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晉兩地聯手開啟「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
新華網武漢9月13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作家協會、山西省作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活動近日在武漢、黃州、黃梅、黃石等地開展。來自湖北、山西的作家和評論家代表行進式探訪長江遺韻,縱論長江與黃河文學。
2019年11月,在黃河流域的山西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5年後,兩省再次聯手開啟文學交流對話,這是兩省文學人共擔新使命、共創新作為,進一步提升兩省文學影響力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長江、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譜寫新時代文學華章的重要行動。
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蔡靜峰,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出席開幕禮。湖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古新功主持開幕禮。
閻晶明在開幕禮講話中表示,人類沿河生息繁衍,大河的雄渾與跌宕、野性與馴服、悲壯與美好、懷古與憂思,成為文學書寫的重要內容。湖北和山西分別處於兩條大河的中流位置,兩省以長江和黃河的名義召集文學對話,很有意義。
蔡靜峰致辭說,黃河、長江作為中華文學的兩大源頭,孕育了以《詩經》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和以《楚辭》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它們交相輝映、交流融合,共同開創了中華文學的浩瀚文脈。現當代以來,晉鄂兩地文學界的聯繫交流更為頻繁。
「長江和黃河也是古往今來的文豪大家對中華氣派和壯麗山河的書寫象徵。」李駿虎提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登鸛雀樓》和《登黃鶴樓》堪稱分別以黃河和長江觸發靈感而引發人生浩歎和思考的雙璧。李白也為黃河和長江留下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名句。
李駿虎說,這次參加對話活動的既有湖北文壇名家和新秀,也有「新時代文學晉旅」的代表性作家,相信兩地作家在交流互動中,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黃鶴樓與鸛雀樓的文學守望」活動中,兩地作家進一步闡釋詩與樓的淵源。「這兩座樓命運多舛,屢遭天災人禍,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煙塵,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兩座樓始終屹立在長江之濱、黃河之畔?又是什麼原因吸引了曆朝曆代如此多文人墨客登臨詠歎?」湖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蔡家園在開場主持中感慨,是詩歌,使人們更懂得樓;是樓,讓人更熱愛詩歌。浩蕩的地理長河奔湧不息,最終升騰為浩瀚的文學長河,詩與樓相融合,鑄成了精神的象徵,鑄成了文化的地標。
詩人、湖北省作協副主席張執浩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種白描手法,充滿了博大而磅礴的生命氣象,這種氣像其實就是人之為人的宇宙觀。
「於黃鶴樓而言,崔顥的到來,以及他的提筆賦詩行為,奠定了黃鶴樓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位置,超越了一座樓在建築學上的地位,賦予了它獨特的精神坐標氣質。反過來講,黃鶴樓的存在也成就了崔顥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張執浩說。
山西省作協原駐會副主席、作家張銳鋒說,「黃鶴樓和鸛雀樓,它們所用的材料不是木材和磚石,不是鋼筋混凝土,而是不約而同選取了詩和文學來建造,是詩和文學打造了它們的飛簷斗栱,築起了高聳入雲的優雅形象,它們又反過來用自身說出文學和詩的巍峨和不朽。」
在黃岡的採風活動中,作家一行踏訪東坡遺韻。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書院)教授方星移說,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蘇東坡始終以挺拔的人生姿態出現。在黃州期間,面對第一次人生挫折,他自律自救、腳踏實地、熱愛生活,是一個極其富有人格魅力、具有精神高度的人。
在黃州,兩省文學名家和數十家文學期刊名編走進黃岡師範學院,舉辦「大江大河-鄂晉文學的地理密碼」文學對話,現場對話互動熱烈,受到廣大師生歡迎。對話主持人、湖北省作協文學創作院院長胡翔表示,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高質量文學對話,也是具有積極影響力的文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