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餘件文物「安家」長城博物館,全部由一位「80後」捐贈

新京報訊 據「北京延慶」微信公眾號消息,戰車輪轂、漢代墓室造型磚、土陶罐、城牆磚……日前,300餘件文物入藏中國長城博物館。而捐贈這些文物的正是公益達人王玉濤。

作為「80後」的王玉濤擁有不少頭銜——北京名潤堂書畫院院長、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九三學社北京市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當被問及最喜歡什麼樣的稱謂,王玉濤毫不猶豫地回答,與文化和公益相關的。

王玉濤祖籍河北,在內蒙古出生長大,與文化結緣,始自他的少年時代。癡迷油畫的王玉濤對那些光影、色塊是如此著迷,大學時期,毫無意外地選擇了美術專業,畢業後,更是義無反顧地從事文化事業。2018年,他成立了北京名潤堂書畫院,開始專心從事文化藝術工作。從此,王玉濤紮進中華文明浩瀚的海洋中,更愛上了收藏。從書畫到碑刻、再到匾額,王玉濤四處收集,潛心收藏。「文物是無言的歷史。」王玉濤總愛這樣說。而他,也從一名「文物保管員」逐漸變成「文化傳承接力者」。

2023年7月,中國長城博物館面向全社會徵集文物藏品,為博物館改造提升後布展做準備。王玉濤第一時間響應。「文物無言,卻是歷史最深情地講述者,讓文物‘走’進博物館是它最好的歸宿。」這一直是王玉濤的信念。

收集幾百件適合捐贈給中國長城博物館的文物並不容易。「看到徵集信息後,我第一時間給身邊藏友打電話。」依靠多年在收藏界積累的人脈和文化資源,王玉濤迅速動員身邊藏友捐贈。這300多件文物,大多是他從民間一件一件徵集得來,全部文物的徵集耗時3個多月。它們有的是收藏家不遠千里親自送過來,有的則通過快遞運輸而來。每一次收到快遞寄出的信息,王玉濤的心就跟著懸了起來,「最擔心有磕碰損壞」。最終,這些文物統一收藏進博物館,王玉濤也長舒了一口氣:「這件事,做得值。」

文物無言,歷史有聲。帶著深褐色斑紋的戰車輪轂刻滿逝去的戰火烽煙,造型精美的土陶罐講述著歲月的故事,漢代墓室造型磚讓人浮想聯翩……王玉濤說,看文物不僅看它的經濟價值,更要看它背後承載的歷史,而把珍貴的文物交給博物館,能更好發揮研究、科普、教育的價值,讓歷史的聲音傳得更遠、更響。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