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地瓜」何以藤牽全國
一個縣城,超過3萬人在開超市,這是什麼樣的場景?
在戶籍人口不足50萬的武義,這個場景已經嵌入縣城發展的歷史中。如今有3萬多武義人在全國各地開辦各種超市,1萬多家武義商超遍佈20多個省市,年銷售額超600億元,創業的主力軍絕大多數還是「洗腳上田」的山民。武義「超市經濟」,被經濟學家稱為「區域經濟和諧發展奇觀」。
從曾經的浙江省貧困縣,到全國首個「中國超市之鄉」,武義商超藤蔓延伸全國。他們何以在開辦超市這條路上走這麼遠?
一
故事可以從一群山民說起。
小城武義,是浙中有名的山區縣,曾有8萬多山民蝸居在深山。如何走出大山?這個困擾祖祖輩輩的問題,直到30年前的「超市風」拂過武義的溝溝壑壑,才有了答案。
率先乘風而行的是武義南部山區的宣平人。武義縣三港鄉曳源村雙村自然村,地處古代金華和麗水的交通要道,這讓村民早早瞭解到溫州人、麗水人開超市致富的商機。
歷史進程中,年青人總是不甘於現狀,而率先做出改變。不甘於困守大山的他們,很快就堅定了主意,一定要趁著年輕外出「闖碼頭」。
1994年,26歲的山民張仁平走出大山,在安徽一百貨公司承包櫃檯。一年後,他輾轉來到江蘇崑山,開起自選小雜貨店。大量外來人員的湧入,讓他很快就掘到了第一桶金,也為武義超市經濟的發展埋下了種子。在張仁平等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武義人離開「山頭」,外出「闖碼頭」。
「走出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許多武義人走出去時懷揣的是東湊西借的啟動資金,腳穿的是幹農活的解放鞋,身穿的是鄉村式中山裝,甚至腰上連根皮帶都沒有,可以說是背水一戰了。
常年勞作的他們早早明白,只要肯吃苦,肯定有收穫。為了闖出一片天,武義人想盡辦法。櫃檯自己做,貨源自己找。白天是櫃員,晚上是保安,在櫃檯前鋪報紙當床是家常便飯。這種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正是形成「武義超市現象」的內在因素。
20多年間,武義超市經濟藤蔓四處延伸,遍佈江蘇、安徽、山東、上海、甘肅、四川等20多個省市。從夫妻小店到小型超市,再到大型綜合商場、商業綜合體及大型休閑購遊中心,武義超市不斷迭代,形成了一支「超市軍團」,數量多、實力強。
二
武義人不是超市行業的先行者,人數也不是最多的,規模不是最大的,卻創造了「武義超市現象」。成功絕非偶然,奧秘到底在哪裡?
只要團結互助,肯定能活下來。在時代浪潮中,個人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而團隊的力量卻能跨越山海。身在異鄉的武義人有著濃烈的家鄉情結,只要聽到鄉音就倍感親切,一旦對方遇到困難,他們常常會伸出援手。
一位超市人曾說,他在開店初期,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老鄉都跑過來幫忙擺貨、寫標籤。有時店裡缺貨,另一家會調貨過來應急。先富起來的超市人不收品牌加盟費,還把經驗無私地分享給後來者。長久以來,正是這種「前行者幫助後來者」的榮辱與共、互相成就,使得武義超市商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做一件事鑽進去就是商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熱潮一次次湧動,帶來無限商機,也伴隨著誘惑和風險。而這群自大山裡走出的超市人,始終保持著山裡人的專注。他們深知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挑戰,而武義超市人「摸著石子過河」,一路走來很是不易,既然路是對的,繼續走下去就好。
他們將這一看似普通的商業模式打磨到極致,一門心思把超市做強做大做精,從商品的選擇、陳列到服務的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最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正是這份堅守和專注,讓武義超市在各類商超中勇立潮頭。
有困難時,家鄉的力量總能幫上一把。「浙江宣傳」在《我們可否期待下一個傳奇》一文提到,弄潮還需潮水起。武義超市人對此深有感觸。如果說他們是弄潮兒在異鄉書寫武義故事,而背後托起他們的潮水則是家鄉政府。
武義超市的發展沒有爽劇劇情。創業之初,他們便遭遇了價格戰。由於大部分超市人在家鄉沒有房產,而超市實體又不在本地,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困境中,家鄉政府主動對接,用專項資金支持超市集群發展。這一項始於2003年的政策,讓武義超市率先實現轉型升級。可以說,這隻「有形之手」為外出闖蕩的鄉親在最需要處拉了一把。
三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武義超市現象」不僅彰顯了浙商在零售領域的敏銳洞察與不懈追求,更是一群山民在資源匱乏中自強不息求生存的生動實踐。
當然,前進的路上總是充滿挑戰。傳統超市正經歷零售行業的大變局,武義超市不可能獨善其身。未來如何發展?需要更多地探索與變革。
比如,線上線下如何雙管齊下?快捷的互聯網塑造著新的購物模式,人們用手機點一點,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這對佈局線下的超市來說無疑是衝擊。武義超市需要學會在風暴中乘風而起,一方面擁抱數字技術,借助線上平台做出高黏性、便利化的「社區購」,讓商超真正開到「家門口」;另一方面守牢陣地,用好超市商品可感可觸、現場可提的實體優勢,在生鮮、日用消耗品等領域進行差異化競爭,增強消費購物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掃地僧」如何變身為「領航者」?武義人開超市,就像一名默默無聞的掃地僧,一門心思開,卻還不太善於品牌打造和營銷。儘管自主品牌已逾20多個,但真正聲名顯赫的卻罕見。事實上,品牌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或者一個標誌,更是一種承諾,一種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厚情感。不妨利用「武義超市」這一地域性公共品牌,實現對外形象升級、內核實力飛躍,蛻變成為引領行業潮流的品牌超市領航者。
比如,「養分」如何更好反哺「塊莖」?過去,受限於資源,武義人背井離鄉開起了超市。這些走出去的超市人,就像地瓜伸展出的藤蔓,在外吸收養分後,再帶著養分回來反哺根部的塊莖。武義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嘗試,他們將土特產搬進各地超市,把超市當作武義旅遊的推介窗口,但還可力度更大些,通過人才回歸、資金回流、信息回傳、項目對接等形式,引導超市經濟為根脈傳遞養分。
商場如戰場,未來競爭註定激烈。武義超市未來如何,我們無法預知,但正如有人說,這群山裡人早已習慣了翻山,翻過一座山,如果看不到路,那就再翻一座山,總會翻出一條路。
各位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言在本文發佈的24小時以內得到點讚數最高者,我們將贈送任意一套《浙江宣傳》書籍。您有去過武義超市嗎?來評論區聊一聊吧!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