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文化中國行|非遺煥新力——金石拓印 書畫博古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拓印完成的金石拓片上補繪牡丹畫(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觀看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錢夏玉在洛陽龍門畫院內撲墨(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錢夏玉在洛陽龍門畫院內撲墨(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錢夏玉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內進行金石博古畫文創團扇創作(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錢夏玉在洛陽龍門畫院內撲墨(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拓印完成的金石拓片上補繪牡丹畫(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龍門畫院,錢夏玉在拓印完成的金石拓片上補繪牡丹畫(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觀看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龍門畫院,錢夏玉與同事一同觀看研究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拓印完成的金石拓片上補繪牡丹畫(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將拓印完成的金石拓片揭下(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錢夏玉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內進行金石博古畫文創團扇創作(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觀看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在洛陽龍門畫院,錢夏玉在觀看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在洛陽華夏金石文化博物館,錢夏玉在觀看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pagebreak

  在洛陽龍門畫院,錢夏玉與同事一同觀看研究金石博古畫成品(9月11日攝)。

  金石博古畫,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拓片製作完成後,在拓片上補繪花卉、山水書法等,集金石氣息和筆墨韻味於一體。

  「90後」青年錢夏玉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石博古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對於這項技藝,她有著自己的理解,「金石博古畫就像現在的‘PS’技術一樣,將拓片與繪畫和書法合成在一起,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錢夏玉介紹道,這樣的創作形式不但豐富了拓片的表現內容,更提升了拓片的藝術價值,讓傳統拓片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為青年傳承人,我希望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守正的同時,積極創新。」錢夏玉說。目前,錢夏玉和她的老師也在積極探索,將金石博古畫的技法運用在古風團扇、古韻燈飾、書法拓片屏風等多種文創產品上,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項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