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油門:大刺激時代,開始了
政策,正在拚命轟油門。
一
刺激,成為主基調。
日前召開的重要會議指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要注意的是,下半年關於經濟的重要會議,一般放在10月和12月討論,而這一次放在9月,可謂非同尋常。
直言「正視困難」,政策發力直指要害,超出預期,意味著新一輪大刺激拉開序幕,消息一出就直接引爆股市。
這背後凸顯了,拚經濟到了關鍵時刻。
其中,「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的表述備受關注,而在上半年,前綴還是「堅定不移」。
今年全國GDP預期目標是5%,上半年經濟增長基本持平。
但下半年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要完成這一目標,政策勢必加碼。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之策。
前幾天央行祭出的「四箭齊發」——降準、降息、降首付、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就是貨幣政策的集中發力。
接下來,財政政策勢必跟上,「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是關鍵。
而在資本市場方面,會議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旨在通過股市帶動財富效應,從而扭轉預期。
在就業方面,前兩天國家層面出台文件,提出將就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這在過去也是不同尋常的。
而官方也再次強調,要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樑,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這意味著,以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為代表的經濟大省,地位愈發重要。
至於市場傳聞的10萬億大刺激,在新的政策強預期之下,也更加引人遐想。
總之,政策最寬鬆,定調最積極,刺激最猛的時候要來了。
二
拚經濟,首先要打破房地產下行循環。
對此,重要會議強調:
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這段對於房地產的定調,直接而有力,與過去有諸多不同,至少透露三大信號。
第一個信號,重要會議首提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度再鮮明不過。
止跌回穩的前提是「下跌」,這意味著樓市下行走勢引發更多重視。
而要止跌回穩,在於打破樓市下行循環,更核心的在於扭轉市場下行預期。
當前,全國各大城市房價普遍面臨調整,商品房成交相比歷史高位大幅下滑,而賣地收入也備受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數據,對比去年同期,70城二手房價全線下行,多數城市已回到2018年前後水平,部分城市更是回到10年前。
要知道,2014年是上一輪房地產大週期的起點,2018年則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空中加油」的中繼之年。
因此,穩住樓市,穩住預期,在當下比什麼都重要。
三
第二個信號,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意味著房地產大擴張時代要結束了。
早在去年,國家層面就已做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重要判斷。
供求關係之變,說到底是我國房地產市場早已不再是短缺模式,除了個別超大特大城市外,大多數地市都已飽和乃至過剩。
澤平宏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城鎮住房套戶比為1.07,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套戶比數別為1.01、1.09、1.12。
在需求方面,房地產最終取決於人口,當少子化與老齡化聯袂而至,對房地產的需求顯然不及過去。
所以,嚴控新增房地產,優化既有庫存,以及提高住房建築質量,就成了重中之重。
四
第三個信號,這一輪政策組合拳,遠超過去,不只是「史上最寬鬆」,堪稱「史上最積極」。
眾所周知,過去幾輪房地產大週期的救市,多數局限於傳統的寬鬆之策:取消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等政策,降準降息等等。
這一次,傳統的寬鬆政策更加「寬鬆」。當前,除了北上廣深等個別城市,幾乎所有城市都已取消限購。
重要會議提出「調整住房限購政策」,是否意味著限購最後的堡壘——北上廣深,也將迎來突破,令人期待。
業內預測,廣州最有希望全面取消限購,深圳次之,京滬再次之。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在傳統的寬鬆政策之外,更是少有的祭出新的「殺器」:連續兩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如果按照契約精神,房貸簽訂之後,只能隨市場利率而變,不應隨意重新大幅調整。
但是,面對樓市前所未有的大變局,面對房地產對其他行業的衝擊,面對促進消費、提振經濟的大局,存量房貸的調整最終得以成行。(參閱《房貸大降息!非常時期,非常信號》)
要知道,在歷史上,存量房貸降息只在金融危機席捲而來的2008年出現過,此後15年一直無聲無息。
但這一次,繼去年9月之後,近期我國再一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兩次合計降低100多個基點,預計每年可節省3000多億的利息支出。
可見,拚經濟到了重要關頭,穩樓市也到了關鍵時刻,政策已經率先探底,史上最寬鬆最積極的政策已經到來。
但政策底、情緒底不等於市場底,市場底也不意味著新一輪上漲的開始。
市場探底是漫長的過程,打破下跌螺旋只是第一步,能實現市場「回穩」已屬不易。
至於「新一輪大漲」,先不要想太多。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