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青年說(二十四)|數字技術構建文化交流新通道

在遙遠的烏茲別克史丹,古老的花剌子模州,一座承載著千年智慧的經學院靜默地訴說著歷史的風霜。當住建部綜合勘探院陝西分院院長石軒睿和同事們帶著最新的數字化技術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這片土地,它不僅是對古老文明的溫柔觸碰,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交流的生動實踐。

「當時我們按住建部要求去烏茲別克史丹開展一個援建項目。在烏茲別克的花剌子模州有個經學院,歷史悠久,但保護得不太好,所以需要我們去做一個數字化的還原和保護。我們當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給這個經學院做好了建模,包括各種結構、細節,全都做完了。」石軒睿說。

石軒睿正在講解經學院數字化還原和保護工作。 海外網 謝明/攝石軒睿正在講解經學院數字化還原和保護工作。 海外網 謝明/攝

作為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在考古領域的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日益頻繁。在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石軒睿都曾參與過相關的援建項目,用數字技術為當地考古事業做出貢獻。同時,文物在技術助力下呈現出來的豐富細節也讓石軒睿深深著迷於歷史與文化的魅力。「我們掃瞄的精細度可以達到0.02毫米。不光是文物表面上的樣子,包括裡邊的各種細節,比如雕刻的紋路,比如用失蠟法鑄銅時留下的痕跡,那些銅器怎麼磨的、怎麼銼的,等等。這些細節我們都能發現。」石軒睿說。

從中國到世界,通過考古和文物,石軒睿得以站在時間的長河中,遍覽「一帶一路」的前世今生,這也讓他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以及數字化技術在考古領域的應用前景有了更多思考。「我希望在未來,全世界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文物在考古方面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用數字化的手段向全世界人民更好地呈現我們的文明和歷史。」石軒睿說。(文 張子旭)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