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肉石、「雷公墨」……海南奇石多 賞醜各有道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心怡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醜。」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雙石》一詩,被認為是早期中華賞石理論「醜石觀」的起源——從美學特徵看,古代的玉文化是審「美」,石文化則是賞「醜」。

「醜」有何好賞?其實,此「醜」非彼「醜」,指的是石頭天然形成的奇形異狀。「別看這石頭又黑又粗糙,其實很有賞玩門道。」近日,白沙隕石文化展覽館負責人甘強擺出其收藏多年的隕石,向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道。

神秘的「天外來客」

甘強的白沙隕石文化展覽館開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福安東路,一間不大的展廳擺著上百塊形狀、大小、顏色各異的隕石。這隻是甘強隕石收藏中的一小部分,他的隕石「寶貝」多達數千塊。「大部分是我自己撿回來的。」甘強說。

在白沙牙叉鎮,有一個直徑達3.7公里的隕石坑,它隱藏在鬱鬱蔥蔥的山巒之間,僅在西南邊因兩條溪流衝刷出現豁口,成為人們進入古老隕石坑內部的通道。7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此處併發生爆炸,巨大的衝擊帶來了這個大坑,坑內殘存大大小小的隕石碎塊。15年間,甘強不斷收集著隕石,這些有著不同紋路和印記的黑色石頭讓他著迷。

「這塊隕石是球粒隕石,你看上面有很多‘小疙瘩’、小圓球;這塊是定向隕石,就是說它穿越大氣層時沒有翻滾,是定向降落的。」甘強說,鑒賞隕石既要看外形,又要看內質,「每塊隕石來到地球都要經過大氣層的高速摩擦和高溫熔融,這些氣印、流紋能展現這種‘天外來客’的美。」

甘強喜歡隕石的原樣,來自儋州的何老二則以雕刻隕石為生計。「這是隕石雕刻的蟾蜍,這是龜,它們寓意著招財進寶和健康長壽。」何老二說,通體黑色的隕石經打磨後顯得光滑,雕刻成擺件很有觀賞性。「很多人喜歡買來擺在家裡、店舖里,希望能帶來好運,像這隻龜2000多元,我們需要打磨好幾天。」

石頭工藝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心怡 攝石頭工藝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心怡 攝

在眾多隕石中,有一種神秘的「天然藝術品」吸引著海南隕石愛好者的注意——「雷公墨」。「雷公墨」是我國廣東雷瓊地區人民對當地一種散佈狀產出的黑色玻璃質岩石的俗稱,古時人們常見這種石頭在雷雨後從地表上衝刷出來,就誤以為是因雷電而生成,故稱之為「雷公墨」。這種石頭通體墨黑,邊緣部分因為薄而呈現一種半透明茶色,散發著金屬光澤。

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南洋大廈,藏有雷公墨300餘塊,該館與文昌航天科普中心開展合作,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設立隕石標本展示區。

同樣,甘強也投身於隕石文化的推廣與發展。他的白沙隕石文化展覽館門口寫著「展示白沙隕石風采,弘揚星月文化知識」,他還創建了短影片帳號,時常發佈自己收藏的石頭,抖音粉絲達1.1萬人。

令人垂涎的肉石

8月底,甘強帶著6塊為之得意的隕石來到儋州,參加2024年海南儋州「東坡杯」石展,他的展位對面,擺放著幾塊「東坡肉」。甘強走近一看,原來這也是石頭。

東坡肉石。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心怡 攝東坡肉石。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心怡 攝

「東坡肉」石頭的主人是來自萬寧市觀賞石協會的梁海,他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這是不能吃的「東坡肉」,它們其實是黃蠟石。仔細一看,這些石頭呈現出蠟黃色,上層顏色較深,宛如肉皮,其他部分層次分明,如同肥肉與瘦肉,從遠處看去令人「垂涎三尺」。

據介紹,海南奇石主要產自昌化江、珠碧江和六連嶺等地,品種有黃蠟石、梨皮石、卷紋石、黑珍珠石、米粒石、七彩石、九龍壁、紅線石、海南太湖石、昌江玉等,其中黃蠟石在國內比較有名。

「看顏色、看形狀、看層次。」梁海告訴記者,判斷一塊「肉石」品質的重要標準,就是要與真正的肉相似。

同樣愛好收藏「肉石」的還有陵水黎族自治縣賞石文化協會會長張宏聰。「陵水肉石的特點是以‘熟’為傲,醬色飄香,以假亂真。」張宏聰說。

據瞭解,陵水是我國著名的肉石產地,2019年,陵水文羅鎮的賞石愛好者胡碩清在當地一座山裡首次發現了這種神奇的石頭,挖出後用水清洗,一塊栩栩如生的「肉」就出現在他的眼前。2021年,陵水舉辦海南觀賞石精品展暨陵水肉石展,展出的陵水肉石包羅萬象,既有烤肉、炸肉、燻肉、滷肉、臘肉等形態,還分為五花、排骨、脆皮、精瘦、肥肘、豬蹄、豬腿骨等「部位」,令人嘖嘖稱奇。

除了「東坡肉」,儋州「東坡杯」石展現場還有形似中和香糕小吃的黃蠟石、形似紫菜的木化玉、形似蘇東坡的水衝石等,讓人不得不驚歎於自然的鬼斧神工。

奇石雅韻與東坡文化

賞石,賞的是什麼?

桑治朝書法家米芾說,賞的是「皺、瘦、漏、透」;鄭板橋說,石醜,「醜而雄,醜而秀」。醜石,實際上就是怪石、奇石,石頭越是嶙峋粗糙,越是耐人尋味、令人遐想。

觀賞石是自然造化形成的奇異之石,具有特殊的造型、色彩、質地、紋理等表徵,具有觀賞價值、科研價值、經濟價值、人文價值。自東漢末年起,中國人便有賞石的傳統,此後曆朝曆代都有文人雅士賞石藏石。白居易在《雙石》詩中寫道:「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開啟瓊島人文之盛的桑治代文豪蘇東坡也是大名鼎鼎的賞石愛好者。他曾為文同(文與可)所畫的梅竹石題詩,其中寫道:「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為三益之友。」蘇東坡鍾愛原生態的石頭,特別是未經雕飾、奇異粗獷的怪石,為此他寫下《詠怪石》《雙石並序》等詩作,並畫下《枯木怪石圖》流傳千古。

說到海南的奇石文化,便不得不提到蘇東坡。蘇東坡謫居儋州,途經儋耳山,寫下「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傍石,儘是補天餘。」將儋耳山山路上的石頭比作女媧補天的五色石,這是東坡借景表達自己的心境,也因此讓儋州的奇石聲名遠颺,為海南的奇石文化奠定了基礎。

「我們成立協會,就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賞玩石頭,發展石頭文化。今後我們要將儋州的石文化提到更高的層次。」儋州市收藏協會創始人黃木春說。

原標題:

瓊島奇石的賞醜之道

責任編輯: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