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西岸原版音樂劇《貓》等將上演,北京藝術中心好戲不斷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北京藝術中心矗立於千年運河之畔,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合成一組漂亮的「建築群」,為市民提供好看、好聽的文化盛宴。
吸引年輕觀眾、推出惠民演出普及藝術、引入國外經典劇目……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北京藝術中心正為北京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推進「演藝之都」建設貢獻力量。
7月6日,北京藝術中心。圖/IC photo
運河上的「貨物」裝點藝術空間
通州居民王雯對北京藝術中心的初印象頗為驚豔。盛夏時節,她來到新晉網紅地——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打卡。從「森林書苑」北京城市圖書館走出,便來到一片靜謐的水域前。此時天空湛藍,草坪中繽紛的格桑花搖曳,不遠處,北京藝術中心的金屬折板外立面熠熠生輝,屋頂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度,銀灰色的建築和白雲一同倒映在水中。「充滿藝術氣質的文化建築和如詩的森林景觀相得益彰。」她說。
讓人過目難忘的建築造型和外立面,融入了設計師的巧思。北京藝術中心設計總負責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郭鯤說,北京藝術中心的外立面由金屬折板幕牆和透明玻璃幕牆組合,形成多變的光影效果。金屬折板幕牆由4134塊摺疊鋁板組成,好似一張張幕布,兼顧了「大幕徐徐拉開」的觀感和寓意,讓人對「好戲開場」充滿期待。夜景照明採用了「會呼吸的星光燈」,呼吸燈由暗到亮的變化,像呼吸一樣有節奏,賦予建築靈動的效果,通過控制燈光變化和立面數字媒體投影,整個建築在夜間流光溢彩,將視覺效果、文化氛圍拉滿。
「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劇院多維的立面形象都易於識別,同時塑造了一個開放式的水岸建築,與副中心城市的生活、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無縫交融。」郭鯤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藝術中心夜景燈光璀璨。圖/IC photo
除了造型優美,作為文化地標,北京藝術中心在設計上還融入了通州的歷史文化。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的漕運發展到鼎盛。北京藝術中心以古老的糧倉為設計靈感,動態的曲線造型和屋頂輪廓猶如揚起的風帆,再現了古運河上揚帆啟航的盛景。
北京藝術中心建築內部也獨具美感。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場的前廳空間,主題材質分別為金銅、木料和金磚。歷史上,這三種材質正是長期經由運河運往京城。「我們將歌劇賦予銅器的磅礴渾厚,將音樂賦予木藝的溫婉柔情,將戲劇賦予金磚的悠遠綿長。」郭鯤說。
設備效果被大師盛讚「了不起」
經過四年的建設,2023年12月27日,北京藝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新發展格局開啟。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北京藝術中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集劇目生產加工、演出、藝術研討等於同一城市、同一運營主體的劇院綜合體。
北京藝術中心設有觀眾席5610個,擁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及小劇場四個室內劇場,和一座戶外露天劇場。各劇場彙聚了8K、5G、AR、VR、全景聲等「藝術+科技」的最新應用成果,設施建設及演出效果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步入音樂廳觀眾廳,淺暖色調楓木明亮輕鬆,營造出溫潤典雅的空間氛圍。演奏區由1500座的觀眾席合圍而成,觀眾席各樓層分佈錯落有致,和歐洲山區石塊圍成的折線梯田式葡萄園非常相像,被稱為山地葡萄園式音樂廳。「著名的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澳州雪梨歌劇院音樂廳、日本三得利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都使用了這樣的設計,這種設計使演員更貼近觀眾,加強了指揮、樂師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聯繫,增加了親密感,同時也具有優良的聲學效果。」國家大劇院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李宵伊說。
廳內的管風琴有86個音栓、6002根音管,配合觀眾席兩側的西班牙小號音管,屬於管風琴建造風格中最具表現力與戲劇性的「法國浪漫派」管風琴,在風格上更柔和,聲音磅礴、立體,音色層次豐富細膩。去年10月25日,北京藝術中心迎來首支國際大團,世界著名指揮大師捷傑耶夫親自到音樂廳各個角落感受演奏效果,連用了好幾個marvelous(了不起的)來稱讚。
2023年10月25日,北京藝術中心迎來首支國際大團,世界著名指揮大師捷傑耶夫與馬連斯基交響樂團帶來國際文化交流演出。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歌劇院觀眾廳的設計使用了溫潤的胡桃木,營造出溫暖的氛圍,空間線條的圍合將歌劇院磅礴的氣勢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看歌劇的觀眾會有強烈的沉浸感,這要歸功於沉浸式擴聲系統。整套音響系統由148只音箱組成,同時搭配演員動態追蹤系統,全新的聲像定位技術可以使觀眾的聽覺、視覺與舞台上演員的走位相一致,隨著演員移動,觀眾也能感到聲音的移動,達到視覺與聽覺的感官統一。
戲劇場觀眾廳空間以幽暗色調為主,營造出靜謐的氛圍,讓觀眾不由想去探索中國傳統戲劇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裏相比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舞台有更大的後舞台和側舞台空間,不僅為藝術家提供更寬敞的工作環境,也能提升裝台效率。
吸引年輕觀眾的文藝生活打卡地
揭幕以來,已有190場演出、176場藝術活動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服務觀演觀眾10.94萬人次,參觀觀眾13.59萬人次。捷傑耶夫與馬連斯基樂團、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俄羅斯芭蕾舞蹈家沙夏洛娃、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等國際知名藝術家與藝術機構登台,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精彩交彙在這方舞台。
今年7月,國家大劇院話劇《仲夏夜之夢》在北京藝術中心露天劇場上演,被森林環抱、籠罩在星空下的舞台更具沉浸感,吸引大批年輕劇迷多次打卡。談及和國家大劇院的差異化發展,國家大劇院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李宵伊說,北京藝術中心融入運河元素、北京文化元素、京津冀區域文化元素,更多著眼年輕觀眾和市場培養。
今年,300場演出將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不僅引入國家大劇院的經典劇目,彰顯「高品位、高水準」的節目定位,還突出現代性,引入音樂劇、現代舞、先鋒戲劇、沉浸式表演等藝術門類,拓展演藝新場景,打造吸引年輕觀眾的都市文藝生活打卡地。
「在運營上,北京藝術中心注重親民、育民,策劃推出主題藝術周、全時空沉浸式藝術節等活動,豐富大眾文藝生活。」李宵伊說,惠民也是這裏的一大特色。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劇院、瞭解藝術,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優質的藝術資源,藝術中心打造了公益演出品牌——「河畔時光週末音樂會」。從凡爾賽宮首席管風琴師講授的管風琴知識音樂會,到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帶來的專場音樂會,再到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帶來的詩詞音樂會,觀眾只需花40元,便可以觀賞到風格多元的精彩演出。
更讓劇迷翹首以盼的是,接下來,倫敦西岸原版音樂劇《貓》、俄語版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等精彩劇目將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豐盛的文化大餐將源源不斷地彙聚在大運河畔。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