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運動為何在鄂爾多斯草原如此火爆

    9月7日,中國女排隊員丁霞以及中國女排前國手馮坤、楊昊與鄂托克前旗第一小學的排球小將們合照。活動主辦方供圖    9月7日,中國女排隊員丁霞以及中國女排前國手馮坤、楊昊與鄂托克前旗第一小學的排球小將們合照。活動主辦方供圖

    9月初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草原已經秋風輕拂, 涼意襲人。9月7日晚,鄂爾多斯草原村排超級聯賽年度總決賽在鄂托克前旗馬蘭花廣場舉行。比賽開始之前,整個廣場已經被拖家帶口前來觀賽的當地百姓擠得水洩不通。如此盛況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排球運動在當地的火爆。

    闖入總決賽的兩支隊伍分別來自蘇力迪嘎查和巴彥希里嘎查(嘎查為蒙古語,行政村之意)。比賽進行得異常激烈,這些白天放牧、種地,晚上以打排球作為主要休閑方式的農牧民朋友,已經具備了讓專業人士讚歎不已的排球水平。以嘉賓身份來到本次比賽現場的中國女排隊員丁霞和中國前國手馮坤、楊昊,都對當地排球運動的普及度和較高的技術水平表示驚喜。楊昊說,從當地老百姓打球的水平就能看出,他們打排球的時間肯定不短。畢竟,打排球是需要參與者具備一定技術的。馮坤在看到當地百姓對排球的熱情後也是有感而發,她認為可以組織更多的專業排球運動員、教練來到草原,為這些熱愛排球的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專業指導。

    鄂爾多斯草原廣泛開展的群眾排球運動在近兩年成為基層群眾體育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與南方的村BA、村超形成了南北呼應。草原村排雖然是近兩年才聲名鵲起,但當地群眾性排球運動的開展其實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當地最早開始開展群眾性排球運動的昂素鎮毛蓋圖社區,建有一個小型的排球展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這裏瞭解到,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群來自江蘇南京的知青在插隊到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市前稱)鄂托克前旗昂素鎮後,將排球帶到了這片草原,帶動了當地農牧民朋友開始參與這項運動。時至今日,當地五六十歲以上的排球愛好者依然人數眾多,而他們基本都是南京知青在當地播下排球種子之後的第一批受益者。

    30歲的巴彥希里嘎查排球隊隊長恩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打排球,身邊打排球的人太多了。他回憶,在自己上初中之後,很深的一個印象就是,每到晚上村子裡的排球場地上都是人。恩和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前村子裡的排球場地是水泥地,現在都改成了塑膠地,有些村子還建起了室內排場館,村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風雨無阻地打排球了。

    紮米洋是在本次鄂爾多斯草原村排超級聯賽年度總決賽上奪冠的蘇力迪嘎查隊隊長,他說自己雖然從小就在排球氛圍中長大,但是之前排球打得並不多,直到2017年之後,村子之間的排球比賽越來越多了,使得排球運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又有了新的提升,終於把自己也吸引了進來。紮米洋說,打排球除了給村民們帶來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業餘生活,還大大促進了鄉村和諧社會的建設,「沒有打排球之前,即便是在一個村子裡,鄰里的交往可能也不會有太多機會,但打排球之後,大家交往多了,關係也更好了」。在自己開始打排球的這幾年,紮米洋發現,受當地越來越火熱的排球氛圍和更加完善的群眾性賽事活動的影響,新加入的排球愛好者也在增多。

    據介紹,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鎮這個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的小鎮,超過5000人是排球愛好者。全鎮共有室外排球場地24處,室內排場館3處,村級排球場地覆蓋率達到了90%。隨著當地不斷加大對群眾排球運動的支持,實現了排球場地建設、排球賽事組織、村民素質等多方面的提升。

    在群眾性排球運動的開展對推動當地和諧社會的建設上,鄂托克前旗昂素鎮烏蘭胡舒嘎查黨支部書記巴音特古斯也有感觸。烏蘭胡舒嘎查是鄂托克前旗建有村級排場館的嘎查之一,巴音特古斯指著排場館入口處的「入館規定」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是村民們自發製定的入館規定,要求大家不能酒後入館、不能在館內抽菸等。村民們都自覺遵守這些規定,在享受排球運動的過程中提升了個人文明素質。

    不止於此。巴音特古斯介紹,因為業餘、休閑時間用來打排球、看排球,村民們在一起喝酒、打牌的人少了,矛盾糾紛也少了。而且,因為打排球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整個村子也變得更加和諧、團結。

    農牧民們自己打排球、受益於排球,也把這個愛好作為一種傳承傳遞給下一代。在鄂托克前旗第一小學,排球是學校的第一運動。剛剛從這裏畢業的初一學生烏達木已經樹立了想成為一名排球運動員的目標。她說,也是在自己參與排球運動的過程中,更加理解了女排精神有關為國爭光、頑強拚搏、永不放棄等表述的含義。

    本報北京9月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