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美術里的長江」⑨江西篇丨俊采星馳 繪就贛鄱大地新畫卷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這樣寫道。

位於江西南昌的滕王閣,與嶽陽樓、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其所在的這片土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唐桑治八大家中江西就有3人(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還有書畫巨匠八大山人(朱耷)、傅抱石、黃秋園等,可謂是「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厚重的文脈滋養著這方沃土,形成了江西獨特的人文精神。

滕王閣6公裡外的江西省美術館,融合了中國古典與歐洲設計風格,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建築。8月20日,開展一個月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與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此落幕,儘管正值酷暑,具有強烈視覺衝擊效果的展覽仍然引來了眾多觀展者。

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是國內最高規格的美術大展,工藝美術與陶瓷藝術展區則是其中極富特色的展區之一。這一美術界的盛會緣何相中了江西?繼承「昌南瓷名天下」的血脈,傳統陶瓷技藝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青人賦予新的時代表達。這,或許是最好的回答。

此次入選展覽的陶瓷藝術創作者絕大部分是40歲以下的年青人。「他們不僅代表著中國藝術陶瓷的未來,同樣也代表著生活陶瓷的未來。」身為江西人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主任白明頗為激動地說。

陶瓷藝術 凸顯時代風尚

眾人皆知,陶瓷是江西聞名於世的一張亮麗名片。

這裏是我國陶器文化最早發源地之一:萬年仙人洞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陶片;吳城遺址中發現我國目前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和已初備瓷器燒造條件的六座龍窯;鷹潭角山窯址是至今最大的商代窯爐;豐城洪州窯是全國研究青瓷起源和發展的主要窯場之一;吉州窯是桑治代著名的兼收南北名窯製瓷技藝的綜合性大瓷窯;「千年瓷都」景德鎮更是舉世聞名,依託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陶瓷文化駛入了創新性發展的快車道,為當代工藝美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性。

江西在本屆全國美展中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54件陶瓷藝術作品入選,超過入展陶瓷藝術作品總數的1/5。比如,作品《大國筋骨——城市天際線》將時代性的語言符號與傳統文化、陶瓷美學相融合,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作者譚丹武介紹,作品選取了我國東南西北四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上海、香港、重慶的CBD作為素材,加入了兩個動態裝置,以展現大國建造成就和大國基建速度。

作品《文明·一帶一路》將泥片成型運用到極致,通過熏燒手法將作品的復古感、人與馬的視覺感塑造得極為到位。這是新時代藝術創作領域的一種新風尚,也是中華美學與當代藝術的有機結合。

對此,白明感歎:「過去我們一談到江西陶瓷就想到青花瓷,而今天的江西,整個陶瓷的創作是豐富多彩的,無論是形態研究、釉色研究、燒成研究,還是對傳統技法的使用,江西的藝術家都在成長。」

傳統筆墨 注入當代觀念

從古樸典雅的瓷器,到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江西的美術創作兼具古樸與創新,既有對傳統山水意境的執著追求,在筆墨間盡顯古典之美;又超越傳統的筆墨思想,注入了當代文化觀念。

如八大山人的《墨荷圖》堪稱中國水墨畫中的經典之作,整幅畫作採用仰視畫法,其立意、構圖、風格突破前人;被譽為「江西畫派」開派畫家的羅牧,其《山水十二條屏》氣勢磅礴,筆墨老到,丘壑混成,不可多得。

回望近現代,江西籍畫家傅抱石與關山月共同為新建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將祖國的壯麗山河和人民的豪邁氣魄表現得淋漓盡致;被譽為中國書畫界「當代陶淵明」黃秋園所作的《溪山訪友圖》,以其寧靜致遠的意境和精湛的筆墨技巧,展現了畫家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江山如此多嬌》 傅抱石、關山月 中國畫▲《江山如此多嬌》 傅抱石、關山月 中國畫

半月前,為瞭解江西當代美術創作情況,記者聯繫上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蔡超,他真誠、熱情、寬厚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印證了業界對他的評價:不但畫畫得好,人品也非常好。今年8月27日晚,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播出第四季第13集《吊裝》,該集片名就是取自蔡超創作於1992年的中國畫《吊裝》。這位當代江西美術界的傳奇人物,剛剛度過了自己的80歲壽辰。

▲《吊裝》 蔡超 中國畫▲《吊裝》 蔡超 中國畫

蔡超用中國傳統筆墨表達現代工業空間的詩意,記錄下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最具力量的一瞬:《吊裝》成為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工業題材的經典之作,看似是在畫工人吊裝施工的場景,實則更畫出了大寫的人的力量和精神。

熟悉蔡超藝術創作的江西省美協副主席、秘書長楊震說:「蔡超在繼承中國繪畫傳統的同時,努力探索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型,在水墨藝術領域注入了當代文化的觀念與創新意識,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表現語言。」

關注現實 呈現多元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進步,江西當代美術呈現出多元化、繁榮發展的態勢,版畫、雕塑、現代漆畫、油畫等種類的不少作品都展現出對新題材、新形式、新技法的探索與突破。

江西文藝評論家陳米歐向記者介紹了這樣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版畫家陳祖煌的《春潮》,是畫家於1979年在江西宜春創作完成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時代背景與作品的立意主題恰好逢遇,併疊映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展現了當代江西美術家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表現,即通過不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將時代的變遷和人民的生活狀態生動地呈現於世。

▲《春潮》 陳祖煌▲《春潮》 陳祖煌

馬誌明的油畫《外婆家的地窖》、桑治小敏的版畫《田園清清》,體現了藝術家對家鄉、對親情的深情厚誼;羅堅的油畫《城市系列之八》、劉稱奇的漆畫《世紀潮》,則代表了當代江西美術在油畫、漆畫等藝術領域的探索和成就。此外,獲得全國美展陶藝作品金獎的孟福偉作品《生死時速》表現了汶川地震時的救援場景,再度彰顯江西在陶瓷藝術領域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生死時速》 孟福偉 陶瓷▲《生死時速》 孟福偉 陶瓷

2021年,建黨百年主題雕塑《信仰》以莊嚴、巍然的面貌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廣場的東南角,成為黨史展覽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形象。素白而莊重的雕塑群像,以黨旗下黨員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為創作構思和造型敘事,給人以強烈的精神震撼和視覺衝擊,令人肅然起敬。領銜主創這一大型主題雕塑的就是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目前,身為上饒人的他已回到江西,擔任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江西省美協主席。呂品田、呂品昌、呂品晶三兄弟,被美術界譽為「呂氏三傑」,分別在美術理論、雕塑和建築領域享有盛譽。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閣序》如此描述身邊的美景。這絕美的山水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疑是江西美術創作的寶貴財富。我們有理由相信贛鄱大地的美術事業,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