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安陽殷墟織密大保護網
中新網安陽9月19日電 題:安陽殷墟織密大保護網
作者 王宇
3800年前,商代先民在河南安陽創造了輝煌的殷商文化,也將豐厚的文物資源留給了後人。而今,殷墟遺址保護區正通過密織大保護網,守護著這座人類文明的寶庫。
殷墟遺址保護區佔地29.47平方公里,被細分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建控地帶,覆蓋了安陽市三個區、11個鄉(街道)及66個村(社區),常住人口超13萬。
「這裏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藏著商代的故事。」殷都區鐵西路街道辦事處三級網格長郝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由於殷墟遺址保護區範圍大,自然、人文環境比較複雜,歷史上文物保護意識薄弱,核心區內影響遺址風貌的建設曾屢禁不止,文物盜掘倒賣違法案件時有發生。
郝鬱介紹,殷墟遺址保護區已構建起一張深入鄉村的四級人防保護網,通過「一級網格抓總,二級網格抓細,三級網格抓實,四級網格抓具體」的責任體系,將轄區內66個村莊劃分為178個四級網格。
目前,殷墟保護區內共有巡防員360餘名,安陽殷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為每名網格員和巡查員配備了「守護殷墟」專用手機,如果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異常,可以通過專用手機拍照上傳信息,平台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反饋至文物部門等。
「網格化分級管理不僅明確了責任,更實現了文物安全的前置防控。」郝鬱稱,自從殷墟文物保護網格體系建立以來,巡防員日常巡查並及時上傳平台各類問題258起。
除了網格化管理,殷墟遺址保護區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保護水平,實現了「整個殷墟盡收眼底」。
這些高科技設備不僅具備超強景深功能,還能在黑夜中捕捉到任何細微的動靜。「我們已經打造出‘高空、空中、地面’三層防護網。」民警陳瑞告訴記者,警方曾僅用一個小時就成功鎖定並抓獲了一名在逃的文物犯罪嫌疑人。
殷墟保護之路並未止步於此。殷墟遺址保護區還積極探索「行政+司法」聯動保護模式,通過構建多部門聯合巡查機制、司法保護聯動機制以及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等舉措,為殷墟遺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
2021年河南省重新修訂了《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讓殷墟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安陽市出台的《在安陽市範圍內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實施方案》,則從源頭遏製工程建設對文物的破壞。
「如今,‘動土必報’已成為當地居民的共識。」安陽殷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毛學文告訴記者,每當有開挖土地、維修管網等需求時他們都會主動上報給相關部門和網格員,在確認施工不會對遺址造成破壞後才會進行施工。
2023年7月,殷墟保護案例《健全文物安全保護體系守護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國家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入圍案例。
「從人防到技防,從單一行動到全民參與,殷墟的保護已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彙聚了全社會的力量,殷墟大保護格局已逐漸形成。」毛學文如是說。(完)
【編輯: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