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中日達成共識,不意味著核污水排海安全性獲認可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焦健

9月20日下午,中國外交部宣佈中日雙方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四點共識。日方表示歡迎設立覆蓋排海關鍵環節的長期國際監測安排,確保中國等所有利益攸關國有效參與其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強調,「中日雙方達成共識文件,並不意味著中方立即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中方堅決反對日方擅自啟動排海,這一立場沒有變化」。

自2023年8月24日啟動首輪和污水排海以來,日本已分8次向海洋排放了總量達6.3萬噸的核污水。目前,福島核電站仍有131萬噸核汙染水儲存在容器中,預計全部處理完至少需要30年。與此同時,核汙染水目前仍在以每天約90噸的速度激增,因此,實際排放時間可能會更長。

中國一直反對日方這一不負責任的做法。過去一年多,中日先後進行了十多輪密集談判。早在去年11月,中國就提出瞭解決方案,要求有效參與、長期取樣,並獨立檢測核汙染水的安全性,但日方始終以各種理由拒絕中方的合理要求。

由於日方的一意孤行,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去年8月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中國大陸原本是日本水產品最大的海外市場,佔其出口總量的22.5%,其次是香港,佔20%。這兩地的禁令對日本漁業造成重大打擊。去年下半年,日本水產品對華出口已降至零,數十萬漁民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

日本國內抗議聲浪不斷,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回應中方的合理訴求,並最終答應中國對福島核汙染水獨立取樣檢測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核污水排海的安全性得到中方認可,中國也不會立即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中國堅決反對日方擅自啟動排海這一立場沒有改變。未來,中國是否會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仍需視檢測結果而定。國際社會對於日方一意孤行排汙入海的做法也存在極大擔憂。中方一直立場鮮明地表達抗議,中方的不懈鬥爭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原則性、務實性和靈活性。

爭取獨立取樣監測是一個關鍵突破。日方同意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框架下建立長期國際監測機制,接受中國實施獨立取樣監測,並對排海活動實施嚴格、獨立、有效的國際監督,有助於確保核汙染水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這是中國在外交上獲得的一次重大勝利,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也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重大核安全事故開創先例。

《論語•公冶長》有云:「聽其言而觀其行。」解決核污水排放的關鍵在於建立長期有效的國際監測安排。外交共識的達成,並不意味著事情「翻篇」,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在未來落實共識的進程中,中方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認真有效地開展獨立取樣監測,有力規範和約束日方的核汙染水排海進程。

福島核汙染水排海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相信在利益攸關方的有效參與和監督下,不斷完善加強國際監測措施,能夠儘可能降低日本核污水排海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障包括水產品在內的食品安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藍色家園」。【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講師】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