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推動俄烏和談,全球南方國家有更大空間

烏克蘭軍隊8月6日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起的軍事行動,給俄烏持續兩年多的衝突帶來了新的變數。9月12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北京香山論壇期間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他指出,在戰事逐漸升級的形勢下,俄烏雙方在和談問題上持續陷入僵局。在當前雙方常規軍事手段的運用接近極限、衝突可能因此發生質變的情況下,俄烏雙方需要從避免難以承受的後果出發,將重心轉向政治解決,國際社會也需要施加更大影響來幫助雙方扭轉局面。他表示,在推動俄烏和談問題上,全球南方國家有更大空間,可以發揮比西方國家更大的影響。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圖源:北京香山論壇官網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圖源:北京香山論壇官網

庫爾斯克行動預示著危機升級

新京報:烏克蘭8月6日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發起軍事行動,這是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烏克蘭首次在俄羅斯領土上展開大規模地面行動。烏克蘭此次軍事行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崔洪建:烏克蘭在庫爾斯克的行動有多方面的目的。首先是軍事上的考慮。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烏克蘭在烏東戰場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按照這樣的態勢持續下去,戰場上烏克蘭的處境會愈發不利。

另一個背景是,目前西方在支持烏克蘭這個問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除了美國大選後可能改變對烏克蘭政策之外,歐洲國家極右翼勢力上升也帶來比較大的影響,一些歐洲國家的對烏立場可能會出現鬆動甚至倒退,這也是烏克蘭現在必須面對的政治上的不確定性。

基於這兩個背景,烏克蘭發起庫爾斯克行動,一方面是希望在軍事上緩解烏東戰場上的壓力,迫使俄軍從烏東戰場上抽調兵力回援庫爾斯克;另一方面,從政治上來說,烏克蘭也想證明其仍然有餘力向俄方發起反擊,並試圖以進攻俄本土的方式對俄施加更大影響,同時以此來增強西方繼續為其提供援助的信心。

烏方還有一些具體的目標,例如借此要求西方進一步放寬對使用西方援助武器的限制,這樣烏軍就能威脅到俄方更有戰略性的目標,同時增強烏軍在進入俄境後的生存和威懾力。此外,烏方也希望通過此次行動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譬如用土地換土地、戰俘交換等,避免在未來的談判中處於完全被動的狀態。

新京報:庫爾斯克行動已持續一個多月,烏克蘭方面稱,他們已經控制了部分俄羅斯領土,並俘虜了數百名戰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你認為烏克蘭達到其目標了嗎?對於庫爾斯克,俄羅斯此前並未積極反擊,似乎仍然將重點放在烏東戰場,這是為何?

崔洪建:從現在情況來看,烏克蘭的軍事目標並沒有完全達到。俄羅斯方面對於烏軍此次行動的軍事目的判斷很清晰,沒有動搖將烏東作為主戰場的既定目標,仍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烏東戰場。

對於庫爾斯克方向,目前的狀況表明俄方在集結部隊、形成有效反攻前需要一個準備期,同時也需要對烏軍下一步意圖進行判斷。目前烏軍在庫爾斯克的後續行動意圖並不清晰,似乎在等待美歐放鬆武器限制能夠帶來的增強效應。

接下來一段時間,俄烏雙方在庫爾斯克和頓巴斯之間將出現戰略取捨上的博弈狀態。烏克蘭會儘量保持烏軍在庫爾斯克的存在,從而不斷地對俄方施加政治和社會上的影響。從烏克蘭的政治目標上來看,現在也還沒有完全兌現,因此接下來還需要持續觀察。近幾天美歐對放鬆武器限制的討論明顯加速,一旦西方放鬆武器限制,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威脅會加大,庫爾斯克行動產生的影響也就更大了。

新京報:烏克蘭的這次庫爾斯克行動對整個俄烏衝突意味著什麼?庫爾斯克的局勢又會對整個局勢產生多大影響?

崔洪建:烏克蘭發動庫爾斯克行動,其實預示著這場危機正在升級。在戰場出現僵局的情況下,要打破僵局就意味著消除限制和約束並可能承擔由此而來的風險。此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各方都受製於限制和約束並對風險升級有疑慮。俄羅斯、美國等國家也都認為,這場衝突如果外溢到其他國家,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失控風險。因此從烏克蘭方面來說,這次主動作為,其實是試圖在這場衝突中變被動為主動。

對俄羅斯來說,烏軍進入庫爾斯克後,俄羅斯國內有一些輿論要求普京政府將「特別軍事行動」升級為「戰爭狀態」。如果進入戰爭狀態,俄方將全面啟動戰時狀態,其經濟政治和社會狀況都會發生重大變化。不過目前來看,俄方採取的還是控制局面的態度,將其定義為「恐怖主義行動」並採取局部措施而不是整體應對。

所以,庫爾克斯行動對於這場衝突的影響還需要看後續的發展,譬如俄羅斯的應對會發展到何種程度,西方又會在多大程度上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援助並放鬆武器使用限制等。

新京報:外界關注到,俄羅斯和烏克蘭近期都在對對方進行大規模無人機襲擊。無人機作戰會是未來的主要作戰手段嗎?

