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標準化步入深水區,可持續發展、與AI融合等是未來關鍵

「相信6G應該和5G一樣精彩。」

9月24日,在未來啟航·6G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提出這樣的願景。本次論壇於今日在京舉行,多位政府部門、行業機構、院士專家和企業代表等嘉賓出席,共話6G應用前景等議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91.7萬個。作為在5G之後提出來的融合性通信技術暢想,6G與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關係密切。它的智能特點被與會專家解讀為「對智能的傳遞」,而非表面的「換代智能」,即使用智能方法設計通信系統。

與會專家表示,當前,6G已進入技術研發和標準化工作的關鍵窗口期,「未來3到5年將是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的關鍵時期」。可持續性、經濟性、與AI融合發展等關鍵點在論壇上被多次強調。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鵬城實驗室寬帶通信研究部主任、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院長張平。主辦方供圖

未來3到5年是6G關鍵時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鵬城實驗室寬帶通信研究部主任、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院長張平在主題演講中強調,未來3到5年將是6G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的關鍵時期。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6G是一個融合通信、感知、計算的能力底座。張平表示,相對5G來說,6G將大幅提升通信效率、時延和連接數等傳統通信性能,實現通信、感知、計算、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多要素深度融合,強調業務和能力按需供給,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無縫覆蓋。

拓展現實、智能交互、全息通信、數字孿生等都可能成為未來6G的應用方向。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表示,為滿足這些應用,6G相對5G在關鍵指標上需要實現量級提升,「不是一點點,不是10%、20%,而是要實現‘倍’的提升。」例如,在峰值速率上,5G是20Gbit/s,而6G是100Gbit/s。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主辦方供圖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主辦方供圖

6G技術首先面向行業。張平提出,在現有階段,可持續發展要求、與AI的融合、定製化和個性化服務與剛性系統設計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6G技術進展。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持有相似觀點。她認為,6G發展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關係,即有效性、經濟性和包容性之間的系統性問題。其中,有效性是指高性能、多能力的要求;經濟性是低成本、綠色化的要求;包容性是全場景、高靈活的要求。

打造6G開放基座,AI讓6G能力編排更合理高效

如何突破上述「不可能三角」?

黃宇紅提出要將6G打造成開放的基座。在她的設想中,6G通感算智融合基座分為底座、內核、中樞三個部分。其中,底座部分由異構硬件組成,包括CPU、GPU,甚至還包括FPGA、ASIC等;內核是指各類模塊化、服務化設計的能力,將通過API接口實現靈活連接和調度;中樞則負責將6G的遙感算智能力按需、按場景進行編排、調度。

她還認為,如何將6G能力拆解成模塊、如何進行軟件和硬件的耦合、如何組合才是場景最優解等問題是6G基座實現按需服務所面臨的核心挑戰。「如果拆解得不合適、過於零碎可能會導致6G技術性能下降、複雜度急劇增加。」

在如何組合的問題上,她提出「動態按需編排」的解法。同時她表示,引入AI技術能使得功能編排更加合理高效。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主辦方供圖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主辦方供圖

當前,6G標準化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據高同慶透露,3GPP首個標準化項目已正式啟動,中國移動是該項目主報告方。

黃宇紅曾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表示,3GPP計劃在2025年開始面向6G標準的預研,2029年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標準製定。「產業界共識是,2030年左右會有面向6G的商用產品出來。」

「標準是技術得以商用的基石。」張平說。高同慶認為,隨著3GPP首個標準化項目正式啟動,6G從技術預研階段進入實質性標準化階段,「6G已進入至關重要的藍圖繪製期」。他強調,要推動6G從藍圖繪製期走向產業化時期。

在未來啟航·6G創新發展論壇上,《6G通感算智融合技術體系》等未來產業6G領域系列白皮書發佈,另外,「鵬城鴻雁」南北節點也正式宣佈貫通。

據現場演示影片,該節點是一個從深圳到北京的、全球首個面向6G的Sub-7G Hz頻段概念原型系統,帶寬400MHz,基帶單載波吞吐率可達16.5Gbps。

本次論壇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協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