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曲克親自給AI手機潑了盆冷水

作為蘋果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產品發佈會,香港時間9月10日淩晨,在 Apple Park 標誌性的彩虹拱門建築下,名為「It’s Glowtime」(這是高光時刻)的「秋季科技春晚」如約而至。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發佈會上,核心的話題只有兩個:一是iPhone 16,二是AI。

蘋果發佈了最新產品——包括了iPhone 16系列、Apple Watch和AirPods以及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一系列相關技術的落地。

圍繞蘋果最重要的產品——iPhone,已形成了兩種分化的態度:一種是,iPhone放緩的更新速度其實是智能手機創新陷入瓶頸的一個縮影,另一種是源自曲克時代蘋果自身的擠牙膏。意料之中的iPhone 16系列遵循了蘋果過去發佈產品的節奏——有喜無驚,有小升級但沒有大創新。

而在AI上,相比6月在WWDC大會上所給出的AI戰略路線圖,投資者和市場更關注的是,蘋果的執行能力究竟如何——這些疑問也都寄希望於iPhone 16系列上,而從發佈會來看,iPhone 16系列更像是蘋果「AI戰略」的一個過渡產品。

不過,隨著蘋果正式入局「AI手機」戰場,也為下半年手機廠商的AI大戰提前埋下伏筆。幾個小時後,再次選擇同日發佈新品的華為,將隔空與蘋果上演一場「iPhone 16 VS 三摺疊」的對決,榮耀、小米、vivo等廠商也都已官宣AI手機最新消息。

至少從此次蘋果發佈會來看,捲了一年多的AI手機大戰,現實依舊很骨感,即便AI給了手機廠商講故事的新腳本,但其依舊遵循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法則——更好的技術只有落地更好的體驗,才能真正驅動行業發展改變。

01 新 iPhone ,只是蘋果AI手機的「過渡產品」

新款iPhone 16無疑是本次發佈會的C位。一方面,作為蘋果營收的主要拉動點,新款iPhone被寄希望於蘋果未來「黃金銷售週期」的轉折點。另一方面,繼WWDC公佈全新的蘋果智能戰略後,iPhone 16系列作為蘋果的首款「AI  iPhone」,自其重要性也不用多言。

不過,對很多用戶而言,過去年多年間,每一次iPhone的升級幾乎成了一場乏味的「抽水」大會。僅從發佈會公佈的產品細節來看,在被稱為「AI手機元年」的當下,新iPhone更像是一款蘋果AI手機的「過渡產品」。

原因有兩點:一是性能與設計端的「微升級」;二是尚未成熟的「蘋果智能」戰略。

首先在產品端性能與功能上,在硬件端,為了適配蘋果智能的落地,iPhone 16 系列在處理器、內存、電源管理上都有了新的升級,以支持蘋果智能的落地。iPhone 16系列主要包含了4款iPhone機型——iPhone 16、16 Plus、16 Pro 和16 Pro Max。其中,iPhone 16和16 Plus屏幕尺寸分別為6.1英吋和6.7 英吋,搭載了全新的A18處理器,採用台積電第二代3nm技術。

16 Pro和16 Pro Max的屏幕尺寸分別為6.3英吋和6.9英吋,iPhone 16 Pro Max 也是有史以來屏幕最大的iPhone,更大的同時,也更薄了,搭載A18 Pro 處理器。 

在功能和外觀上,全系標配「Action」按鈕,最大改變的是在手機右側增設了一個「相機控制按鈕」,類似於數碼單反相機的快門按鈕,用戶可以通過物理按壓的方式或電容感應的方式,完成變焦和調整人像光圈等功能。 

Phone 16系列最大的物理更新之一是相機控制按鈕 圖源:發佈會截圖 Phone 16系列最大的物理更新之一是相機控制按鈕 圖源:發佈會截圖 

在顏色上,為了促進銷售,蘋果還主動打起了懷舊復古風,比如為iPhone 16  Pro增加了金色配色。 

其次,是尚未成熟應用的「蘋果智能」戰略。 在今年6月的WWDC和此前發佈的iOS 18.1測試版,蘋果對外展示了其全新的蘋果智能戰略和相應的功能,它主要包括了—— 

