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開展腦科學、人工智能實踐,我們為孤獨症孩子編織科學夢
【編者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走入真實生活,去尋訪祖國的角角落落。他們或是去偏遠縣鄉支教,或是去考察河流生態,或是去拜訪非遺傳承人……他們把青春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當理想與現實碰撞,當知識與力行結合,他們體會到了怎樣的青春滋味?又對社會與未來產生了哪些新的想法?2024年9月,澎湃新聞推出「青春華章·青春正澎湃」特別策劃,記錄年輕的模樣、成長的腳步。
團隊正在開展基因科普
「大家想來一同探索腦科學的世界嗎?」2024年7月20日,坐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批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他們在課堂上或沉默寡言,或積極參與,都透著專注與好奇。
我們是由複旦生科和醫古般科生發起成立的「STEAMed星願計劃」公益團隊。從2024年1月開始構思,3月正式發起實踐項目並持續至今,半年多時間里,我們盡自己所能聚集複旦學子,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患者創造性地開展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
孤獨症孩子在閱讀繪本
孤獨症患者常常展現出與世俗標準不相符的純淨心靈和專注的獨特能力,因此被特殊教育機構和愛心人士視作「來自星星的寶貝(星寶)」或「另一個世界的天使」。
曾經,很多人認為他們註定無法完成正常的學業,遑論走上科學的道路,實現「科學夢」。但我們發現,正如在最強大腦中脫穎而出的「周瑋」一樣,他們或可在STEM領域可以展示出獨特優異的天賦。為了消除ASD人群與科學探索之間的障礙,「STEAMed星願計劃」應運而生。我們以STEM教育為基礎,加入藝術(Art)和醫學(Med)元素,構成了更適合ASD人群的「STEAMed」教育理念,期待幫助ASD人群在想像與創作中,進一步理解科學、悅納自己。
孤獨症孩子在進行色彩盲點實驗
探索跨學科STEM教育範式
2024年春天,我們發起了「星願繪本館」項目,來到上海市彩虹雨兒童智能訓練中心,以繪本的方式,讓星寶與基因對話。星願繪本館獲得了成功,這激勵並啟發了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進一步探索教學模式,形成了如今的「STEAMed星願計劃」。
STEAMed理念的核心在於將跨學科教學與ASD群體的特殊需求相結合。我們設計了多個教學主題,每個主題都通過繪本、手工、互動遊戲等形式,讓孩子們能夠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學習複雜的科學知識。與傳統的STEM課程不同,STEAMed特別強調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讓孩子們通過繪畫、手工製作等方式表達內心感受,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認知和社交能力。
「STEAMed星願計劃」公益團隊在複旦大學邯鄲校區招新
在暑期實踐中,我們設計並實施了多輪教學,涵蓋基因學、腦科學、人工智能、口腔醫學、合成生物學等主題。每次課後,我們都會組織調研,收集孩子們的反饋和家長、教師的意見。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孩子們在語言表達和社交互動方面存在困難,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尤其是在動手實踐環節,許多孩子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專注力和創造力。
快要成型的神經網絡模型
因材施教守護科學夢
實踐過程中也充滿了挑戰。如何將抽像的科學概念轉化為適合星寶的教學內容,是我們面臨的首要難題。我們不斷反思並調整課程設計,減少專業術語、增加互動元素,我們也應用色彩鮮明的繪本、形象化的實驗道具,讓科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第二個困難是如何因材施教。每個星寶都有自己獨特的喜好與習慣,因此,對於那些對繪畫更感興趣的孩子,我們在課程中加入了更多藝術創作環節;而對於那些對科技充滿好奇的孩子,我們則通過編程設計出簡單的人工智能相關遊戲……在個性化教學中,我們與孩子們共同探索學科方向,尋找學習動力。
「STEAMed星願計劃」邀請了複旦社政學院、馬院、管院的道合者加入項目的決策與開展。通過訪談社會學專家、特教老師、出版社編輯、患者家長等,團隊成員共同製定出規範的量表用於評估項目效果。星願計劃的願景是形成符合社會科學研究規範的可複製方案,將我們的經驗和成果無償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此外,我們與上海市多家孤獨症教育機構對接開展誌願服務,與複旦大學紅十字會、南山穀協會合作推動對星寶的陪伴與教學。
孤獨症孩子在認識大腦
隨著「STEAMed星願計劃」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清晰看到每個孩子身上蘊含的無限科學潛能、好奇心與探索欲。也希望借助這一契機,激發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科學教育的關注,期待在未來與社會各界攜手前行,打破科學教育的界限,觸及更多孤獨症孩子的心靈。
(本項目指導老師為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盧大儒、研究員蔡亮及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付芳、副教授俞誌元;實踐團隊依託Fudan iGEM 2024參賽項目成立,受雲鋒基金資助;本實踐研究課題接受了複旦大學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相伯項目資助)
(澎湃新聞記者鞠文韜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白浪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