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築、造樓機……服貿會建築「黑科技」集結
零碳建築、智能建造平台、造樓機、無人塔機……9月12日至16日在首鋼園區13號館舉辦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劃分行業展和企業展兩大區域。全面展示建築服務行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
作為服貿會九大專題之一,此次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集中展示我國建築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核心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和創新工程案例等,彰顯建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建築穿上智慧的外衣
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展示了一系列超低能耗建築,如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全國首個「碳中和主題公園」、零海拔屋等;展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施工技術,如無人塔機、AI應用技術、不動火防水施工工藝等,彰顯建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
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採用智慧生態罩設計。
其中,在城建集團展廳內,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尤為引人注目。隨著智慧生態罩的升起,被智慧包裹下真正的建築本體才能顯露出來。相對於普通建築,該項目的平均節能率達到了72%,這得益於項目採用的高性能圍護體系。
據講解員介紹,該項目的特色之一是為建築穿上智慧的外衣,建築的外表皮稱之為智慧生態罩,也稱為建築光伏一體化設計。之所以稱為智慧生態罩,是因為其集合了單晶矽屋面和碲化鎘幕牆組成的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智能遮陽、智慧通風、雨水收集和光纖集光系統。智慧生態罩設計與北京城建集團做過的國家大劇院結構相似,屋頂的透明三角區(材質)用於自然採光和通風,灰色區域大部分為單晶矽光伏板,用於光伏發電,在西側及南側方向的幕牆上採用了碲化鎘發電玻璃,二者的總發電量能達到每年95萬度。
據悉,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成後主要功能為辦公用房,兼有展廳、報告廳、餐廳等功能。建築採用裝配式技術,全部結構構件均為預製裝配式,結構裝配率99%+,整體裝配率65%。項目順應「雙碳」國家戰略目標,通過17項綠色低碳智慧技術體系示範集成以及建築業十項新技術中的全部10大項37子項技術,實現綠色低碳領域的融合和突破。
在本屆服貿會上,城建集團通過智慧城市全棧服務、城市軌道交通動態精密快速檢測等綜合化解決方案,以影片、圖文等方式,全面展示其發展新質生產力、構築數智新引擎以及打造零碳理想城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其中,由北京城建智控研發的智慧城市全棧式綜合解決方案,以成熟的軌道設計施工為基礎,提出「智慧交通」「智算中心」的新構架,可實現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算中心、智慧樓宇、智慧林業、智慧體育等,為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空中造樓機」「零海拔屋」亮相
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築業的深度融合,目前,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應運而生,引領建築產業邁向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維護的新階段。在服貿會期間,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充分展示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等智能化手段在推動城市建設創新應用、智慧工地建設管理、智慧服務型商業地產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全面呈現建築安全、健康、宜居、便利、節約性能等綠色建築設計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中建三局此次帶來智能裝備、智能工具、智慧人居、智能建造四大類別前沿創新裝備與成果,現場陳展「空中造樓機」、循環施工電梯等,顯示出企業深化裝備智能化升級與新型智能設備研發。
工業化造樓機打造全天候、高自動化的「空中工廠」。
其中,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雙平台工業化造樓機配備的上下雙層作業平台均可完成自主升降,通過搭載天幕、下掛式布料機、桁架機械臂等智能裝備,實現主體結構和外牆結構同時施工且互不影響,打造全天候、高自動化的「空中工廠」。成為促進生產履約、保障質量安全、實現綠色施工、改善作業環境的「多面手」。
此外,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零海拔屋」由標準艙、走道、過渡區等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可實時監測並調整室內氣壓,實現室內環境的維持和改善,使其達到低海拔地區同等環境水平。此外,集成最新空氣淨化設備,採用光伏-儲能分佈式綠色能源,全面接入智能家居系統,改善惡劣條件下人居環境,引領綠色、健康、智能的居住新時代。
中國中元也亮相2024年服貿會「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主題展。據悉,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尋求業務新增長,中國中元開闢新賽道,積極拓展了大科學裝置、科研實驗設施、數據中心、觀演建築等新興業務領域市場。此外,由於深耕行業多年,中國中元在醫療健康、現代物流、機場工程、能源工程、生態工程等傳統業務領域擁有較強的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
此外,中國中元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致力於科研平台建設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比如,建築聲學專項技術研究、工程振(震)動控制技術與應用研究、「數智中元」、企業數字化技術研究、裝配式專頂技術研究、綠色建築技術研究等。
探索生態保護修復最佳解決方案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建築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除了進一步推進超低能耗建築和近零能耗建築、新型建材外,還要對生態修復、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進行科技創新。
在服貿會北京建工展位,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的立體互動沙盤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沙盤模擬了城市空間、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的三大服務場景,展示公司在實施重大項目中技術創新與服務。同時,現場展示的還有建工修復依託國家工程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生態環境管理系統(ECO),系統採用高度靈活的積木化模式,適應多元業務發展,為環境修復業務提供全流程的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服務。
近年來,建工修復統籌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結合,探索實踐生態保護修復最佳解決方案。在河南信陽實施農藥汙染地塊風險管控,實踐「修復+空間利用」新模式,讓城市汙染地塊轉變為生態資產;在京津冀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在天津王穩莊打造人工濕地,落實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提升區域生態質量;探索在產企業修復管控新模式,為大型在產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長期運營式環境管理服務。
建工修復不斷進行賽前分析性技術研發,據悉,公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團隊在有機汙染物降解微生物馴化方向取得重要成果,通過構建有機汙染物降解微生物菌種庫,結合汙染場地水文地質條件,並利用機器學習預測模型,推出針對性微生物菌劑產品,為實現汙染場地有機汙染高效去除提供全新方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段文平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