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投資中國」和「中國投資」好聲音

來源:經濟日報

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廈門舉辦。本屆投洽會以「投資鏈接世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與,打造「投資中國」響亮品牌,釋放「中國投資」積極信號,努力構建促進雙向投資的國際公共平台,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注入信心和動力。

外資引力提質升級

近年來,受疫情衝擊、地緣政治博弈等因素交織影響,全球跨境直接投資規模連續下行。本屆投洽會期間發佈的《中國雙向投資報告2024》顯示,2023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實際下降10%。

面對複雜嚴峻形勢,我國大力推動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賽前分析佈局未來產業,在增強外資引力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引資結構。2023年我國吸收外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萬億元規模,處於歷史較高水平。與此同時,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優化。2023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引資4233.4億元,佔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37.3%,較2022年提升1.2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此種發展活力也在本屆投洽會上得到充分體現。作為展示我國優勢產業的重要平台,本屆投洽會設置4.7萬平方米的產業創新發展館,聚焦金磚合作、供應鏈創新、新質生產力、綠色低碳等領域,展示區域投資合作成果、產業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比如,在數字經濟展區彙聚了騰訊雲、同方股份、奇安信科技、問天量子等數十家行業龍頭、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在數字關鍵領域的技術產品。

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新型服務機器人帶到了展會現場。「這台商用服務機器人會使用工具、推理理解任務、群體協作等,目前已在酒店、醫院、工廠等場所投入使用。」公司戰略合作副總裁楊子說,期待通過投洽會平台,與更多國際商業夥伴交流與合作,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和優質產品帶到世界各地。

「近年來,外資流入的特點正從資本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劉明華表示,外資流入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行業等高新技術企業逐年上升,2023年已達37.4%,創歷史新高。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新質生產力將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能源產業備受關注。本屆投洽會設置的新能源及綠色創新展區吸引了眾多外國投資商的目光。廣東佳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現場展示了自主研發的低壓高密度固態儲氫瓶。公司研發工程師張飛宇說,「當前我國的氫能產業已經形成了技術成熟度高以及‘製儲輸用’全產業鏈較為完備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隨著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外商對我國新能源產業興趣越發濃厚。目前已有一些境外客商向我們表達了投資意向」。

對外投資不斷深化

本屆投洽會在唱響「投資中國」好聲音的同時,也集中展示了「中國投資」為海外市場帶來的新機遇。

在全球發展合作展區,多家中國對外投資重點企業參展設展,集中展示「中國投資」和「中國建設」發展成就及優秀案例。「近年來,我們在實施‘走出去’戰略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取得了諸多成果。」中國通用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康虎彪說。中國通用公司近年來承接了多項新能源開發、國際產能合作等海外投資項目,有助於增強目標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廣州辦事處主任劉美玲介紹,當前中國已成為泰國最主要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之一,投資領域涉及各行各業,包括汽車製造、智能電子、數字經濟等高附加值行業,對泰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前來投資興業。」阿聯酋聯邦最高委員會成員、哈伊馬角酋長謝赫薩歐德在本屆投洽會開幕禮上的發言,表達了許多參與本屆投洽會外賓的心聲。本屆投洽會上,匈牙利出口促進局、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部、斯洛伐克投資外貿發展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展館,宣傳本地產業和引資優惠政策,希望進一步把握「中國投資」機遇。

匈牙利出口促進局局長加博爾·耶奈伊表示,近年來中國對匈牙利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化,促進了匈牙利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還有巨大的投資合作潛力,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投資夥伴,我們也將提供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投資環境。」

一家來自匈牙利的建築公司負責人說,「我們當前正在同多家中國企業開展投資合作,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我們希望通過本屆投洽會,接觸更多潛在的中國合作夥伴,挖掘更多合作可能」。

聚焦供應鏈創新發展

供應鏈一端連著產業,一端連著市場,彙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事關經濟安全。本屆投洽會在促進雙向投資的同時,組織各國工商界人士聚焦探討當前供應鏈面臨的安全風險,為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尋找積極出路。

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執行董事、中國總代表筱田聰夫說,近年來全球經濟變化和技術更新加速,使得傳統業務模式已經不足以應對。中國在醫療領域新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優勢。目前,公司正在將中國開發的醫療影像、人工智能診斷輔助軟件產品在日本註冊為醫療器械,並向日本市場推廣。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桑治華提出,供應鏈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以數字科技推動供應鏈創新,不僅體現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響應速度上,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價值共創,推動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升級與轉型,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

當前數字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被視為提升全球供應鏈透明度和穩定性的關鍵路徑之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應聚焦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提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水平。

《中國供應鏈發展報告(2023—2024)》提出,物聯網和新興的智能化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的應用,是供應鏈智能升級的核心,中國企業正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以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升級。

在本屆投洽會首次設置的供應鏈創新展區,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正向客商介紹供應鏈暢通的重要性。他說,當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面臨一系列挑戰,象嶼公司深耕金屬礦產、農產品、能源化工、新能源等核心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拓展服務邊界,憑藉豐富多元的大宗商品組合、成熟穩定的全球渠道網絡,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曉曦介紹,該公司開發的一款供應鏈平台覆蓋紙業、金屬、農產、能源、石化、化工等多個業務領域,全年累計訂單超過10萬筆,成交金額超過400億元。「集團期望借助投洽會平台與更多中外企業合作,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描繪藍圖。」 (經濟日報記者 潘卓然 楊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