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推進(銳財經)

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並對外發佈。退休年齡具體怎麼延?何時開始實施?能不能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

在當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專題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回答了公眾關心的問題。

統籌考慮多方面因素

根據決定,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從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週歲延遲到63週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週歲、55週歲,分別延遲到55週歲、58週歲。

為什麼要進行這一調整?

據介紹,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上世紀50年代初確定的。「7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勞動者需求日趨多元,需要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主要有以下考慮——

有助於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歲。同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參加工作的起始年齡普遍後移。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更好地釋放人力資源紅利。

有助於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202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2.97億人,佔總人口比重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人,佔比15.4%,老齡化趨勢明顯。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未來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還將進一步降低。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能夠減緩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趨勢,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有助於滿足勞動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樣化需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條件的不斷改善,勞動者對退休時間的早晚有不同的訴求,希望有一些彈性、多一些選擇,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有必要相應作出調整。

體現自願、彈性的原則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方案設計上有哪些特點?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立足我國發展實際,充分考慮社會關切,體現自願、彈性的原則,採取漸進的方式。」王曉萍說。

——堅持小步調整,逐步到位。

具體來說,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5週歲的女職工,每4個月延1個月。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0週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1個月。以男職工為例,明年1月至4月滿60週歲的,退休年齡為60週歲零1個月;明年5月至8月滿60週歲的,退休年齡為60週歲零2個月,依此類推。總的來看,以這種方式推進,幅度較小,節奏平緩。

——堅持彈性實施,自願選擇。

充分尊重職工意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彈性提前或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這意味著職工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一個剛性節點,拓展成為一個彈性區間,增加了自由選擇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職工辦理彈性提前退休時,應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職工彈性提前退休的年齡不能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也就是說,男職工不能低於60週歲,女職工不能低於55週歲或50週歲。彈性退休制度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製或者變相強製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隨著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遲,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相應作了調整,從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人社部副部長李忠介紹,這一調整設立了5年緩衝期,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開始實施;同時小步調整,每年提高6個月,便於尚未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職工,提前作好參保安排。

加強相關群體權益保障

在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方案徵求意見過程中,青年就業問題受到各方面關注。「總的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漸進實施的過程,以較小的幅度推進,且退休人員騰退的崗位與青年就業所需要的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結構差異,改革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平緩的。」李忠說。

據介紹,加強對相關群體的權益保障,是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針對不同群體,作出了相關政策規定。

比如,對於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大齡勞動者,加強就業促進和權益保護。規定強化大齡勞動者就業崗位開發,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對就業年齡歧視的防範和治理,激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大齡勞動者就業。

對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首次從法律層面對保障其基本權益提出要求。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應當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這填補了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空白。

對於特殊工種勞動者和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給予特別的保護。規定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同時,決定中明確,國家完善帶薪年休假制度;國家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細化、實化政策舉措,推動抓好落實。」李忠說。(本報記者 李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9月14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