崔洪建:在幾年前的阿美尼亞和阿塞拜疆衝突中,阿塞拜疆充分利用其無人機優勢,可以說相對輕鬆就贏得了這場衝突。從那場衝突到現在,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無人作戰將成為今後軍事發展的一個方向。

對於烏克蘭來說,由於它很難持續地獲得西方大規模援助,所以它自己也在想辦法。而無人機相比遠程導彈技術門檻低、造價低,短期內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同時相比戰鬥機和導彈之類突防能力更強、射程上也無限制,因此成為烏克蘭在戰場上的一個重要手段。大量使用無人作戰一定程度上幫助烏克蘭減少了相對於俄羅斯的軍事劣勢。

需找到契機轉向政治解決衝突

新京報:在9月12日的北京香山論壇高端訪談中,烏克蘭前第一副外長亞歷山大·查理說,他認為政治解決俄烏衝突已陷入僵局,這場衝突或許只會在戰場上結束。但他也提到了烏方考慮邀請俄方參加第二次烏克蘭和平峰會。俄方也表態,願意繼續和談。如何看待雙方的這類表態?

崔洪建:俄烏雙方有關談判的表態與戰場形勢及雙方外交環境密切相關。在「庫爾斯克戰役」後,烏方的立場是「以戰促談」,認為只有在軍事上獲得優勢並確保俄方不能實現其目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為談判創造條件,而且「停火談判」比「和平談判」來得更現實一些。俄方釋放的談判信號,一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停火止戰的廣泛訴求,二是讓烏方來承擔「拒絕談判」的責任。在俄烏出於各自政治目標互不退讓、外部勢力推波助瀾的形勢下,雙方缺乏基本互信,開啟談判的條件並不具備,但不斷釋放談判信號仍將是雙方在爭取國際社會同情和支持上的重要手段。

如果要打破當前僵局,不僅需要逐步放棄將軍事作為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還需要認真考慮對方訴求,同時通過一些緩和措施來逐漸建立互信,如提高交換戰俘頻率、主動降低衝突烈度,甚至實現臨時部分停火等。

同時,外部因素的變化也會對談判前景或積極或消極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烏克蘭認為西方的目標是要「幫助它贏得衝突」並為此繼續提供支持和援助,那麼它做出妥協的意願就會降低。同樣,如果俄羅斯認為烏克蘭和西方的目標是不僅要在戰場上獲勝,還要在政治上肢解自己,那麼也不會放棄軍事手段。因此,實現轉向政治解決的關鍵是需要找到一個契機,或是雙方的軍事手段難以為繼,或是降低各自的政治目標,或是外部干預發生重大變化等。

新京報:這場衝突已經持續兩年有餘,俄羅斯和烏克蘭方面近來都表態,希望今年內結束衝突,這可能實現嗎?

崔洪建:俄烏都有表態說希望今年內結束衝突,一方面是雙方均不同程度認識到軍事手段已接近極限,同時衝突延宕升級給雙方造成的巨大損失和消耗已遠超預期,無論以何種方式盡快結束衝突應該代表了俄烏兩國民意的主流。另一方面是雙方都把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作為一個重要變量來加以考慮。特朗普曾表態說如果他當選就將在年底前結束俄烏衝突。特朗普的立場代表了美國國內一部分不願被拖入與俄對抗同時反對為援烏耗費資金的民意。

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家尤其是有影響力的非西方國家要求停火止戰的呼聲高漲,也是俄烏表態的重要背景。衝突持續時間越長,外溢效應就越大,雙方能夠達成合理政治解決方案的難度也會越大。所以,雙方發出在今年盡快結束這場衝突的聲音,有基於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有外交上的考慮。因為推動和談、結束衝突,是符合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意願的。因此,俄烏雙方一邊打、一邊喊出要結束衝突的口號,實際上也是在尋找平衡。

新京報: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表示,希望中國、印度和巴西能成為這場衝突的調解者,他還表示應基於「伊斯坦堡協議」進行談判。普京的這一表態釋放了什麼信號?

崔洪建:觀察俄方的表態可以看出其在談判立場上在不斷進行微調,譬如以前說要基於「領土現狀」進行談判,最近則頻繁提及當初的「伊斯坦堡協議」,其用意一是指責西方阻撓「和平」,二是希望在談判問題上反擊烏方,三是通過提出條件來掌握未來談判的主動權。

「伊斯坦堡協議」是衝突剛爆發時雙方達成的初步共識,由於西方的介入,烏克蘭最終沒有接受。如今俄方提出以該協議為基礎進行談判,從俄方自身立場來看是一種調整或靈活性的表現。但在衝突持續到今天的情況下,當初產生協議的諸多條件已不複存在,況且西方已深度捲入衝突,對於未來談判條件和目標,西方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要想回到「伊斯坦堡協議」困難重重。

這場衝突的走向尤其是朝向政治解決的可能性正在對國際秩序產生深刻影響:在以往面對重大地區衝突或國際矛盾時,決定最終走向或是最終發揮作用的往往都是西方國家。但這一次不太一樣。與選邊站隊的西方國家不同,多數全球南方國家秉持平衡中立、勸和促談立場,相比捲入衝突、支持一方的西方國家而言,在俄羅斯方面更有信譽度,在國際社會也更具公信力,更有資格參與到這場衝突的最終政治解決之中。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胡傑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