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好看、好吃……廣西這些神奇植物用途真不少

廣西雲-南國早報訊(記者 張文卉 趙勁鬆 實習生 梁如婷)楠木實現人工種植,讓高檔木材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州櫻花有望在公園種植,讓城市浪漫氣息更濃;野果登上大雅之堂,讓消費者的味蕾得到更多體驗……廣西林業科研工作者已將不少從自然界中採集到的野生植物進行採種、培育,讓人們更好地開發利用,發揮它們最大的價值。

空心泡。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空心泡。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

人工種植 「金絲楠」25年可成材

9月4日黃昏時分,記者走進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蚌貝村白面寨,眼前高大通直的楠木林鬱鬱蔥蔥,林中鳥鳴此起彼伏,一派和諧的自然景象。

「這是廣西面積最大、結構最純的閩楠天然林,村里製定了村規民約加以保護。比如誰砍了一株楠木,就要殺一頭豬,把豬肉分給村里的人,以示警醒。」廣西林科院退休高級工程師黃小榮說,她的家鄉就在白面寨,鄉親們對這片楠木林的保護意識深入骨髓。

閩楠是樟科常綠大祖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樹幹通直,是高檔傢俱、精緻器具、上等建材的良材,被譽為「中華第一材」,與樟、梓、椆並稱「江南四大名木」。

在白面寨村民的精心保護下,這4000多株閩楠成為村里的綠色財富。楠木林里最大的一株胸徑為1.16米,樹高26米,樹齡500年,被稱為「廣西金絲楠木王」。

據瞭解,在廣西第一次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中,共發現了1151個重要樹種的優良群體,並開始採種、擴繁,這片楠木林也在其中。此外,在自治區城鄉綠化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中,楠木是重點推薦樹種。

9月9日,在南寧市興寧區三塘鎮那陀坡的一個苗圃里,一排排閩楠樹苗長勢喜人。「我們正在大力推廣人工種植,成材週期能縮短一半。」廣西林科院高級工程師林建勇說,一棵野生楠木至少要50年才能成材,由於週期長、野外數量少,楠木傢俱一直是「高端貨」。如今,經林業科研人員努力,人工種植的楠木25年左右即可成材。

採集育苗 全州櫻花更適合欣賞

今年6月,廣西發現植物新種貓兒山香茶菜和全州櫻花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回想起發現新種的情景,廣西林科院科研團隊成員李健玲很謙虛:「運氣好。」

貓兒山香茶菜。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貓兒山香茶菜。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
全州櫻花。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全州櫻花。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

去年3月,在海拔1600米的桂林市全州天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山頂植物大多還只有零星的綠芽,只有少數幾種植物滿樹繁花,此時廣西林科院研究團隊正在開展野外調查工作。「你看!這棵櫻花跟前面採集的那些不一樣,它的花瓣和花萼都是斜向上的,而且這麼小一棵也開花啊!」團隊成員梁聖華拿著一枝櫻花驚奇地對李健玲說。隨後,團隊成員對現場的幾種櫻花進行瞭解剖和特徵對比,基本確定這株呈叢生狀灌木的櫻花是此前未被發現的新物種。

據悉,全州櫻花的花期比鍾花櫻、華中櫻等種類晚半個月,正好能相互銜接,延長賞花時間。

廣西林科院高級工程師蔣日紅說,該團隊已對全州櫻花進行採集並育苗,有望引入城市公園或綠地中栽培,「這種櫻花樹跟人的身高差不多,更適合大家拍照打卡」。

在廣西林科院的苗圃里,記者看到紫薇已開出粉紅色花瓣,這也是廣西林科院發現的新品種。它們將加入城市綠化的隊伍中,為市民提供更多的觀賞類花卉,讓城市的春天更浪漫。

食用野果 讓人們味蕾體驗更豐富

今年5月,在位於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棵野生楊梅樹上掛滿了青綠色的楊梅。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高級工程師何應會出於職業習慣摘下一顆,正要品嚐時突然聞到一股金銀花的甜香氣味。她四下查看,並未發現附近有金銀花的蹤影,才意識到這香味就源自手裡的楊梅。

餘甘子。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餘甘子。廣西林科院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供圖

「這應該是具有特異性狀的種質資源。」何應會說,廣西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具有豐富多樣的森林野果資源,比如桃金娘、餘甘子、毛葡萄、山黃皮(細葉黃皮)、拐棗(枳椇)、大果山楂(台灣林檎)等,由於具有風味獨特、營養元素豐富、純天然少汙染等傳統水果不具備的特性,野果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兩年,廣西餘甘子已「進軍」奶茶界,各大奶茶品牌紛紛推出油柑飲品,並迅速成為年青人的心頭好。除了常見的果汁飲料,餘甘子還被加工成果酒、果脯、果茶、果醋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何應會介紹,通過實施「廣西可食用野果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評價」專項,已知全區可食用的野果植物有387種。其中,根據果實風味口感、應用潛力以及生物學特性等指標綜合評價,從中篩選出食用開發價值較高的野果植物150種,廣西特有的野果植物有29種,包括廣西山竹子、弄崗黃皮、少花山小橘、廣西蒲桃等。

在深入調查中,何應會還發現了一些具有特異性狀的種質資源。比如,果實香味濃鬱、甜度較高的紅毛懸鉤子單株,籽少、甜度可口的瘤果紫玉盤等。這些特異種質資源的發現,為下一步野果資源的開發利用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特別提醒 這些有毒植物要小心

每年,人們誤食野菜野果而中毒的事件頻頻被媒體報導,如將斷腸草誤認為是金銀花或五指毛桃,將豆科植物厚果崖豆藤(也被稱為「暈頭雞」)誤以為是獼猴桃。

其中,食用厚果崖豆藤後不僅會出現噁心、嘔吐、乏力等急性胃腸症狀,還會出現頭暈、神誌不清、四肢麻木、咽喉乾燥等植物性食物中毒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為何誤食事件時有發生?原因就在於公眾對有毒植物的認識不足。在此次普查中,對有毒植物資源設立了專項進行詳細調查。

近年來,經野外調查發現,廣西常見有毒植物共173種,主要為野生物種,例如,綠化帶里的夾竹桃、武俠小說中扮演「蒙汗藥」角色的曼陀羅、被稱為「斷腸草」的鉤吻等。

林業專家介紹,這些植物的有毒成分以生物堿類為主,其次為含萜類、含苷類,分為大毒(劇毒)、有毒(中毒)、小毒三大類。這些植物讓普通老百姓避而遠之,但專業人員卻可以將「毒物」變成寶,不僅能入藥,還能用於日化、食品、觀賞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