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仰望星空,這是最好的回答

來源:北京網民說

國慶節臨近,北京天文館裡面特別熱鬧,到處都有孩子們的身影和他們充滿好奇的目光。這裏有很多展覽吸引著孩子們,例如通過舉起一個個籃球來比較太陽系中各個行星上引力的大小差別,在一堆石頭中分辨哪一顆是真正的隕石等等,而《奇妙的星空》《宇宙大爆炸》等球幕特效電影也最受孩子們的喜愛。

在天文館做科普工作二十多年來,我經常被問到:「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宇宙有多大?」「星星上有像人類一樣的生命存在嗎?」……其實,這些問題有很多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代代智慧的人們一直苦苦探索,不過直到今天仍然沒有答案。

我在工作中發現一個規律,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往往都是青少年朋友。孩子們似乎天生就對這類問題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在很多成年人看來這些都是一些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的問題,「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然而,這些問題真的就是無用的嗎?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個成語「杞人憂天」。這個成語講的是大約在三千年前,有一個小國,叫杞國。在杞國裡有個人整天擔心天會不會塌下來,弄得日夜憂愁,寢食不安。成語中涉及到的杞國,其實是夏朝的後裔,杞人一直延續對夏朝曆代君主的祭祀,並掌管周朝重要的國家禮儀活動。直到戰國時代,杞國才亡於楚國,前後延續了大約1500年。

孔子生活的時代比列子稍早一點。據記載,孔子憂心於當時社會的禮崩樂壞,為了重新恢復禮樂制度,就曾到杞國去尋訪考察夏朝之禮。不難看出,杞國是一個有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那裡不乏有識之士。

對背景知識有所瞭解之後,我們再來看「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杞國人思考的是天為什麼總是在上面,它會不會塌下來。我國古代最為知名的宇宙模型有蓋天說和渾天說,便是從先秦時代就已經出現,而當年杞國人思考的也許正是這些有關宇宙模型的深奧問題。在那個群雄並起、天下擾攘的戰國時代,假如還有一些人對於頭頂的天空和宇宙感興趣的話,他們來自杞國,也許並不讓人感到驚訝。

縱觀歷史,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何時缺少過對頭頂的星空孜孜以求的人?而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就在杞國人憂天的時代,古希臘的先賢們也在思考著類似的問題,先後從歐多克斯、亞里士杜特到托勒密,終於完善了「地心說」。作為對宇宙模型的描述,這個學說在西方思想界佔據主流地位長達千年,直至1543年哥白尼發表「日心說」。

「日心說」把宇宙的中心從人類所在的地球移開去,這不僅僅是天文學乃至科學上的一個進步,更是整個人類世界觀的一次偉大革命。作為西方文藝複興的標誌事件之一,它帶動了人類思想的徹底解放。

從此之後,宇宙的真實模樣逐漸清晰起來:十八世紀「恒星天文學之父」赫歇爾揭示出,太陽不過是巨大銀河系中的普通一員;二十世紀「星系天文學之父」哈勃發現了銀河系外還有其他的星系,原來銀河系也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座小島。

1977年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發射,它肩負人類認識宇宙的使命,目標是宇宙深空,而旅程卻極其漫長——等到它離開太陽系,接近另一顆恒星,需要四萬年。它攜帶了一張金屬唱片,作為人類帶給外星文明的禮物,上面記錄了數百條音頻和圖像,包括各國人的問候語、音樂和自然界的聲音。1981年它飛過土星,1986年飛過天王星,1989年飛過水行俠星,其科學探測任務基本完成。

1990年「旅行者1號」飛到遠離地球64億公里之處,該項目的科學家指示它做出了一件原本並不在工作計劃中的事情:相機調轉180°,給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拍攝全家福。要知道,此時它的能源消耗殆盡,而耗費飛船上所剩無幾的寶貴動力,去拍攝註定看不清細節的太陽系照片,實際上並沒什麼科研意義。

然而,當它拍攝的照片傳回地球之後,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由60多幅圖像拚接而成的這張照片上,太陽只是畫面中心一個較為明亮的光斑,而地球則是暗黑宇宙背景上一個極其暗淡的藍色小斑點,大小不足一個像素。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這樣描述照片上代表地球的這個暗淡藍點:再來看看那個光點吧,它就在這裏。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所有的國王和農夫,所有的獵人和強盜,所有的英雄和懦夫,都在它上面度過了一生。

在浩瀚的宇宙劇場里,地球只是一個極小的舞台。在龐大而包容一切的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我們的妄自尊大、我們在宇宙中擁有某種特權地位的錯覺,都受到這個蒼白光點的挑戰。它時刻提醒我們,我們有責任更友好地相處,並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小小的光點——地球,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園。

從此之後,這張照片成為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好的寫照之一。

卡爾薩根說過,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其實也是人類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每每站在星空下,仰望銀河群星時,很多人的自我感覺是渺小與無力。然而,我卻要歌頌生命的偉大。從地球之外的一次回望,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也引發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斑點,猶如滄海一粟。然而,正是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宇宙一隅,卻孕育出了生命。

看似平凡的生命,是這宇宙中最大的奇蹟。你看,組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物質粒子,原本都來自宇宙星辰。我們左手上的一個原子,和右手上的一個原子,在億萬年前,都可能曾是宇宙中相隔千萬光年的兩顆星星上的一部分。在超新星爆發的星風吹送下,它們跨越時空飄落到一起,共同組成我們的身體,又賦予生命的活力。這件事情的發生原本是多麼小的概率,然而正是由於宇宙很大,大到它可以讓這個奇蹟成真。

在茫茫的宇宙中,各種嚴苛的環境條件,都限制著生命的存續。然而,在這顆淡藍色的普通星球上,卻偏偏誕生了生命。在熱力學第二定律左右的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走向混亂,趨向毀滅,然而生命卻逆熵前行,頑強地繁衍,執著地進化,創造出燦爛文化,發展到高等文明。

「心事浩茫連廣宇」,宇宙很大,它孕育了生命,又用生命來思考宇宙存在的意義。而科學正是這些好奇的智慧生命,通過思考和發現之所得。我們的宇宙從哪裡來?宇宙有多大?宇宙的未來會怎樣?這些看似無用的追問,卻承載著宇宙賦予生命的最本質的使命。

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卻不能永遠活在搖籃中。星辰大海是我們生命的來源,也必將成為人類未來的歸宿。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儘管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不得不圄於眼前的苟且。然而,誰說沒有辦法讓自己在精神上抵達詩和遠方呢?每當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我不僅能感受到一種無以言表的崇高,也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煩惱,腳踏實地、更好地活在當下。

回想這些先哲的話,我們也許更加理解,為什麼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天文館。正是在對宇宙的不斷探索中,我們愈加感受到地球的孤獨和美好,感受到生命是多麼可貴和脆弱。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無邊廣袤的宇宙時,那些平時讓我們煩惱的瑣事,都變得無足輕重,彷彿我們的心靈也與宇宙連為一體,變得廣大開闊。當我們獲得宇宙級的「加持」後,至少有那麼片刻,塵世的喜怒哀樂不會再擾動心靈。我們對地球、對地球上的芸芸眾生都有了一種「慈悲」的大愛。讓心靈徜徉在壯麗奇妙的宇宙,是使自己滿血複活的最好方式之一。

原文:

為什麼要仰望星空,這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