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守護人|鞏國防:用剪紙講長城故事

鞏國防坐在南瓜藤下的一張桌子旁剪紙。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鞏國防坐在南瓜藤下的一張桌子旁剪紙。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鞏國防坐在南瓜藤下的一張桌子旁剪紙。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北京文化守護人鞏國防,延慶區級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7歲跟著母親學習剪紙,50餘載潛心於長城、冬奧等題材剪紙技藝研究、傳承,作品不計其數。她用一幅幅創意作品,講述長城腳下的故事,用剪紙記錄時代的變遷。

延慶區延慶鎮雙營村的一個院子裡,鞏國防坐在南瓜藤下的一張桌子旁剪紙,紅紙和剪刀在手中遊走,發出簌簌的聲響……

剪紙歷史悠久,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過花甲的鞏國防是延慶區一位普通的農民,種過地、打過零工、開過農家樂。「不管她多忙,剪紙沒放下過。」村民們都說,鞏國防有一雙勤勞的手,更有一雙巧手。

2020年,鞏國防被評為延慶區級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她的剪紙作品里,有媯水河、有冬奧、有長城……自7歲跟著母親學會了剪紙,50多年的時間里,鞏國防的剪紙作品不計其數,在她的剪紙農家院里,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欣賞她指尖和紙間的藝術。一幅幅創意作品剪紙,是鄉土延慶的註腳,是時代變遷的記錄,也是長城腳下的新篇。

自幼跟著母親學剪紙

鞏國防的家是一處普通農家院,也是一家剪紙農家院。

院中的葡萄藤架下,鞏國防坐在藤蔓陰影里剪紙。院里隨處可見大幅的剪紙,有鳳凰、有牡丹,還有鞏國防相守半生的長城。

鞏國防坐在炕上剪紙,她的剪紙作品里,總能看到延慶特色。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鞏國防坐在炕上剪紙,她的剪紙作品里,總能看到延慶特色。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鞏國防的剪紙作品里,每一幅都有延慶元素,長城、冬奧、媯水河、海陀山……「剪紙本身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心總能學好,難的是創意,要把自己的想法剪出來。」鞏國防的名字有些「男孩子氣」,但她其實是一位極安靜的人,唯有談起剪紙,才會打開了話匣子。

鞏國防告訴記者,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夏朝就有了剪紙的雛形,所用材料為絹、皮革及樹葉等。

在鞏國防的書架上,擺放著諸多關於剪紙的書。據記載,南北朝時,剪紙技藝逐漸流傳於民間。到了清代,民間剪紙達到鼎盛,廣泛應用於人民的生活當中。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靈巧的手指來回翻轉。鞏國防自幼跟著母親學剪紙,母親的手藝很精湛,逢年過節或是十里八鄉有紅白喜事,都會找到鞏國防的母親幫忙剪窗花、喜字。母親坐在桌邊專注剪紙的樣子,一直刻在鞏國防的記憶里。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鞏國防自幼跟著母親學剪紙。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鞏國防自幼跟著母親學剪紙。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農家樂來了很多「剪紙迷」

鞏國防祖籍延慶永寧鎮,姥姥家在河北長伸地,她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後來嫁到延慶,「剛嫁過來的那幾年,主要精力都在打理家裡的幾畝地上,白天在地裡幹活,農閑時就剪紙。」

後來家裡的土地流轉,鞏國防外出務工,背包里總是帶著一支鉛筆、一把剪刀、一遝紙。「那段時間,不管多忙,剪紙的手藝都沒丟下。」鞏國防說道。

一張張大大小小的紅色剪紙作品佈滿了房間,書架上的家和萬事興剪紙格外醒目。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一張張大大小小的紅色剪紙作品佈滿了房間,書架上的家和萬事興剪紙格外醒目。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2003年,鞏國防辭掉了外面的工作,在家專心剪紙。2006年,她開辦了一家農家樂「創業」,「延慶旅遊一直都很火,那幾年家家戶戶都開農家樂,我就想著,也跟風開一家試試。」

延慶冬冷夏涼,素有北京「夏都」之稱,旅遊資源豐富,八達嶺長城、龍慶峽、古崖居、野鴨湖等旅遊目的地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

鞏國防把家裡的院子精心收拾了一番,2006年她的剪紙主題農家樂開業了。經營之初,農家樂的生意果然如鞏國防所料,人氣很高。日子久了,她發現,很多遊客其實是奔著她的剪紙來的,其中不乏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

