轉化的科研項目,如果不進行系統性梳理,未來可能會牽扯出一系列產權不清晰、交割不清楚等糾紛問題,直接影響項目發展的高度。」鄒濤說,希望更多人能來大會的「門診」「掛號」,讓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人。
你聽過「概念驗證中心」的名頭嗎?作為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重要環節,概念驗證中心能有效打通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助力早期科技成果完成從「概念」到「產品」,從「成果」到「產業」的蛻變。在《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4-2027)》指導下,申城已全面佈局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打造「技術研發-技術評價-示範應用-投資加速-產業化」全流程服務體系。
7日,滬上多家概念驗證中心11項前沿科技成果在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路演。其中,臨港新片區海洋生物醫藥科創平台概念驗證中心-上海海洋大學鮑寶龍教授的「發酵生產河魨毒素及其潛在應用」項目搭建起細菌分子及發酵實驗室,通過優化發酵條件提高細菌河豚毒素產量,以研發抗皺面膜和鎮痛噴霧等產品;上海國際合成生物學概念驗證中心-華東理工大學王瑋教授的「發酵溶菌酶引領無抗生活」項目,展示了通過食品安全微生物宿主——里氏木黴,利用多尺度發酵理論,產業化生產人溶菌酶,填補國內食品級人溶菌酶生產的研究空白,對治療細菌感染具有良好前景……
對了,去年首次引入的技術經理人現場「淘展」,今年也「升級」了——「淘展」規模擴大了10倍,從百人團擴為千人團,甚至吸引到不少港澳台及海外技術經理人。而除了1000多名技術經理人現場淘展,還有20000多名專業技術經理人在線上進行精準對接,「今年一定能淘出更多的真金與機遇!」
記者從國家技術轉移東區中心獲悉,在今年的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八個產業方向將發佈4000餘項技術需求,所有技術需求預計將帶來300億的需求投入金額。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