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綠向未來 「新能源之都」塑強發展新優勢

中新網常州9月19日電(記者 左宇坤)文亨穿月,篦梁燈火。襟江帶湖處,大名鼎鼎的「蘇錫常」板塊中的常州,自古以來就是鍾靈毓秀之地,也是人們對富庶蘇南美好想像的重要一環。

這座老牌工業城市,近年正因新能源產業的崛起而大放光彩。

2023年,常州GDP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新能源產業扮演了「半場核心」的角色:全市新能源產業產值超7680億元,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98.9%。

從更大視角看,全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中,每14輛就有1輛出自常州;動力電池產銷量佔全國五分之一,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常州造電池。

除了數據上的貢獻,常州新能源產業進擊背後的更深層意義,是作為中小城市內生驅動、內涵增長的典型案例,演繹了由產業定力轉化為城市競爭力的生動實踐,也不啻為對我國城市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的一種新的考量。

近日,中新網記者前往常州調研時發現,常州蝶變的背後,有對新動能一以貫之的澆灌培養,有對新產業淵圖遠算的細心佈局,也有對新模式大膽定奪的躬行實踐。

  資料圖:航拍江蘇常州武進。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資料圖:航拍江蘇常州武進。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產業勢能與發展動能

環太湖、靠長江,作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常州早在2009年便提出振興新能源等五大產業;到了2022年,常州首次提出建設「新能源之都」的目標。

資源稟賦不算突出的常州,為何能瞄準新能源賽道?

許多人在形容常州發展時,會用到「押注」新能源這個表達。談起常州轉型的決心、勇氣和時機,「3頁PPT」的故事是個典型。

2016年,李想帶著3頁PPT在全國各地奔走,為自己當時的創業項目車和家(後改名理想汽車)尋找融資和生產基地。經過幾輪洽談,常州武進區迅速決斷,以「廠房代建+招投結合」的模式,讓理想汽車的第一座整車工廠在此落地。

如今,平均40秒鍾,理想汽車(常州)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車下線。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交付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

這場「牽手」背後,既體現常州敢為人先的膽識,也彰顯其工業發展的底蘊。

常州工業家底豐厚,上世紀80年代更是被稱為「第一個崛起的工業明星城市」。早在上世紀50年代,常州就有著「世界變壓器之都」之稱號,此後電線電纜產業、光伏產業、動力電池產業漸次起步發展。

從「中小城市學常州」到「新能源之都挑大樑」,常州持續深耕實體經濟發展,始終沒有丟失「常州製造」這個鮮明城市個性和實在看家本領。截至2023年初,常州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37個,666個小類的600個,這成為了常州隨時迎接新產業、新機遇的底氣。

以工業基礎為優勢打穩打實,以產業東風為機遇敢拚敢幹,成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堅實根基。

  資料圖:江蘇常州,理想汽車智能製造基地生產車間內忙碌景象。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資料圖:江蘇常州,理想汽車智能製造基地生產車間內忙碌景象。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塑鏈生變與實幹求變

業內有著這樣一種關於常州的說法:「從一顆螺絲釘到整車組裝完成,不用出常州,都能找到相應的零部件。」這也可以從數據中找到對應:以動力電池為例,截至2023年,常州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位居全國第一。

在動力電池行業,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4家在常州佈局,其中2家是總部,蜂巢能源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落地常州以來,蜂巢能源迅速崛起,2021年便躋身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行列。

「選址過程中,我們考察了全國很多地方,選擇(常州)金壇,是因為這裏擁有全國最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遊無所不包。」蜂巢能源品牌宣傳部高級經理荊曉強介紹,除了產業鏈優勢之外,當初招商引資時,常州政府表現最積極、意願最強、給出的優惠條件最高。

把如此完整的產業鏈佈局搭建起來,不難看出常州全鏈路、重應用的產業招引思維。

回顧常州的新能源招商史,幾個具有節點性的重點企業值得關註:2015年中創新航、2016年寧德時代、2017年理想汽車、2018年蜂巢能源、2019年比亞迪……各個環節一步步完善,形成如今包括發電、儲能、輸送和應用在內的「發儲輸用網」產業閉環。

產業搭建起來,能否支撐起城市能級的持續躍升?這有賴於真正做到產業落地,才能發揮價值,並帶來經濟增長。

經過常州市金壇體育館,人們很難不被一個「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吸引。該充電站通過太陽能屋頂系統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存儲於儲能電池中,最終用於新能源汽車的日常充電。電價低時充電、電價高時放電,可以降低車主的充電成本,並實現電網削峰填穀。

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都體現著常州的「實幹派」思維。正如《關於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常州要在拓展示範場景方面,深化場景應用推廣,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設施「見樁率」和光伏組件「見板率」。

將企業串聯佈局完善產業鏈,將技術落地打造城市「試驗場」,成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強壯枝幹。

  資料圖:江蘇常州。(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資料圖:江蘇常州。(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全力創新與全國輻射

5年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科學家工作室主任、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吳凡隻身來到常州溧陽,在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科學家工作室。

「常州當時已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形成強勢佈局,在這裏能夠找齊動力電池上下遊重要的工業企業,這我們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都是非常大的支撐,反過來我們的研發成果也會促進全固態電池以及關鍵原材料的產業化落地。」吳凡表示。

大力推動創新成為了常州的發展密碼。分析我國各大「萬億之城」的特點,不難發現在人口、面積等城市關鍵指標中,常州皆排名靠後。這也要求常州必須「小桌子上唱大戲」,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華鵬對記者表示,常州作為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希望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低碳轉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鍛造新質生產力,在工業城市的低碳轉型方面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道路。

如他所言,如今常州新能源崛起的意義,已不僅局限於一個城市的產業,也讓其他城市觸摸到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常州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範項目,是世界首座非補燃式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這一鹽穴儲能技術正在我國鹽穴資源豐富的地區持續推廣。

2022年建成投運的白鶴灘-浙江及白鶴灘-江蘇±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換流閥等配套核心裝備由常州博瑞電力供貨,助力白鶴灘上遊清潔水電送往東區負荷集中區。

在氫能產業先行一步,常州永安行發佈全球首輛摺疊式氫能單車,研發全球首個家用分佈式製氫儲氫系統,為更大範圍氫能利用探索有效途徑。

推動科技創新更快捷的供需對接,推進創新成果更廣泛的全國輻射,成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繁茂葉片。

堅實根基、強壯枝幹、繁茂葉片,共同構成常州新能源產業的參天大樹。(完)

【編輯:邵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