鞏國防把家裡的院子精心收拾了一番,開辦剪紙主題農家樂。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鞏國防把家裡的院子精心收拾了一番,開辦剪紙主題農家樂。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鞏國防農家樂開業的同一年,「剪紙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手藝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後來,在區里、鎮里的幫助下,鞏國防的巧娘工作室成立了,「北京市延慶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的牌子也掛在了鞏國防的工作室里。還是那間屋子,那把剪刀,那遝紅紙,唯獨在鞏國防的心裡,傳承剪紙藝術的擔子更重了。

剪紙里的「長城故事」

鞏國防的心裡總是裝著「大事情」,從她的作品里就能看出來。

2022北京冬奧會舉辦,延慶成為主要賽事舉辦地之一,鞏國防和所有延慶人一樣,感到無比驕傲。她把對冬奧會的期盼和祝福,剪進了作品里。那段時間,冰墩墩、雪容融、雪遊龍等元素時常出現在她的作品中。

除此之外,長城,也是鞏國防剪紙里割捨不掉的題材。生活在長城腳下的她,總是習慣用剪刀剪出長城的形狀。

「雙營城」前鞏國防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長城剪紙圖案陽傘。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雙營城」前鞏國防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長城剪紙圖案陽傘。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長城,還是一直陪伴鞏國防的鄉愁,「小時候,我家的村子是一座古城堡,嫁到白河堡水庫東邊村,也有古城牆,搬到雙營村後,發現這裏也是一座古城。」

鞏國防口中的古城就位於雙營村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因為其原始古樸的風貌,被電影《地道戰》《三進山城》選為取景地。

據悉,雙營古城是延慶區唯一現存較完整的明代土城,城內有古廟、古民居百餘間,其歷史可追溯到北魏時期。歷史變遷,滄海桑田,這座古城一直默默矗立著。而古城里的人,卻經歷了數代的變遷,古城里發生的事,也隨時代更迭著。

鞏國防坐在自家院子裡剪紙,多年農村生活是她創作的靈感來源。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鞏國防坐在自家院子裡剪紙,多年農村生活是她創作的靈感來源。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而這些,都是鞏國防創作剪紙作品的素材。

長城腳下發生的事太多了,幾天也說不完,這些都被鞏國防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她把這些生活里的故事,印在腦子裡,勾勒出一幅幅剪紙的圖樣,再拆分成線條和圖形,最終在紙上呈現出來。多年的熟練技藝,讓鞏國防剪紙得心應手,隨著技藝愈發純熟,她便更加感慨,「剪紙不難,難的是創意和想法。」

讓孩子們傳承剪紙技藝

然而,「不難」是對於鞏國防來說的,她早已將剪紙技藝熟記於心。但是對於沒接觸過的人來說,用一把剪刀在紙上剪出簡單圖樣,也十分不易。如今,剪紙這門非遺老手藝,也急需後輩人接力。非遺傳承,這幾年佔據了鞏國防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

逢年過節,延慶區會舉辦各種大型活動,非遺文化的體驗和展示,總是重頭戲之一。鞏國防每次都會用心挑選幾件滿意的作品,帶到現場,推介給嘉賓和遊客。

她還曾將延慶的非遺帶出北京,帶到海外,不管對面站的是誰,只要談及剪紙,鞏國防從不怯場,「我想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瞭解剪紙文化。」

鞏國防一直保留著她多年前的剪紙作品。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鞏國防一直保留著她多年前的剪紙作品。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近年來,延慶區非遺傳承的氛圍越發濃烈,大大小小的活動現場,總能見到「延慶非遺」,也總能見到鞏國防。不過,鞏國防說,她是帶著「任務」來的,「其實,剪紙不單單需要剪紙的技巧,還需要繪畫的功底。在活動上,每次遇上精通繪畫的老師,我總忍不住要跟人家請教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有一些其他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找鞏國防交流剪紙。在非遺文化的切磋中,也能集采各家之長,讓手藝更加精湛。

非遺不僅需要展出,更重要的是傳給下一輩。近幾年,延慶區也在展開「非遺進校園」活動,儘管每週日程都排得滿滿噹噹,鞏國防還是會騰出時間走進延慶中小學課堂,手把手教學生們剪紙。有時,還會驚喜地發現有天賦的孩子,「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剪紙。後來,他的爺爺還特意帶孩子來找我學,看著孩子認真的樣子,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孩子願意學,我就願意傾我所有教。」

在鞏國防看來,只有讓孩子們掌握了這門技藝,剪紙才能真正地傳承下去。她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閑暇的時間,拿起剪刀,鋪開紅紙,一剪一刻,用剪紙記錄生活,傳遞美好。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