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鑄「空降鐵拳」

    2023年9月26日,空降兵某部在陌生地域組織物資空投訓練。劉冰冰/攝    2023年9月26日,空降兵某部在陌生地域組織物資空投訓練。劉冰冰/攝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傘塔下重溫軍人誓詞。許洋/攝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傘塔下進行傘降訓練演示,骨幹對背傘情況進行檢查。肖豔飛/攝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空降空投訓練場,進行排除拖拉課目訓練。許洋/攝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空降空投訓練場,利用自主研發的「綜合模擬架」進行傘降模擬訓練。肖豔飛/攝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空降空投訓練場,利用自主研發的「綜合模擬架」進行傘降模擬訓練。肖豔飛/攝

    9月10日,在空降兵成立74週年來臨之際,「空軍紅色地標巡禮」活動走進空降兵傘塔,數百名官兵、駐地黨政軍代表和老一輩傘兵人齊聚傘塔下,共同追憶傘塔歷史、打卡紅色地標,通過向傘塔宣誓、橫幅簽字、微課串講、觀摩體驗「傘兵訓練的一天」等系列活動,感受空降兵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和英勇頑強的奮鬥史。

    傘塔於1956年6月建成使用,是圓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高85米,塔的上部設有3座蓮花形懸臂跳台,塔內樓梯為螺旋式上升結構,塔頂上端設有避雷針和五角星裝飾,遠遠望去醒目壯觀,在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塔」,是空降兵一段時期傘降訓練的重要載體,被譽為「傘兵的搖籃」。

    傘塔還是當時唯一一座軍民共建共用的跳傘塔,帶動了全國全民跳傘運動興起。1979年8月,在成功舉辦最後一屆全國傘塔跳傘邀請賽後,開封傘塔正式停止使用,累計完成20多萬人次跳傘訓練。2017年,傘塔被河南省列入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空降兵從這裏邁出了從天而降的第一步,傘塔見證了一代代空降兵人艱苦創業、奮勇拚搏的歷史,已然成為空降兵部隊的精神圖騰。近年來,空降兵某部堅持以文化人、為戰育人,聚力「傘塔」文化特色品牌,把傘塔打造成以「一塔、一館、一區、一牆」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基地,激勵著一代代空降兵官兵開拓進取、矢誌打贏。

    一

    走進傘塔國防教育基地大門,傘塔塔身「傘兵的搖籃」五個金黃色大字在太陽下熠熠生輝。塔下不遠處停放著一架退休的運-8飛機,周圍展陳著各類火炮武器,莊嚴而威武。東邊的緬懷先烈牆上,用浮雕的形式記錄著該部組建以來的重大事件。在西邊的傘塔印記館中,通過文字、影像、模型、實物等形式展出了傘塔從建設到使用的一系列歷史故事和英雄事蹟。置身傘塔國防教育基地,彷彿與歷史「對話」、與英烈「交談」,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在這裏被完整呈現。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當天9時,「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徵程」——向傘塔宣誓活動正式開始。600餘名官兵在該部「常勝模範連」連長龔成平的帶領下,面對巍峨的傘塔重溫軍人誓詞。

    拳拳愛國心,錚錚誓言情。主席台上,參加儀式的一位老兵讓現場人員敬佩不已,這位95歲高齡的老前輩王福榮,是新中國第一批跳傘員,當時排在「空降第一腿」崔漢卿之後,跳第二名。雖然老前輩滿頭銀髮,但誓言鏗鏘,透射出第一代傘兵人用血性膽魄書寫忠誠的大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宣誓結束後,官兵們相繼在橫幅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落筆雖無聲,但堅定有力的字跡,詮釋著官兵們在踐行強軍夢征途中的信心與決心。正是這種矢誌不渝的信念,激勵著該部官兵不斷髮揚傳承「第一敢爭、紅旗敢扛、危險敢上、重擔敢挑」的戰鬥精神。

