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心中「一個都不能少」
鄉村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我認為,要更好地在鄉村踐行教育家精神、擔當教育使命,就應當秉持大德育理念和仁愛之心,做家長和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鄉村學校,留守、單親等特殊家庭相對較多,學生本就缺乏安全感,老師更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因此,教師絕對不能用「沒教養」等冷言冷語挖苦學生,更不能一味體罰學生,而要時刻以「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以「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幫助學生走出黑暗,在學生遭受雨雪時撐傘,遇到迷茫時指路。
這份體悟,是我從自身經歷中得出的。20多年前的一個寒冷深夜,年幼的我目睹了父親在家中被歹徒殘忍殺害,自此之後,我經歷了焦慮、失眠,甚至想過自殺。後來,我在大學學習了心理學,明白這是創傷性心理應激障礙。慶幸的是,我在老師的幫助下掙紮著走出了泥沼。
「小時候淋過雨,長大了想給別人撐把傘。」從教多年,我深知心理健康對一個鄉村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單親、留守家庭等兒童的心理問題。我會輕聲鼓勵膽怯的孩子去努力,也會大聲呼喊站在高樓簷邊的孩子,使其及時回頭;我曾救助鄉村的殘疾兒童,拯救自殺未遂兒童,也經常到留守兒童家中家訪,時常陪父母離異的叛逆小孩聊天,用專業知識幫助有心理障礙、自殺傾向的孩子走出心理陰霾。
看著孩子們一步步走向光明,我深切地意識到:一名好老師,要有「一個都不能少」的意識,把眼光聚焦在每一個班級、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教師不僅要關注日常教學,更要深入學生中間、瞭解學生意願、摸清學生困難,並通過預防教育、心理干預、化解困難、有效幫扶,解決學生心理、生活或學習上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作為學校發展的引領者,校長的作用不容忽視。近些年,我國高度重視中小學校長隊伍的精神成長和專業發展,先後頒布了《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意見(試行)》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等文件。在擔任鄉村學校校長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校長深入到課堂教學、學生活動、教師教學研討中,使其言行、思想、理念影響到教師隊伍,能夠更好地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創新意識。校長要注重搭建學者型、專家型教師團隊,學習傳達先進教育理念,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這樣,才會有更多教育家在校長和教師隊伍中產生。
校長要注重激發師生的學習熱情,積極營造支持師生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多把尺子」衡量和評價教師和學生,儘可能多地通過評優評先、提供展示平台、推選榜樣師生等方式,對師生進行肯定和嘉獎,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可。
校長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其多元化發展需求,引領學校通過優化課程設置、豐富課外活動、搭建多元評價體系,為學生提供探索自我、發揮潛能的舞台。校長要密切關注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地展開創新和改革。比如,當下,如何加快提升鄉村學校師生的信息素養,就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
我始終認為,如何引導師生遵循教育規律、避免教育內卷,是培養教育家型校長隊伍的必答題。校長的行動不能脫離整個教育生態系統孤立進行,如果教育內卷氛圍嚴重,就會造成師生內耗,難以很好地踐行教育家精神。教育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教育家型校長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要在本土實踐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完成教育家的身份建構,推動地方教育高質量發展。
其實,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人,除了成績,學生的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發展等同樣重要。因此,踐行教育家精神,就不能只注重培養一時的人,而是要培養一生的人;不能只要學科成績,忽略「人生成績」。畢竟,分數隻是一時之得,健全的人格才是更長遠的發展基石。
(作者係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紮魯特旗第五中學校長)
張長成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1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