• 全新且更聰明的Siri,以智能體的形式,Siri成為了蘋果AI能力的新交互入口,可以理解用戶更複雜的指令。 

• 大模型驅動的寫作工具:用戶可以在任何場景中,借助寫作工具對文本進行重寫、潤色和校對等優化動作。 

• 照片功能:利用自然語言搜索、生成與製作照片,包括了Image Playground和Genmoji功能。 

• 其他:為電話、郵件、信息等提供自動轉錄、彙總通知、文本摘要和總結的功能 

「蘋果智能」的應用包括了表達自己、重溫回憶、 確定優先級與把事情做好  圖源:發佈會截圖 「蘋果智能」的應用包括了表達自己、重溫回憶、 確定優先級與把事情做好  圖源:發佈會截圖 

儘管在發佈會上曲克表示:「新一代iPhone完全為蘋果智能打造, 將開啟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紀元。」 但對比上述理想中的功能,在本次發佈會上,iPhone 16僅實現了「部分」——比如Siri、寫作工具、照片消除等功能,但如發佈會中確認的消息,蘋果智能不會預裝在新設備中,將在10月作為測試版首次亮相,這些功能的最終落地還需要時間。 

據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的預測:「至少要等到明年的iPhone 17。」換言之,至少要等到2025年,「蘋果智能」戰略才能真正拉動「AI  iPhone」的銷售。 

當然,還有一些外部原因讓短期內蘋果的AI野心無法轉化為更有力的產品創新。首先,受監管問題影響,蘋果智能目前不會進入兩大關鍵市場——歐盟和中國。蘋果在發佈會上表示,蘋果智能將在明年支持更多語言,包括中文、法語、日語和西班牙語。而據蘋果上一季度財報,歐洲是蘋果收入的第二大來源,而作為重要市場的中國,過去一年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高端份額也正被國產廠商進一步蠶食,推遲的蘋果智能或對其銷售產生影響。 

蘋果確認「蘋果智能」將在明年支持 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  圖源:發佈會截圖 蘋果確認「蘋果智能」將在明年支持 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  圖源:發佈會截圖 

其次,蘋果的優勢在於其軟硬件生態帶來的系統性AI能力,AI隱藏於應用與功能身後,帶來的是跨應用與跨設備的無縫體驗,但如果就單一AI功能來看,對比安卓手機,當下iPhone 16的智能助手、寫作工具等功能也並沒有超出用戶對AI手機的理解。 

蘋果發佈會展示部分「蘋果智能」功能 圖源:發佈會截圖 蘋果發佈會展示部分「蘋果智能」功能 圖源:發佈會截圖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看似「王炸」的iPhone 16只不過是一張蘋果為應對AI時代交出的「及格答卷」,過渡的意義更大。 

02 蘋果靠什麼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儘管名為「It’s Glowtime」,蘋果也終於發佈了自己AI戰略和一系列成果,但這些都無法成為蘋果真正驚豔眾人的「高光時刻」。 

過去一年來,科技巨頭爭相以大模型重構自身,或是基於傳統業務重塑競爭力,典型如Google與微軟;或是依靠合縱連橫,以資本手段抓住AI時代的船票,如微軟、英偉達等,還有的憑藉獨特的戰略,在科技圈展現全新的人設,典型就是變得越來越酷的Meta。 

但外界對蘋果的印象卻總是停留在「反應遲鈍」。 

蘋果正在極速扭轉這一刻板印象,無論是今年5月對iPad系列的定位和產品的重新梳理,抑或是在本次發佈會上,在Apple Watch等產品的更新,都在表明:針對用戶體驗,蘋果還是在不斷卷自己。

作為曲克時代交出的首個新品類,斷更兩年後,本次發佈會上,蘋果對Apple Watch進行了重大更新,包括了Series 10和Ultra 2。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10推出了兩個型號,迎來了更大的屏幕、更薄的機身,充電也更快,且具備睡眠呼吸暫停檢測功能。不過,人們預想中的Apple Watch Ultra 3並沒有推出,蘋果只是為其更新了新設計配色。 

除此以外,AirPods系列也迎來了升級,主要包括了更舒適的設計、助聽器功能和更小的充電盒,AirPods 4還增加了一個主動降噪的新版本,蘋果同時為新款 AirPods Max耳機增加了新顏色,配備了USB-C充電接口。 

為入門級版本增設新功能,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 Apple Watch、 AirPods屬於蘋果的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業務,儘管該業務佔蘋果整體收入不到10%,但上述產品的更新有助於蘋果抵消其他產品銷售放緩的影響。 

