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夥「尋樓記」:榫卯間讀懂中國

中新網吉林9月18日電 題:非洲小夥「尋樓記」:榫卯間讀懂中國

中新網記者 石洪宇

辛巴常騎上共享單車,前往幾公裡外的吉林北山公園遛彎。山上的古建築群已經「打卡」幾十次,但他仍樂此不疲。「有些建築有榫卯結構,像積木似的拚在一起,牢固又美觀。很難想像幾百年前它們被設計得如此巧妙。」

辛巴在宿舍里貼滿了他與中國古建築合照的照片,吉林北山玉皇閣、吉林文廟大成殿,還有故宮的太和殿、乾清宮等。書桌上擺著他實踐榫卯的作品,一個還未拚完的北京雍和宮模型。

辛巴在吉林北山公園「打卡」。石洪宇 攝 辛巴在吉林北山公園「打卡」。石洪宇 攝

這個27歲的非洲小夥來自津巴布韋,目前在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的東北電力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讀碩士。癡迷中國建築文化的他,計劃回國後開一傢俱有中式辦公場景的商貿公司,暢通兩國的商品交流。

來到中國這一年來,辛巴熱衷尋訪中國古建築。榫卯堆疊、雕樑畫棟間凝聚的工匠智慧,讓其讚歎。

辛巴到訪的第一站是北京,故宮就逛了三天。「我拍了很多照片,尤其是木質窗口和榫卯的房頂。」導遊向他講解建築的由來和一些典故。

故宮整體上的雄偉莊重,榫卯細節上的巧妙讓人流連。辛巴說,在沒來到中國前,他很難想像建築通過木材拚插、組合能夠屹立幾百年。「當時我就立下目標,要在求學這幾年,訪遍中國的古代樓宇。」

離開北京時,辛巴還買了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科普書籍,用翻譯軟件瞭解榫卯的特點和歷史。

校園里,他通過查找資料、諮詢教授和同學,認為佈局和造型對稱、結構牢固且功能齊全的中國古建築,凝聚著和諧、平衡、順應自然的中國精神。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身邊就有很多古代建築。」通過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居民的口口相傳、官方舉辦的旅遊節慶,辛巴找到了很多「寶藏」樓宇。

辛巴正在查看古代建築。石洪宇 攝 辛巴正在查看古代建築。石洪宇 攝

玉皇閣是吉林北山古建築群中規模最大建築,始建於清代,建築用榫卯連接。辛巴記錄了樓閣里懸掛的「天下第一江山」牌匾,並用英文進行標註。有老人告訴他,其表達了一種磅礴的氣勢。

「中國對於建築特別認真,但也很浪漫,常留下詩詞、題字表示祝福。」辛巴說,他在古建築里看到很多詩詞,他正努力背下。站在玉皇閣附近,吉林市全貌盡收眼底。他認為,中國建築的選址很科學,應該是總結了很多人的經驗。

辛巴最喜歡的一處古代建築是吉林文廟。每到重要節日,學子們便來參加啟蒙禮、開筆禮,徒步走過狀元橋。這裏舉辦的多項活動,常出現他的身影。他在活動中,學著寫毛筆字,學著向孔子敬禮。

辛巴說,中國和津巴布韋都很重視教育,他理解兩國的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望。

來到中國這一年來,辛巴既「尋樓」,也蒐集信息。他最近的目的地是四川和天津。「我有很多同胞在中國,我們互相推薦所在的城市。」辛巴已經做好了去天津的攻略,並計劃在10月的假期登上鼓樓。(完)

責任編輯: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