    「那會兒,能坐上飛機跳傘是傘兵夢寐以求的事。即便是傘塔訓練,機會也十分寶貴,要經過重重考核把關。我們都拚了命地訓練,哪怕受了傷也咬緊牙關堅持,就怕沒有上傘塔訓練的機會。」在緬懷先烈牆前,「傘塔下憶傳承」微課串講活動展開,王福榮老前輩對當年訓練的場景記憶猶新。

    王福榮在台上精神抖擻,與官兵們一同回顧當年艱苦奮鬥的故事,講到關鍵處,他激動地一下就站了起來,比劃起當時的情景,讓官兵們更直觀感受到當時訓練的艱難和不易。

    「前輩,當時你們在傘塔上是如何訓練的?」互動中,前不久剛下連的新兵李川問。雖然已跳過7次傘,但仰望著高聳的傘塔,李川的腦海中還是難以想像當年先輩們是如何利用傘塔開展傘降訓練的。

    「把跳傘員與降落傘一同拉升至懸臂跳台,降落傘張開後放下,模擬跳離飛機時降落傘張開後到著陸的過程。」王福榮指著傘塔頂端伸出的3座懸臂跳台,向大家描述當時的訓練情景。

    「你們不害怕嗎?」面對官兵的提問,王福榮的回答擲地有聲:「怎麼會不怕?但我們不是怕死,是怕完不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當時,空降兵正處於起步階段,如果訓練都搞不了,哪有能力升空跳傘!」

    王福榮的回答讓年輕官兵們讚歎不已:「為快速形成戰鬥力,部隊組建第二天就抽調骨幹突擊進行試驗性傘降訓練。僅僅經過11天的地面訓練,第一批62名傘兵就從機艙躍出,完成新中國空降兵首次跳傘。」

    二

    85米的高度,是空降兵起步騰飛的基點,彰顯的是老一輩空降兵不畏險難、艱苦創業的開拓精神。在傘塔的助力下,空降兵部隊快速積累了實踐經驗,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各類複雜條件下的空降空投技術。

    對於該部「常勝模範連」官兵而言,傘塔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在傘塔精神的感召下,該連一代代官兵踐行著「不畏艱難、奮力拚搏、常勝不衰、永做模範」的初心和誓言。

    那年,該連機動千里,成建製參加跨區域空降戰鬥演練,飛機飛臨任務空域時,空中氣流不穩定,空降氣象條件更是達到了跳傘的「安全臨界值」。因飛機顛簸不止,二級上士李錦波多次摔倒膝蓋磕出了血;排長邱樂周牙齒被撞碎;下士王興康扭傷了腳踝……有著豐富跳傘經驗的一級上士張見回想起那次任務至今心有餘悸:「當時跳傘的氣象條件太惡劣了,是否能安全離機大家心裡都沒底。」面對惡劣的空降環境,在離機信號燈響起的那一刻,全連官兵目光堅定,踴躍跳出機艙。

    也正是因為他們跳傘果斷,才把握住最佳時機,在惡劣天氣的「掩護下」,對「敵人」實現了「完美一擊」,圓滿完成後續各項戰鬥任務。提起當時離機的感受,王興康目光堅定地說:「危險面前,老一輩空降兵都義無反顧,我們這一代有什麼理由不勇往直前。」

    在該連,上的第一堂課是傘塔下話傳承,寫的第一篇週記是《我給傘塔寫封信》,參觀的第一個場所是「傘塔印記館」……連長龔成平介紹,他與指導員唐可在帶兵過程中注重用紅色地標傘塔為官兵搭建「精神階梯」,在傘塔精神激勵下,官兵們奮勇爭先,能力素質不斷得到提升。

    近年來,在傘塔的感召激勵下,該連先後圓滿完成跨區域集群傘降、基地化野戰化訓練、新裝備試驗性訓練等重大演訓任務。連隊先後有10餘人參加「國際軍事比賽」、  「獵人」集訓,數十人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立功受獎,20餘人考上軍校,連隊連續多年被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基層建設標兵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

