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綠進沙退!集二線的綠色逆襲之路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偉藍圖下,集二鐵路不僅是鋼鐵駝隊穿梭的國際大動脈,更是綠進沙退、生態治理的生動實踐場。近日,「發現最美鐵路」採訪團深入集二線郭爾奔站區,瞭解到鐵路「治沙人」如何在茫茫沙海中播撒綠色希望,繪就美麗中國的多彩畫卷的動人故事。

綠動沙海,生態逆襲

集二鐵路所處的渾善達克沙地是中國十大沙地之一,全年降水量低於300毫米,蒸發量大,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屬於典型的沙漠草原氣候。由於缺水和缺乏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沙漠化地區的土地無法耕種,工業發展也受到了限制。然而,這片曾被風沙肆虐的土地,如今正經歷著生態的華麗轉身。鐵路部門借鑒塞罕壩精神,創新採用「麥草網」固沙技術,將一片片沙海「馴服」成綠洲。麥草方格不僅擋住了風沙的侵襲,更為植被生長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沙蒿、檸條等固沙樹種在草格子下茁壯成長,形成了「四帶一體」的防風固沙體系,沙漠化的腳步在這裏戛然而止。

生態屏障,安全守護

治沙非一日之功,需久久為功。防沙治沙必須從「沙源」治理,如果不徹底整治周邊生態環境,僅僅依靠防沙牆只能是權宜之計。集二鐵路穿越渾善達克沙地,浮塵、揚沙和沙塵暴天氣頻發,據瞭解,2000年沙塵暴達26次,沙害斷道時有發生。沙害不僅影響鐵路暢通,而且對周邊各種基礎設備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如今,隨著防治理念和技術的進步,集二鐵路也從單一治沙向綜合治沙推進。通過採用滴灌技術澆灌樹木提高成活率,鐵路周邊生態逐漸恢復,難啃的硬骨頭「穿」上了綠裝。截至2023年底,集二線綠化面積683.5公頃,綠化率達82.2%,樟子鬆、榆樹、沙棗等16個樹種共計116.9萬株樹木,種植在線路兩側蓬勃生長,曾經沙害嚴重、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披上了美麗新裝,綠意盎然。從天空俯視,鐵路兩側寬64至86米,長91.85公里的治沙防護林帶綠意盎然,宛如一條綠色哈達,綿延向前。

綠色通道,共贏發展

作為中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中歐班列「中通道」的唯一進出境口岸

1956年1月中國、蒙古國、俄羅斯三國實現聯運通車,集二鐵路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第二條鐵路通道,使北京到莫斯科的距離比經滿洲里的運程縮短了1141公里,大大的提高的運輸效率。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和中、蒙、俄三國之間經貿往來的快速發展,物流業規模不斷擴大。如今,集二線承擔著中蒙貿易80%以上的運輸任務和中俄貿易轉關跨境運輸任務。

為保證國際運輸通道暢通,集二線的鐵路人不畏艱難險阻,數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播綠阻沙的任務中,鐵路沿線黃色沙地逐漸減小,綠色草木由點連成線,由線串成片。鐵路沿線的生態改善不僅保障了運輸通道的暢通無阻,也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23年,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進出口運量和口岸交接列數均創歷史新高,其中中歐班列年內首次突破3000列大關,進出口貨物運量首次闖入1700萬噸規模。

大道如虹坦途開,砥礪築夢向未來。沙漠中的綠色長廊,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也讓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越來越寬廣。相信,隨著播綠阻沙工程的不斷推進,這條綠色長廊將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樑和橋樑,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文字:孫宇辰製圖:武雪辰)

【責任編輯:唐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