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千億產業規模,「北鬥」星點亮武漢「新」

北鬥,曾是遙望天空、辨明方向的重要指針。如今,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系統,成為全球導航領域的佼佼者。其中,武漢身影不可忽視。

9月12日,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召開次日,北鬥應用大會在武漢經開區舉行。全國衛星導航及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行業龍頭企業代表齊聚,探討一個共同的話題——北鬥規模化應用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武漢北鬥產業科研密度全國領先,在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認為,湖北武漢一直引領全國北鬥技術創新和中部北鬥產業發展,已形成完整北鬥產業鏈。

北鬥產業是國家大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湖北突破性發展的五大優勢產業之一。做好「北鬥+」「+北鬥」文章,武漢正加快推動北鬥規模應用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

「爭氣」北鬥到領先北鬥

一個大國一定要有引領性原創性的科學技術

無人駕駛汽車。通訊員李巋 攝無人駕駛汽車。通訊員李巋 攝

仰望頭頂2萬至4萬公里的太空,中國製造的56顆北鬥導航衛星正為全世界用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中國提出目標,2045年前,要在月亮上「安個家」。而支持中國人在月球長期、高密度探測活動的要件之一,就是實時高精度導航定位。

「我們要建設領先世界級月球基地,都需要空間信息的導航、定位、遙感、通信等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12日,在北鬥應用大會現場,81歲的劉經南院士精神矍鑠、意氣風發。

30年前,中國正式啟動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發展,並命名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劉經南正是專家組成員之一,經歷了北鬥一代、二代從論證到實施的全過程。

經過30年發展,北鬥系統不僅成為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代表,更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佔據了重要地位。劉經南說:「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大國,涉及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領性、原創性的科學技術,才能步入強國之列。」

曾經,沒有北鬥導航衛星的我們,連領土島礁的測量定位都要靠別人的技術。2012年,劉經南帶領團隊,在湖北省建立國內首個省級區域的北鬥地基增強示範系統,推動在全國範圍形成了分米級、重點區域釐米級的定位服務能力,打破國外壟斷。

如今,武漢科研團隊再啟征程。深空深海,從月球到海洋……據介紹,劉經南院士團隊正在與武漢其他科研團隊合作,在海洋構建一個高精度的時空體系,使得深海科技領先世界,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率先研製出我國首個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衛星精密定軌定位軟件、研發出全國首個廣域實時精密定位系統……在「北鬥」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征程中,武漢貢獻了眾多領先優勢,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認為,武漢大學在北鬥人才培養應用方面,當之無愧位居全國第一。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軍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擁有北鬥領域「兩院」院士佔全國1/4強,在測繪、遙感、北鬥等領域學科建設國內外領先,導航與定位、地理空間信息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天邊北鬥到身邊北鬥

全市公交車北鬥應用普及率達99.3%

無人駕駛的拖拉機在北鬥導航引領下,駛向「田間」沿著「U」字型路線來回翻耕。周超 攝無人駕駛的拖拉機在北鬥導航引領下,駛向「田間」沿著「U」字型路線來回翻耕。周超 攝

清晨,百年江漢關的鍾「嘀嗒」作響,「北鬥」凝望著甦醒的城市。

2年前,江漢關博物館就把使用多年的GPS電子鐘換成北鬥原子鐘,30億年誤差不到一秒。

行車道上,上班途中的市民,收到「前方路口紅燈倒計時5秒」的導航提醒,這是北鬥+交通帶來的便利場景。

從天邊到身邊。早在2013年,武漢在全國率先享受北鬥釐米級定位服務。北鬥觀測數據進入到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的數據中心,再經精細化處理,向車端提供亞米級甚至釐米級的定位精度,這讓智能汽車長出了精確感知時間、空間的「神經元」,從封閉場景應用邁向開放道路,讓無人駕駛具備可能性。

東風悅享、輕舟智航……在武漢經開區,已有超百台常態化自動駕駛測試及商業化運營車輛,在北鬥精準的車道級定位導航下,安全平穩地跑在路上。

從天邊到田間。在江漢平原,裝配「北鬥衛星定位+慣性導航」自動駕駛終端系統的拖拉機,在田間地頭劃出一條條優美的線條。裝有這種北鬥智能終端的農業機械,僅湖北現在已經超過3萬台(套),精度能夠達到釐米級,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新近發佈的《2024中國北鬥產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的北鬥終端設備應用數量超過2000萬台/套。一組組數據令人欣喜——

3379公里,這是武漢基於北鬥高精度定位網的智能網聯測試道路里程數;

99.3%,這是全市公交車北鬥應用普及率;

230萬,這是全市2023年裝有北鬥芯片的智能手機新增數……

武漢依迅北鬥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誠介紹,就在今年,公司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研發了國內首款14nm北鬥高精度授時芯片與模組,其農機自動駕駛和監測終端,目前已覆蓋國內10萬餘台套農機設備。

「我們致力於研發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和產品,實現釐米級定位精度。」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張正烜介紹,夢芯科技主要從事北鬥高精度定位芯片設計,已開拓了北鬥在無人系統、車載前裝、低軌衛星、能源電力、公安應急、農業水利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科研北鬥到產業北鬥

智能網聯汽車和低空經濟離不開北鬥

無人機在大悅城附近巡邏。   周超  攝無人機在大悅城附近巡邏。   周超  攝

在位於武漢經開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內,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章紅平教授跨江而來,擔任示範區技術支撐團隊專家。

在武大科研團隊幫助下,國內最長、可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化道路,已全面覆蓋北鬥高精度定位網等相關智能基礎設施。

在漢南機場,武漢大學遙感學院正在與東鴻通用航空(湖北)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超大城市空域劃設數智治理綜合服務平台」,企業總經理吳銳剛透露,面對未來低空高密度、海量飛行活動,企業在嘗試將空域變成可定標、可量化、可計算、可管理的時空數據空間。當低空經濟搭載上時空信息,將助力企業構建立足武漢、面向全國的低空運營網絡。

6年前,距離武漢大學西門不到120米的鬥轉科技園成立。從高校到產業園區,從科研北鬥到產業北鬥。如今,高校教授們走得越來越「遠」,也走得越來越「近」,將北鬥帶到了新質生產力的一線現場。

北鬥應用大會上,東風公司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600億元打造汽車原創技術策源地,以北鬥高精定位導航為核心技術,投放30款全新乘用車新能源產品、14款商用車新能源基礎車型。

截至去年底,武漢已形成包括空間段研發、地面段精度及服務、用戶段芯片及時空信息服務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未來,還將引導企業開展北鬥和5G、高分遙感、慣性導航、高精度視覺、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推動北鬥系統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北鬥已從科研走向大規模應用的新階段。」對比發達城市,北鬥核心產業及關聯產業總規模依舊不足。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認為,武漢要利用後發優勢、人才優勢「後來居上」。

大會現場,武漢經開區與來自全國的16家北鬥領域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武漢經開區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文明表示,智能網聯汽車和低空經濟,離不開北鬥的定位導航的支持。未來,將圍繞該產業園發展導航電子設備製造、衛星設備製造等北鬥相關產業,向上延伸到北鬥芯片的研發製造和軟件系統開發,下遊嚮應用系統延伸,中遊段繼續做大「車路雲」一體化覆蓋面。

到2025年,武漢計劃引育北鬥產業領域企業1000家,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錨定這一目標,武漢正加快北鬥全產業鏈發展,提升更多新業態和新模式,聚力打造北鬥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陳永權 通訊員孫亞雲)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