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們聊了些什麼
9月25日下午,錢塘江畔,「世界市長對話·杭州」暨第九屆杭州國際友城市長論壇啟動,來自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24座城市的市長或市長代表,以及部分國內城市的市長開啟了面對面「群聊」模式。
這些市長所代表的城市,歷史和文化各不相同,像希臘的西希臘大區,是奧林匹亞古遺址所在地;意大利的威尼斯則保存著文藝複興的精華;南韓首爾數字經濟發達,還曾舉辦過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等。
作為不同城市的管理者,市長們肯定有許多共通的話題。那麼,這一次在杭州,市長們聊了些什麼?又有何深意?
「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為了這次對話,20餘位外國市長或市長代表不遠萬里,打「飛的」來到杭州。身處數字時代,雖然互聯網讓通訊聯繫無遠弗屆,但面對面的真情實感,是網絡無可比擬的。
尋一尋「新機遇」。發展離不開交流互鑒。2000多年前,從長安到羅馬,絲綢之路架起了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橋樑,通商所帶來的交流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合作,也促進了沿線文明的共同進步。現場有一位市長說,國際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沒有人能夠單打獨鬥解決問題,就像家庭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你不應該離開它,而是要改變它,讓它更有凝聚力。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城市發展。聚在一起逛逛經貿展覽、看看湘湖之美、飽覽城市風光,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潛在的合作機遇,在一次次靈感的碰撞中,新的合作、文化交流也就更水到渠成了。
拓一拓「朋友圈」。朋友總能越走越多、越走越親。老朋友要常聚首,新朋友更要多聊聊,一場世界市長對話,正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走親」平台。國際上,有許多城市與城市之間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並通過協議形式建立起一種國際聯誼和合作關係。像杭州早在45年前就締結了浙江省內最早的「海外友情」,此後,來自6個大洲的31座城市,先後與杭州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越織越密的「國際友情網」,不僅提升了杭州的國際知名度,也為杭州帶來了不少機遇和資源。
看一看「新變化」。只有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才能更加瞭解中國、讀懂中國。此前的G20杭州峰會、杭州亞運會,以及這兩天正在舉行的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一場場盛會,讓杭州的國際形象越來越鮮明、立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中國城市的一個「新窗口」,杭州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通過一場場精彩對話、一次次人文交流,讓世界透過杭州這扇「窗」,讀懂更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二
當來自不同國家、說著不同語言、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市長們聚在一起,他們究竟會聊些什麼呢?
城市治理的「錦囊妙計」。城市治理千頭萬緒,「治城之術」是市長們的基本功和必修課。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城市建設的規劃佈局,大事、小事、長遠事、眼前事都應在市長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大家也想互相學習「錦囊妙計」。
例如杭州應用數字技術,讓一座城的數據都「跑」了起來,如今老百姓關心的車往哪兒停、事在哪兒辦等問題,用一部手機就能輕鬆解決。隨著全球數字化浪潮愈演愈烈,數字治理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外城市的共同選擇,一朵朵「數字雲」也在希臘、南非等地升了起來。未來,如何讓城市治理更智慧、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市長們將繼續互通有無,開啟「頭腦風暴」。
經濟與環境的「平衡之術」。「經濟賬」和「環境賬」怎麼算才能平衡?這個問題是很多城市在發展中必然會遇到的。如何「治城」又「護城」?相信市長們都想將這道題答得漂亮。
當支柱產業和生態環境鬧出了矛盾,西希臘大區是如何規劃能源轉型並進行協調的?明明是工業中心,城里卻是青山綠樹環繞,塔吉克史丹的首都杜尚別又有哪些「平衡之術」?近年來,世界上不少城市面臨產業轉型升級、氣候治理等難題,市長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像杭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始終讓生態格局作為「美麗杭州」最重要的基底,並深化「林長+河湖長+田長+檢察長」機制,實現水清岸綠、點「綠」成金。
文化與旅遊的「融合良方」。不少遊客為了看一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而奔赴杭州,也有很多人因為奧林匹亞遺址所在地而認識了西希臘大區……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讓一座座城市的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釋放魅力,城市間也因為民間的文化交流而走得更近更親,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對不同城市的市長們來說,歷史文化如何保護、傳承、利用、活化的話題,值得一聊再聊。相信以深厚友誼作為文化交流的基礎,話題也能聊得更加深入,彼此的合作也將向更多新領域拓展。
很多書籍都寫滿了中外城市之間的交流經。比如700多年前,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穿越絲綢之路來到杭州,通過《馬可·波羅遊記》讓西方認識了這座「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嚶其鳴矣,求其友聲。」700多年後的今天,在杭州舉辦的這場世界市長間的對話,又有何深意?
找到「最大公約數」。中西方城市的文化各有千秋、各具內涵,但其中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像中國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情詩,意大利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史詩,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真摯的情感都能引發人們的深思和共情。正如現場有一位市長說,我們瞭解文化差異,接受差異,求同存異,這是馬可·波羅留給我們的遺產。在尊重城市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的交流與對話,能讓城市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從而實現更多和而不同的合作,在相互學習借鑒中互利共贏,畫出更大的「同心圓」。
找到發展「互補項」。交流不是為了說服,而是為了增進對彼此的瞭解和理解。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資源稟賦中,逐漸探索出了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這正是世界文化多樣性本身的映射。如何促使城與城之間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發展特點,找到彼此的互補點?如何通過協同釋放出各自的發展紅利?對話雖然會結束,但交流合作不會停止,這些話題都將不斷延伸,促成更多的合作機遇。
攜手解決「新問題」。交流與對話,往往是解決共同問題的開始。當前,全球化遭遇諸多挑戰,許多國家的城市經濟發展也面臨困局。對於市長們來說,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具備全球視野,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國家間對話的高瞻遠矚,城市間的交流會更直接更具體。面對共性的城市治理和發展問題,在交流合作中讀懂彼此,將有助於攜手應對當下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九月的杭州,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世界各地的市長們「煮茶論道」,無限的美好未來或許就在此刻開始延展。
各位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言在本文發佈的24小時以內得到點讚數最高者,我們將贈送任意一套《浙江宣傳》書籍。市長們聊的話題,您怎麼看?來評論區聊一聊吧!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