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交通巨變|鐵道疾馳,陸路華章

  初秋時節,伶仃洋波濤萬里,海天一色。深中通道宛若一條巨龍,盤旋在蔚藍的 海面之上。這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在今年6月30日正式通車,成為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開通後,成為「灣區頂流」。廣東省交通集團的監測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開通首月車流量超過300萬車次,承擔了跨珠江口總車流量的約四分之一。

  「我們公司總部和研發在深圳,生產基地在中山,現在過去三、四十分鐘就可以到。」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袁茉莉向記者介紹,「不管是從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來說都是大大節約了,促進了我們研發和生產兩地的互聯互通。」

  6月27日,沐浴在晨曦中的深中通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6月27日,沐浴在晨曦中的深中通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從小到大持續發展。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目前,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的總里程已突破600萬公里。‘6軸7廊8通道’的主骨架已經基本成形,覆蓋了全國超過80%的縣,服務了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

  9月6日,杭溫高鐵列車駛入義烏站。新華社發(呂斌攝)  9月6日,杭溫高鐵列車駛入義烏站。新華社發(呂斌攝)

  路網越織越密,行程日益便捷。一個個數據,印證著中國道路交通的不斷前行:到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已建成80%、在建15%,路網佈局和結構功能不斷優化。

  2024年6月15日,京廣高鐵全線實現複興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回望中國高鐵發展歷程,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基礎設施和移動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一步一個台階,經歷了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

  在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上京村拍攝的改造提升後的縣道(2024年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在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上京村拍攝的改造提升後的縣道(2024年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發展的助力。「流動的中國」有速度更有溫度。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千家萬戶,連接起廣闊鄉村的新生活。

  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一些農村屬於高海拔牧區,交通不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當地經濟的發展。2014年以來,得益於「四好農村路」的高質量發展,謝通門縣與全國各地的農村地區一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這公路改造以前,路都是坑坑窪窪的,一下雨就都是泥濘,出行很不方便。」謝通門縣措布西鄉村民西熱旦增告訴記者,「那樣的條件也讓我們很難出門,村里的農產品也賣不出去。」

  嘎南是謝通門縣農村客運站的一名駕駛員,他說,「現在農村公路暢通後,村里老百姓坐車外出非常方便。特別是農村客運開通後,能夠做到定時定點發車,對大家的幫助很大。」

  5月9日在河北省元氏縣黑水河鄉佃戶營村附近拍攝的改擴建竣工通車的鄉村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5月9日在河北省元氏縣黑水河鄉佃戶營村附近拍攝的改擴建竣工通車的鄉村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截至2023年末,我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在更多鄉村成為現實。

  農村公路是覆蓋範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提供服務最普遍、公益性最強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說,「新徵程上我們還要持續發力、持續推動、久久為功。我們還將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農村公路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2月21日,觀光巴士行駛在海南環島旅遊公路萬寧正門嶺大橋路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2月21日,觀光巴士行駛在海南環島旅遊公路萬寧正門嶺大橋路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奔騰的車流,攀升的客流,活躍的物流……「流動的中國」盡顯澎湃活力。

  記者:吳煒玲、熊潔、胡函博

  新華社音影片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