但作為一家市值超三萬億的科技巨頭,蘋果顯然需要更多的新故事。從汽車、MR、AI再到不久前入局機器人,蘋果幾乎每一次的動作都會引發科技圈的討論,但「造車失敗陰影」珠玉在前,首代Vision Pro淪為「極客玩具」,對蘋果來說,在市場的高預期和尋找的增量焦慮下,蘋果依舊關山難越。 

更隱秘的危機還在內部——蘋果管理層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現象,而在增量緩慢的年代,一家偉大公司想要走出創新的窘境,催化劑往往來自新一代領導者。

蘋果現任頂級高管很多都逼近退休年齡——曲克本人已63歲,現任COO Jeff Williams已60歲,服務業務高級副總裁Eddy Cue也已59歲,不久前,蘋果宣佈其現任CTO Luca Maestri將在明年1月1日正式離任,不過,曲克還是通過「退而不休」的方式留住了這位老將。 

從左到右依次為:Tim Cook,Eddy Cue, Phil Schiller 和Craig Federighi  圖源:彭博社 從左到右依次為:Tim Cook,Eddy Cue, Phil Schiller 和Craig Federighi  圖源:彭博社 

「繼續留在公司,擔當顧問角色」這也是曲克留住老將和緩解股東擔憂的基本操作,蘋果通常會在老將留任的階段,實現管理層的平穩過渡。 

03 國產廠商,打響「AI手機心智戰」

在國行版iPhone 16 AI能力遭遇閹割時,對國產手機廠商而言,這似乎是一個講述AI手機故事的最佳時間窗口。 

事實上,曆時近一年,在AI手機的牌桌上,已密密麻麻地佔滿了國產手機廠商。 

無論是從年初官宣底層模型,還是在新品發佈會上大談AI手機的新故事,瘋狂堆料、上AI,已成了廠商們的集體動作。不久前,在IFA(歐洲消費電子展)上,榮耀CEO趙明在發佈行業首個AI Agent智能體時,更是喊話蘋果:「榮耀的AI智能體將先於蘋果落地手機。」 

國產手機廠商對AI的樂觀,並不難理解,以AI作為產品賣點,長期來看能帶動新一輪的「換機潮」,據IDC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四個季度出貨量上升,市場已展露復甦跡象,預測2024年,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0.8億部,佔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43%。而在國內市場方面,預計2024年中國AI手機出貨量將達0.4億台,2027年有望增長至1.5億台,佔中國手機整體市場比例達51.9%。 

但在諸多關於AI手機的故事中,僅從功能和體驗來看,廠商們的動作大多集中在文本生成、圖像生成、AI搜索/摘要、互動對話等基礎功能層面,想像中的AI手機爆發潮並未到來。一位行業人士分析稱:「現階段,國產廠商主要在爭奪AI手機的心智。」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抽水」:「到目前發佈的號稱AI手機的都是AI Feature(特徵)手機,也就是用AI的技術做了一些AI功能。」 

換言之,AI只是一個大方向,具體到AI手機的路線圖,還需要各家廠商結合自身的優勢去探索,同時也都在互相模仿與學習。

例如,在人與AI的交互上,蘋果AI功能的跨應用調用能力,也在被國產廠商學習。而蘋果在底層模型上的滯後,也令其打開了封閉生態,轉向與OpenAI合作。考慮到用戶隱私,一向開放的Google也學習蘋果,選擇將首款AI手機Pixe 9系列部署在本地運行的AI模型Gemini Nano上。再比如在AI戰略上,利用AI重構操作系統,跨系統融合、端雲協同、AI智能體也正在成為部分廠商們的共識。 

如上文所說,蘋果已為手機廠商的AI手機大戰提前埋下了伏筆,相比去年的講故事,從今年下半年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基於體驗側與真需求的升級迭代。就像榮耀CEO趙明所說的那樣:「端側AI的創新才剛剛開始,有蘋果這樣的巨頭加入進來,會讓所有資源或者很多未來AI服務向這個方向聚集,很期待這樣的碰撞。」 

歸根到底,再美好的AI故事離不開用戶的實際上手體驗,AI手機比拚的不止是從底層模型到框架的技術能力,更考驗的是對用戶需求和意圖精準識別、理解與執行,從以手機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邁入真正的AI手機時代,無論是蘋果,抑或是國產廠商,都還需要一個漫長迭代的過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基研究室」,作者:kiki,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