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郭田德:用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寶藏」數學老師

八歲時,為了破除迷信,在大隊的講台上給鄉親們講《西門豹治鄴》的故事;高中考上縣重點中學的重點班,一次考試中用十幾種不同的方法證明了一道平面幾何題,被登在了學校的黑板報上;上大學時,一篇諷刺學生食堂打飯不排隊現象的短文《阿凡提就餐記》在學校廣播站廣播了一個周,因此在同學中名聲大震……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官網,數學科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郭田德這樣介紹自己。沒有科研成果、榮譽事蹟的羅列,更像是一個風趣的數學家關於熱愛的碎碎念。

9月10日教師節,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的一間辦公室里,郭田德笑著說起那段「輝煌歷史」是如何讓自己誤打誤撞進入了數學領域,他又是如何走上了三尺講台。回顧這段經歷,他仍篤定地認為自己天生就應該當教師,就喜歡紮在學生堆裡。

9月12日,在國科大中關村校區,郭田德為學生授課。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9月12日,在國科大中關村校區,郭田德為學生授課。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陰錯陽差成就「天選職業」

9月10日晚上18時許,擔心耽誤上課,郭田德接受完新京報記者專訪後一口飯沒吃,就背上雙肩包,幾乎一路小跑著奔向國科大中關村校區教學樓。放下包,他就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飛快地寫下數學公式和定理,粉筆在黑板上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板。

幾十年教書生涯中,郭田德上課時始終堅持手寫板書,並且全程脫稿。3個小時的大課,他甚至連一張輔助的紙都不帶,「知識點、數學公式都在我腦子裡。」

1964年,郭田德出生在農村,「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其實,在1980年考大學時,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數學領域的一名教師,「選擇數學純屬偶然」:1976年,他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山東青島膠南縣最好的高中—膠南二中的重點班,同時也考過了中專的錄取分數線,但由於年齡太小,身高和體重都不合格,最終沒有被錄取,只好十分「委屈」地讀高中;後來恢復高考,1980年的他16歲,參加高考分數名列前茅,但卻因為色弱與醫科、藥科專業失之交臂,最後被曲阜師範學院數學系錄取;1984年分配工作,因為成績優異,他留校成為了老師……

這段陰錯陽差的經歷成就了郭田德的「天選職業」。「你要給學生一滴水,就要有一桶水,在大學當老師不考研怎麼行?當時考研太難了,但是我覺得一定得學習、得考。」1992年、1998年,他在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獲得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2000年他在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博士後出站……

上課時,郭田德一直堅持手寫板書。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上課時,郭田德一直堅持手寫板書。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2001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科大前身)有位瞭解他的老教授對他說,「曾經你也在這兒上過學,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已經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啦!請你到這兒來工作吧!我們這個學校會有非常大的發展前途。」郭田德接受了母校的邀請,自此站上了三尺講台。

從副教授到教授、從數學系主任到數學科學院執行院長……郭田德見證並推動了該校數學專業的建設。該專業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他執筆撰寫的《數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對保障我國數學學科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基本質量、推進數學學科研究生評價、提高數學學科建設水平、促進學術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為社會瞭解數學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開展質量監督提供了依據。

在三個校區奔忙,堅持每年上滿80個課時

白襯衫、黑西褲、一個沉甸甸的黑色雙肩背包,是郭田德的日常標配,人群中,一眼便可以認出這位精瘦幹練的老教師。每週,為給學生上課、參加學術活動和出席各種會議,他幾乎在雁棲湖校區、玉泉路校區、中關村校區「三頭跑」。

20年前,國科大中關村校區剛剛啟用不久,郭田德上午去給同學們上課,由於出門趕早班車匆忙,忘記帶工作證和電話,被校區保安要求出示學生證,他向保安解釋自己是講課的老師;如今,20年過去了,在從雁棲湖打車回中關村校區的出租車上,司機卻問他「老先生,退休幾年了?怎麼還在上課,真夠辛苦的。」

郭田德並不覺得辛苦。按照學校規定,副院長可以一年只上40個課時,但他堅持要上滿80個課時。每週二晚上,他會到中關村校區給經濟管理學院的研一學生上《金融優化分析》的課程,平時在雁棲湖、玉泉路校區還要給數學科學院的本碩博學生上課。提到《金融優化分析》,郭田德回憶,早在十年前,經管學院要做精品課堂,院長找到了他,雖然他數學很好,但一不炒股,二不懂金融,要將數學理論運用到金融領域,需要讀大量金融的書籍、瞭解金融學知識和最前沿的成果。

