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兩地共享高水平開放新成果
「香港是內地聯通世界的橋樑和國家雙向開放的橋頭堡,希望京港兩地在重點開放領域加強合作,共享高水平開放新成果,共同推動兩地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真誠歡迎香港與北京攜手並進、共贏未來。」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在第27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以下簡稱「京港洽談會」)期間表示。
京港洽談會近日在北京閉幕。洽談會以「優勢互補、共創繁榮」為主題,充分發揮京港兩地在區位優勢和要素稟賦上的互補優勢,聚焦金融、科技、商貿物流、專業服務、消費、文旅等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兩地加強合作,促進京港互惠共贏。
投資領域雙向奔赴
「今年京港洽談會上首次增設‘投資香港’主題推介活動,為雙方經濟注入更大動能。」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與北京市政府機構合作多場活動,向與會商界代表介紹香港的營商新機遇,尤其在供應鏈國際化和科技創新合作方面,鼓勵北京企業充分利用香港拓展海外新商機。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實際上發揮了雙向「跳板」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香港的專業服務,幫助北京的企業「走出去」跟國際接軌;另一方面通過香港的國際網絡,把海外的人才、投資以及其他項目經香港帶到北京或者內地其他省區市。
近年來,京港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擴展,投資方向由香港單向輸入到兩地投資雙向奔赴,兩地在金融、專業服務、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數據顯示,本屆京港洽談會現場發佈雙向投資招商引資項目169個,招商總額416.5億元人民幣。
北控集團多年來積極參與香港綠色城市公共服務事業,涉及水務、環衛、城市燃氣、海洋環境等。集團所屬子公司日前併購了香港第四大環境衛生服務提供商。北控將內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引入香港,同時將香港更為嚴格的監管體系和運營經驗反哺內地業務,這種雙向互動和優勢互換,顯著提升了自身的整體服務質量。「我們將持續加強在香港的投資佈局,助力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北控集團董事長田振清洽談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說。
科技合作亮點頻出
本屆京港洽談會發佈並啟動了「中關村科學城—香港創新加速計劃」。北京市海澱區將攜手香港有關方面,依託中關村科學城企業創新加速器平台作用,全方位加深在成果轉化、科技服務、應用場景、資本市場、企業出海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合作。
該計劃是在7月中關村科學城代表團前往香港開展創新交流活動達成合作成果基礎上,兩地創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京港同為國家重要科技創新中心,兩地在科技合作上日漸緊密。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表示,近幾年京港科技合作亮點頻出。本屆洽談會期間,除了「中關村科學城—香港創新加速計劃」,兩地還聯合舉辦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攜手成立了「京港研發加速中心」等。
9月21日,第七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在北京舉行,科微手術機器人—神經外科靈巧微型手術機器人項目榮獲一等獎。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表示,京港兩地都肩負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使命,提升創新能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兩地的共同目標。未來,京港將以更加積極、開放和多元的態度,攜手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北京市市長殷勇表示,京港洽談會自香港回歸祖國之年創立,已經成功舉辦了26屆,累計促成簽約項目610個,簽約金額超過1200億美元。洽談會影響力、品牌力、重要性不斷提升,成為兩地雙向開放、投資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香港深化與內地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寫照。
本屆京港洽談會首次設立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對話合作活動。在活動現場,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簽約10個合作項目,預計投資金額23.6億元。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吳計亮表示,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同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產業基礎相當雄厚。京港洽談會已不僅僅是北京和香港之間的經貿盛會,更成為京津冀和粵港澳兩大經濟圈攜手發展的重要平台,以城市互動促進區域聯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京港兩地積極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拓展交流合作領域。「拚船出海」成為兩地實現高水平「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馭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長於北京中關村,卻把海外業務總部設在香港。這家主打機場配套車輛無人駕駛的科技公司,2023年通過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實現在港規模化部署,隨後迅速開拓包括新加坡樟宜機場、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等海外市場。「我們‘出海’沿著‘一帶一路’很容易觸達世界上其他大機場,在此過程當中,香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司董事長吳甘沙說。
鍾永喜表示,「北京基因、香港血統、中國標準、世界產品」,這短短的16個字包含了京港經貿交流的精髓。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機遇,洽談會在助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必將為香港帶來持續發展機遇。(本報記者 任成琦)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9月26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