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青年,應該如何創新創業?

青年人才如何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如何更好地培育能夠適應新時代需求且面向新質生產力的青年人才?如何構建和打造新時代青年人才的高質量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9月25日,「智青春 鄞未來」2024世界青年人才高質量創新創業(寧波)活動在鄞州開幕。

圍繞「青年人才高質量創新創業」的主題,國內多名管理學、教育學、計算機、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專家及優秀企業家、知名投資人共同參與。

都說「創新創業能力是全球通行證」。在這個全球經濟形勢較為複雜的當下,今天的青年應該如何創新創業?我們挑選了部分來自學界、業界專家人才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困難也是機遇,培養新時代的「創新者」

「從整體上來看,創新創業培養有四個趨勢:全球化、終身化、戰略化、全民化。」身為國內創業教育的專家,徐小洲教授既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主席。

本次活動由浙江大學軟件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科創中心、寧波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杭州啟真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發展研究院、浙江(浙江大學)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承辦。徐小洲同樣是啟真研究院的顧問。

在他看來,不僅僅是中國,全球都在面臨著一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重組的問題。這種重組給每個人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在座的各位青年你們想一下,如果還是傳統的結構,你有多少機會?或許,面對這樣的變革,你們覺得壓力很大;但正是在這個很‘卷’的環境中,你有機會了。所以要看到一些非常難得的機遇。」

徐教授表示,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培養一些找工作的人,還要培養一些工作的創造者,要培養一批新時代的創新創業者。這個問題,不僅是寧波在思考,全世界都在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英國把創業教育作為各級教育的優先選項,17個歐盟成員國都有為小學和普通中學的學科教師提供創業教育培訓;美國正在構建一個終身的創業教育體系;加拿大則從幼兒園開始開展創業教育……

徐教授建議,國內也必須系統思考,逐步將K-12階段(基礎教育階段)也納入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中來,「我認為,到大學的時候再開展創業教育,不是太早,而是太遲了。從小培養創業型思維,非常重要。」

創業創新,寧波青年需要勇於追夢

「寧波的未來,屬於敢於創新、勇於創業的青年;中國的未來,將在我們的拚搏中更加燦爛輝煌。」活動現場,寧波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及青年人才成長營啟動,並發佈《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宣言》。

通過現場嘉賓的分享,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在寧波這片創業創新的熱土上,創業創新的教育和實踐已蓬勃興起。

寧波諾丁漢大學黨委書記沈偉其說,寧諾98%的學生表示對創新創業教育是有需求和興趣的

目前,學校有40個項目在孵化園里運行,可以說非常活躍。

而且,國際化是這些項目的鮮明特色,目前正在運行、孵化、實踐的創新創業項目中,80%以上都有海外背景。

「我們有個博士生畢業後,創辦一個低空經濟、載人飛機的公司,吸引到了外部投資者的興趣,目前進入A輪的募資階段。我們的學生2022年在寧波市創新大賽當中獲得金獎的汽車車輛實時減震模式,已被企業採納並產業化。這些都帶給大家很大的信心。」沈偉其說。

成果的湧現,離不開一系列地方上的政策支持,也離不開學校氛圍的營造。

浙江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浙江大學寧波科創中心主任尹建偉教授表示,作為浙江大學與寧波市合作共建的創新載體,浙江大學寧波科創中心圍繞地方發展目標,聚焦信息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製造等方向,推動了一大批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和落地。

同時,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政產學研合作,也正蔚然成勢。

MQD品牌創始人、寧波馬騎頓兒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成浩說,正跟寧波高校一起探索,成立了一個數字文化研究院,想把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數字化,進一步實現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希望通過前端的數字創新,讓最終成果展示的服裝,實現更好的場景化、情緒化、禮儀化。」

心有猛虎,如何才能「細嗅薔薇」?

對於身在「象牙塔」、但心懷創業夢的青年朋友來說,應該如何走好創業之路?與會的專家同樣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建議。

曾在微軟工作過的遠望基金合夥人雷鵬坦言,自己觀察了中國和美國不同的創業者,覺得有兩點是最關鍵的。

第一點,因為創業這件事情本身,需要承擔非常高的風險,因此個人必須要有非常強烈的個人致富和創富這樣的慾望。如果沒有的話,創業激情是比較難以保持的。

第二點,要找到行業變革的窗口,而不是沿著行業已經在進行的改變,順著它去做。當變革風口來的時候,你又能結合自己的才能和有足夠的團隊支撐,那麼你所做的事,自然就有了相當高的增長性。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肖毅則表示,與其說走到外面來、走到企業去,把自己在學校的事情耽誤了,還不如在學校裡面先找一些類似的機會。

比如說每個學校現在都有一些創新創業大賽,可以先從一個好的點子出發。這件事雖然看著很小,其實就是形成團隊雛形的過程。每個同學在當中各司其職,對於企業角色的分配、組織的設立也會更加有感受。

同時,他建議要善於利用實習的機會,實實在在體會一下公司該怎麼經營,學會如何在一個小角色上讓自己去發光。「當你有了體會以後,就會發現做公司其實不易,不是一步登天的,也不是說一出來就要融資。這是一個過程,要慢慢發展。」

編輯:王索奇 審核: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