這塊硬骨頭他還是啃下來了。從不熟悉金融,到如今信手拈來告訴學生投資股票的最優解,郭田德的努力讓自己逐步成為學生們的「寶藏老師」,而他的這門課也幾乎每年教學評分都排在第一、第二。「我會用很多數學的原理和方法告訴他們投資股票的知識,一方面學生們覺得很有用,聽著有收穫,另一方面又覺得很難,學生們對這門課‘又愛又恨’。」話畢,郭田德開懷大笑。

郭田德參加學術活動。 受訪者供圖郭田德參加學術活動。 受訪者供圖

「我是金融專碩學生,‘金融優化分析’在我們專業有很高的實用性,比如路線規劃、數模比賽都會用到優化的方法,我本身也喜歡數學,就選擇了這門難度比較高的課。」9月10日晚,經管學院研一的學生們迎來了這門課的第二次課,課前,學生汪生明說,他是在課堂上和郭田德互動最多的一位學生。

汪生明說,郭老師先從歷史角度分析運籌學的由來,再用進入主題的方式引發自己的思考,「郭老師的數理邏輯能力非常強,我也特別欽佩老師現在還在使用手寫板書的形式授課,讓我們更專心聽課。」汪生明說道。

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背後是看不見的付出和努力。每次開課前,郭田德都會先一步瞭解學生的求學經歷,研究生並不一定是數學專業出身,他給會計界、金融界,甚至管理界的講課方法都不一樣,會考慮學生的基礎,儘量做到深入淺出,「我會用他們學過的知識來引入我的理論、方法,如果聽不明白,我就補一下知識」。

郭田德認為,現代金融學有大量的數學工具,包括概率、隨機分析、統計以及優化等,「優化是我的專業,有很多可以和學生們聊的內容。」郭田德「想聊」的都在頭腦里,課堂上只用一根粉筆,「三個小時的課,我可以一頁紙不帶,不用提示,所有的理論知識、故事,都在這裏。」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笑著說道。

熱愛文學和歷史,課程思政「潤物無聲」

愛數學的郭田德也酷愛文學和歷史,用他的話說,「讀了很多雜書」。大學期間,他曾經在校報上發表了兩篇小詩《有的人》和《縴夫》,「還曾做夢自己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夢醒以後,覺得學好數學才比較現實。」

他的課上,穿插了很多歷史故事,學生愛聽,也能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比如,運籌優化的思想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以前,戰國時期田忌賽馬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博弈論;桑治真宗時丁渭挖街修皇宮是工程優化的方法……在西方,運籌優化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而中國古人的數學思想則先人一步地提升了學生們的文化自信。郭田德還告訴學生們,丁渭雖然擁有智慧,但在歷史上也有「奸邪」的評價,啟發大家要做神清氣正之人。

郭田德始終堅持在課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愛國主義情懷、理想信念、傳統文化等元素,也啟發學生們如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的課也獲得了北京市課程思政示範課的榮譽。

教師節當日,郭田德收到學生們自發送的鮮花。 受訪者供圖教師節當日,郭田德收到學生們自發送的鮮花。 受訪者供圖

郭田德始終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政元素的滲透,是潤物無聲的。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教會學生用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分析問題,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通過其中蘊含的很多哲學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幾十年來,郭田德也不是沒有機會走出學校,他的研究領域也涉及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他的師兄、外界的公司都曾對他發出邀請,甚至還有企業開出了幾百萬年薪。「我說,我不去,我還是喜歡在學校教書、帶學生,我是農村出來的,在大學里覺得穩當,我不需要那麼多錢。」

「教師節那天我辦公室里都是學生送的花,還有已經畢業的學生快遞給我花,我特別高興。」提到教師身份,他很滿足,他說自己「捨不得三尺講台」。學生找到了好工作,他比學生都高興,他會挨個細數學生都去了哪裡,薪資水平比他高的比比皆是。

郭田德認為,「寶藏老師」應該是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態度等方面表現出色,深受學生喜愛和尊敬的老師,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還能以獨特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成長。「這是我的目標,但我還相距甚遠,我繼續努力!」郭田德謙虛地說道。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