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博主不可「瀆書」
近來,在網絡平台上,與讀書相關的筆記、帖文數量激增,不少讀書博主因此迅速走紅,吸引了大批忠實擁躉跟著買書、讀書。
然而,與之相伴而生的爭議也多。有的博主為了提高筆記、影片的曝光率,隨意濫用「看一眼就淪陷」「人生必讀」等浮誇標題,以此博取流量;還有的博主為了賺快錢,忽視書籍內涵,內容千篇一律、乏味空洞,分享的作品淪為「流水線式」產品。
讀書,本是一件賞心悅事。可是當讀書變得不再純粹,水平良莠不齊的讀書博主開始充斥網絡,我們應該警醒:勿讓「讀書」變了味。
在快節奏、碎片化的當下,讀書博主的出現順應了現代人閱讀的需求偏好。他們以「詮釋書籍」與「推薦佳作」的方式,將個人的閱讀感悟與心得娓娓道來,並借助互聯網的東風,不斷放大閱讀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緩解「名著恐懼症」。不少世界名著、文學經典作品往往有一定閱讀門檻,讓人望而卻步。有時看了一半就放棄,有時硬著頭皮看完,卻依舊無法完全理解其中深意。這時讀書博主就發揮了作用。他們將原本深奧的內容簡單化、生僻的語言通俗化,比如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解《論語》,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舉止融入到日常小故事中,讓經典從「晦澀難懂」變得「明白如話」。
讓閱讀更加「輕量化」。閱讀需要靜心、耐性,但快節奏的工作、高壓力的生活、被切割的時間,讓人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難以集中。相較於傳統閱讀方式,一些讀書博主將「大部頭」書籍濃縮成幾百字的筆記、幾分鐘的影片,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就能領略到一本書的核心和精彩片段。比如,曾有博主建構了《百年孤獨》的圖譜,讓書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時間線清晰瞭然。有網民評論,如果是自己讀,可能「光記人名就要好久」。
賦予作品多元解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些讀書博主結合自身專業背景、人生成長經歷等,對作品進行創新解讀,通過展現作品的多重面貌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像有博主分享《紅樓夢》時,通過服飾、禮儀、飲食等還原清代貴族的生活場景,讓讀者在讀書之餘還能學習歷史知識。
二
算法無孔不入,受眾更容易因被「種草」而下單。不少網民表示,在看了讀書博主的推薦後更加有意願去購買圖書。有短影片平台的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里,時長大於等於5分鐘的讀書類影片有1143.43萬個,收藏量3.91億次。
巨大「吸金」效應之下,也有讀者感慨,「薦書成為了賺錢的門道」「讀書博主分享書單的目的並不純粹」。是什麼原因讓讀者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趨利主義「誘惑不止」。互聯網時代,收益有時能與流量「畫等號」。當讀書博主進駐各大社交媒體之後,量化的數據便成了無法忽視的結果之一。有些博主在積累了一定粉絲量以後,出於獲得更多曝光、吸引更多粉絲的心態,便開始大肆「割韭菜」,導致閱讀不再只為「分享」,更多則是為了「變現」。比如,從前花盡心思研讀書籍內容、核心思想,而今費盡心機蹭上熱門議題、炒作爭議話題;分享內容粗製濫造,三句話不離「賣書帶貨」,把「讀書」當作了一門「生意」。
市場競爭「反向倒推」。部分博主認為,在快餐式閱讀盛行的大趨勢下,認真創作、乾貨滿滿、需要靜心閱讀的內容無人問津,掏心掏肺的感言也無人體會,於是採取更激進的「策略」,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精心」、內容上的「直給」,卻忽略了內容上的「真心」。事實上,那些靠標題黨、噱頭、「快餐式」生產博取眼球的,往往會被受眾識破「套路」、心生厭倦而無情棄之。
專業素養「囊空如洗」。在某社交軟件上,「怎麼做一個月入過萬的讀書博主」等筆記,傳遞出「讀書可變現」的誘人信息,不少「門外漢」也紛紛加入「戰場」,試圖「分一杯羹」。比如有些博主是毫無經驗的新手小白,「水內容」、拚貼書評、照搬文案;有些博主是平台「喂養」的量產化博主,精通運營思維,分享讀書不再需要專業知識,也不需要從業經驗,用統一的話術和模板包裝,三下五除二就搞掂一條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書博主也是一份工作。我們不能要求讀書博主純粹為愛發電,自始至終地免費為讀者分享乾貨。通過推出付費課程、讀書社群、直播教學等獲取正當收益,可以理解,也再正常不過。但我們介意的是,少數讀書博主一門心思追求收益,隨意把讀者當「韭菜」來割,為了賺快錢不擇手段,推薦一些沒有營養的書籍,甚至欺騙讀者。這樣一來,讀書便容易淪為「瀆書」。
如何讓閱讀回歸閱讀本身,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處理好三對關係很重要。
專業與初心。在界定何為優秀的讀書博主時,「熱愛閱讀與分享」始終佔據C位。作為互聯網的產物,讀書博主天然地會被置於網絡環境中,受到由閱讀量、點擊量、瀏覽量等組成的評價體系的影響。面對流量與利益的誘惑,該如何穩住「內核」、保持高質量輸出是核心所在。
要想成為真正讓讀者信賴的「薦書師」,唯有沉下心來,時刻提醒自己為何開始閱讀分享、想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和價值。只有保持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不斷豐富閱讀和知識儲備,才能用深邃的思考、獨到的見解、新穎的視角打動人。
反思與互動。許多博主在「信息繭房」與平台算法構建的「流量陷阱」中苦苦掙扎,但事實上,如何與讀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是博主們應該繼續探索的「引擎」。能否給讀者「種草」,在於「有沒有領會到讀者想要什麼」「是不是長在讀者審美點上」。博主們不妨在評論區或直播中多與讀者互動,少點「我認為」、多點「你需要」,連接起與讀者的「信任」關係,帶給不同讀者群體更多「私人訂製」般的服務。
讀書與薦書。讀書博主不僅在新媒體時代重燃大眾的閱讀熱情,還影響了現有的圖書推廣模式。一些出版方為提高書籍曝光量,選擇與博主合作推廣。但筆記複製黏貼,同一本書的相同推薦文案被頻繁刷到,內容「換湯不換藥」,不利於薦書的同時更帶偏風氣,影響愛讀書的社會良好氛圍養成。
一本好書值得被反復咀嚼、用心推薦,但切忌「病急亂投醫」。出版方在選擇合作博主時應更多考慮博主的「硬實力」,比如是否真正懂書、愛書,是否能夠獨立選取角度、產出原創內容等。只有多一些良性的合作,才能讓讀書和薦書合二為一,實現博主、出版方和讀者的「多方奔赴」。
在未來,讀書博主的發展趨勢必然會逐步轉向深耕細作、追求精緻與專業化。我們樂見並期待更多人在讀書博主的影響下捧起書本、遨遊書海,探尋書中真正的「顏如玉」「黃金屋」。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