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觀音鎮:「一線協商」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殷欽柱、張亞男)金秋時節,鄖西縣觀音鎮天河口村黃石板溝,遠山如黛、近楓似火,魚翔淺底、翁搖秋扇;可謂一步一景、景隨人換,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嶄新畫卷在這裏緩緩鋪陳。

觀音鎮天河口村坐落於境內的天河注入漢江之入口,故而得名「天河口」。該村現有人口674戶2069人,村內的天河口濕地公園是鄖西縣天河旅遊渡假區核心景區之一。天河口村緊抓美麗鄉村示範片和天河旅遊渡假區創建契機,熟練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為載體,最大程度聚民心、彙民智、集民力,激發廣大群眾內生動力,營造「共謀共建共享」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協商於民,擦亮人居環境底色

天河口村地形複雜、溝域較多,該村自定位走「農旅一體化」發展路線以來,先後建成天河口濕地公園、提檔改造了移民集鎮。根據發展規劃,以天河口濕地公園為「引擎」,帶動效應向周邊輻射,深入推進附近溝域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激活「農旅融合」連片發展效應是必由之路,黃石板溝就是周邊溝域之一。

為摸清群眾意願訴求,確定治理工程可行性,該村黨支部書記、「一線協商」活動召集人李春波邀請部分縣政協委員參與,累計組織4場「一線協商」活動,將民意懇談現場搬到田間地頭、移到農戶家中和建設現場,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黃石板溝住戶集中片就是我們這六七戶,我們當然也希望像濕地公園附近的住戶一樣,環境建設得好,房屋改造得像小洋房一樣。」現場會上,該片區住戶李德炳表達了對環境整治的強烈意願。

通過4場民意懇談會,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條,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矛盾糾紛2起,同2戶農戶達成無償拆除豬圈、無償佔地的一致意見。

建設過程中,該村不依賴上級扶持資金,廣泛運用共同締造方法,發動周邊13名農戶主動投工投勞,真正取得了項目建設投資「1+1>2」的成效。黃石板溝片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改造民居7戶、綜合治理公共環境11處,通村路提檔升級2.4公里。人居環境靚化,讓群眾舒心滿滿。

協商為民,發展特色產業致富

漢江河畔的天河口村,擁有著豐富的水利資源稟賦,孕育了該村蓬勃發展的生態漁養殖業。黃石板溝西高東低、夾於兩山之間,特殊地勢導致大雨天溝內山洪水一瀉而下,結合實際村情,村級謀劃因地製宜在黃石板溝發展生態漁養殖業,依託產業項目推進養殖基地和排洪溝建設,既解決了山洪隱患,又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規劃好不好,還得群眾說了算。生態漁養殖基地建設涉及農戶原有農業經濟收益、土地流轉等諸多問題,如果群眾不支持,產業項目就難以繼續推進。

「現在農業不好搞,高投入低收益,發展特色養殖固然好,土地流轉和務工能實現兩頭增收,但是關鍵是要有人帶頭搞啊,指望我們這些外行怕是不行。」一線協商民意懇談會上,農戶龔兆清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選準優質市場主體、致富帶頭人確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一環,天河口村幾經周折,在一次例行舉辦的鄉村成功人士座談會上,結識了外出創業回鄉成功人士吳家茂。為帶領群眾致富,把家鄉建設得更好,在聽取實際發展情況和市場調研後,吳家茂決心回村發展,註冊鄖西縣懋林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致力把村級生態漁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現如今,該村黃石板溝建成20餘畝設施冷水生態漁養殖基地,並配套建設排洪溝1200米。依託生態漁養殖產業,黃石板溝溝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基地務工就業,可帶動10戶農戶實現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特色產業致富,讓群眾喜笑顏開。

協商利民,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為高效推行「一約四會」「積分製」「環境衛生評比」等群眾自治制度,該村採取分片區召開院場會,徵求群眾意見建議。「鄉村是大家的鄉村,鄉村治理靠村幹部,更靠每一個人的努力和配合,最好的治理模式其實是高水平的群眾自治,就是大家自己管理自己。」黃石板溝片區共同締造動員會上,村委會主任袁森說道。

「我認為門前三包很有必要,大家都把自己的衛生區域管護好,我們這個片區整體環境衛生就不會差。」「積分兌換的分值門檻應該整體降低一些,因為分值太高兌換難度太大,達不到的目標就容易被放棄。」「應該把監督舉報漢江違規捕魚加入積分獎勵事項,我們這偶有違規捕魚的現象。」……院場會現場,熱火朝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意見建議。

通過群眾院場會討論協商、建言獻策,該村修改村規民約7處,分片區推選「四會」理事和成員88名,進一步完善了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了「四會」自治組織;結合村情,在村集鎮範圍內實施垃圾分類「積分製」制度,在全村3戶以上居民集中的所有片區實行「門前三包」制度,以制度約束確保人居環境常態清潔;規定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好媳婦好公婆」「星級文明戶」等典型評選活動,以模範引領示範營造新時代文明新風尚。依託實施的一系列群眾自治制度,天河口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走深走實,鄉村治理綜合水平穩步提升。

廣開協商之門,共築美好家園。近年來,觀音鎮不斷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制度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從協商議事中凝聚群眾意願、彙聚群眾力量、解決群眾難題,把「一線協商」打造成紓解民生難題的有力抓手,讓群眾感受到政協觸手可及,委員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