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節·走筆丨當孔子「遇上」Z世代

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儘管2500多年的光陰已逝,但他的思想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孔子,或謙遜智慧、或史芬儒雅……Z世代眼中的孔子是什麼樣子?在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舉辦期間,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年青人的視角,認識到孔子的另一面。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力量,Z世代正以獨特的方式擁抱傳統文化。他們生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文化自信根深蒂固。他們不喜歡被定義,有自己的想法。面對著「孔子」這個超級IP ,他們用網絡語言表達,去重新解讀傳統文化。於是,在Z世代群體中,開始紮堆研究孔子,自然而然興起了一波「孔子熱」。

幾個數據可以說明這一點。在某短影片平台上,話題「孔子」有超23億的播放量。此前,B站也曾做過一個調查,孔子成為B站最具增長潛力人物,一年影片播放量增速585%。孔子到底是什麼樣子?懷揣著對古人的好奇心,年青人在文獻中挖掘更加豐滿的「孔子」。在許多人的眼中,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文雅謙和的孔聖人,而在年輕網民的眼中,孔子褪去了神聖光環,可敬、可親、有性格、懂生活,甚至是文武雙全的「六邊形戰士」「大力士」「德智體美勞全能選手」。

齊魯壹點孔子表情包

而事實如何?《論語》中說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給了我們一個模糊的形象。《孔子世家》說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而根據戰國、漢代出土實物,一尺約合23.1釐米,這樣孔子就有2.2米多高,和姚明相當。另外,在專家的研究中,孔子修習「六藝」,通曉射、禦,善射、會駕,懂得軍事,瞭解兵戰。孔子的弟子冉有曾為季氏帶兵打仗,取得勝利。當季氏問冉有關於軍旅的知識從哪裡來時,他說是「學之於孔子」。可見,在冉有看來,孔子其學無所不包,「文武並用兼通」。

他曾經用「自嘲」來解壓。孔子到鄭國時,一次與弟子走散,站在城牆東門旁發呆,‌被一位鄭國人形容為「纍纍若喪家之狗」。‌這個描述最初由子貢告訴孔子,‌孔子聽後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他接受了這一比喻,‌並認為這並非貶低,‌而是一種現實寫照。

翻閱《論語》,其中不乏類似充滿哲理的小故事。孔子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治學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交往之道,「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品德之道,還有「知行合一」的實踐觀念,「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灑脫。他還告誡我們,年青人要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做事要掌握分寸,「過猶不及」;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要知錯就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等等。2500多年過去了,孔子的話我們仍然在用,其中見賢思齊、兼收並蓄、和而不同、知行合一的儒家智慧,仍在為我們的人生解疑答惑。

孔子博物館沉浸式文物數字藝術展

孔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年青人是可敬畏的,怎麼知道他們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呢?孔子小時候貧賤,但他在逆境中奮發,他的「好學」成就了他的「博學」。千年前,孔子以一種開放的、充滿期許的態度來對待年青人。如今,借助國際孔子文化節,年青人正可以走近孔子,聆聽孔子的教誨,給人生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