    如今,傘塔雖失去了原來的作用,但作為重要歷史文物和標誌性建築,承載著空降兵艱苦奮鬥的精神,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官兵在精武強能的路上,不斷挑戰極限、開拓進取,書寫新的篇章。

    「紅色地標是最好的教科書。」該部魏月明表示,紅色資源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用智慧、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鑄就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說服力,是講好空降兵故事,讓官兵明白奮鬥的意義,激發大家奮鬥內動力最生動的教材。在傘塔的砥礪下,該部形成了「忠勇、勝戰、實幹、開新」的常勝精神,每逢新兵、新畢業幹部入營,老兵退伍、演習出征等重大活動,他們就會在傘塔下舉行各類活動,激勵大家的忠誠意識和勝戰血性。

    三

    「三腫三消,才上雲霄」這句口號讓空降兵部隊每名官兵都深有體會。它意味著要想拿到登機跳傘的「登機牌」,就必須要經過「精益求精」的訓練。

    「地面苦練,空中精跳!」9月10日,在該部空降空投訓練場可以看到,官兵們利用離機、平台、吊環、模擬架等訓練器材井然有序地組織傘降訓練,震耳欲聾的口號聲迴蕩在營區上空。放眼望去,從地面動作到跳離飛機,從空中操縱到傘降著陸,空降兵傘降一整套訓練流程在這裏得到實踐。

    在地面動作訓練中,戰士們含胸、縮脖、彎腰、屈腿的「蹲離機」姿勢讓人印象深刻。據施訓教員劉璞介紹:「人員跳離飛機瞬間,空中風速很大,只有經過這樣不斷的姿勢定型練習才能確保離機安全。」

    「跳!」在兩米多高的三級平台上,教員一聲令下,幾名官兵果斷跳下。「嘭」的一聲,雙腳著陸後的姿勢和跳離平台時基本一致。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來,整個身體動作還能保持不變。「平台和吊環訓練,是為了練強大家腿部力量,要求在著陸時膝蓋、腳後跟、腳尖‘三點’並齊併攏,確保在各種複雜地形下的著陸安全。」現場教員仔細講解該課目訓練的重要性。

    在訓練場一角,幾台該部自主研發的「抗眩暈模擬器」引人注目。「跳傘員離機後至開傘前,只有短短幾秒,這幾秒很關鍵!」現場組訓的賀健說,「在這幾秒鍾內,受離機姿勢、合成風等因素的影響,跳傘員在空中會旋轉翻滾,產生眩暈感。我們利用模擬器開展適應性訓練,不僅能夠有效鍛鍊官兵抗眩暈能力和心理素質,還有助於官兵練習收腿姿勢和離機動作的定型。」他進一步介紹,跳傘員出現眩暈,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好狀態,遇到主傘不開、傘繩繞傘頂或兩傘相插等特情就無法正確處置。所以,無論老兵還是新兵,抗眩暈都是地面模擬訓練中的「必修課」。

    在整個訓練場,最受關注的是「綜合模擬架」,數十米滑軌直接從傘降訓練場延伸至營區外的野外綜合訓練場。「模擬架模擬登機到著陸的全過程,可以綜合檢驗跳傘員離機動作、特情處置、空中運動狀態、心理素質等傘降技能。」該部教員馬小光介紹,近年來,隨著實戰化訓練不斷走向深入,訓練難度強度持續增大。為了提高訓練質效,他們上下努力在創新模式、改進手段上下功夫,廣泛徵集官兵意見建議,集智研發出模擬實跳環境的多類型空降訓練器材,讓訓練質效邁入「快車道」。

    在巍峨傘塔的注視下,近年來,該部先後在高原、山地、戈壁等複雜環境下,多次完成跨區域空降對抗演練、紅藍對抗演習、新機型試驗試訓等重大任務,實戰化訓練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部隊戰鬥力實現了新跨越。

    參加完「空軍紅色地標巡禮」活動,新兵張亞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是壓力更是動力,我們堅信年輕一代空降兵一定能夠像先輩們那樣,不畏險難、勇往直前,不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楊懷遠 韓寧 肖豔飛 李洋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