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95後書畫修復師用青春「修補時光」 守護文脈

video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書畫修復工作室里,25歲的書畫修復師俞明銳正彎腰俯身在一張紅色操作台上,操作台上平鋪著一張被水浸透的破損古畫,俞明銳正用手指指腹輕輕搓著這幅畫的背面…… 書畫修復是非常精細的活,具體步驟可以總結為「洗揭補全」,分別是指:洗畫、揭命紙、補洞和全色。有句行話叫「書畫性命全關於揭」,俞明銳正在做的就是這最關鍵一步:揭命紙。命紙直接跟畫心接觸,稍有不慎便會損壞畫心,然而這對已有7年書畫修復經歷的俞明銳來說不是難事。浸透著歷史滄桑的書卷味深深吸引著俞明銳,2017年,18歲的他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影響下選擇報考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並選擇書畫修復這個細分方向,從業至今。

生活中的俞明銳隨性肆意,然而,作為一名書畫修復師,最重要的品質莫過於認真與細緻。他坦言自己的性格與書畫修復所需特質截然相反。最初面對修復工作時,他常常感到急躁,而這種急躁往往導致更多錯誤,反而延緩了整個修復過程。經過不懈的練習與調整,俞明銳逐漸培養出了足夠的耐性,並不斷磨煉心性。如今,做修復時的他能夠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每個步驟都穩紮穩打,有條不紊。「有句話叫‘慢就是快’,一步一步來不出錯,就是最快的方法。」俞明銳這樣說道。

大學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俞明銳自製的一個關於書畫修復的影片在網絡平台上收穫了上百萬播放量,他也順勢走上了自媒體道路,開始在影片中講解書畫修復流程。然而瞭解書畫修復技術的觀眾太少,為了讓觀眾明白自己在影片里做了些什麼,俞明銳開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做出解釋。從說明揭命紙的技術原理,到介紹常用的修復工具,再到講解書畫保存和養護方法,漸漸地,俞明銳的影片成為面向大眾科普文物保護知識的一扇窗口,也讓更多人瞭解到書畫修復這門手藝的魅力。

俞明銳影片的評論區常常變成粉絲們交流和學習的地方,許多初學者和同行在這裏自發提問和解答。「我發現其實很多年青人並不是不願意去學這些傳統手藝,只是他們壓根不知道有這樣的專業存在。」俞明銳開始認識到原來傳統技藝的傳承危機不全在於學藝人數變少,而更在於曝光量不足。隨著俞明銳個人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參與到書畫修復事業當中,其中不乏受到啟發而投身於此的年青人。俞明銳的直系學弟楊一凡就是通過他的影片對書畫修復產生興趣,最終選擇這個專業。「只要心中充滿熱愛,便足以啟程。」這是俞明銳給予後來者的鼓勵之言。

時至今日,俞明銳在影片平台上的粉絲已突破34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文物保護與修復這一領域以及背後默默奉獻的一群人。「我想讓大家意識到有一群人在為文物保護和修復不懈努力,讓文物保護意識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一次特別的經歷讓俞明銳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粉絲寄來需要修復的是一套從元代開始記載的族譜,它記錄了一個大家庭祖祖輩輩的故事。當這本珍貴的族譜到達俞明銳手中時,已經破敗不堪,有些部分甚至被老鼠咬穿。這套族譜共有四本,每本130多頁,每一頁都需要拆下來逐一修補。俞明銳和師父以及兩位同學耗時三個月才將其修復完成。修復過程中,師父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他:「還好它到了我們手上,不然它可能會繼續遭受蟲蛀、鼠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徹底消失,這些名字也將隨之湮滅於歷史長河。」俞明銳在那一刻明白,原來修復不僅是文物保護,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文脈延續的關鍵橋樑。

空閑的時候,俞明銳會去博物館逛一逛書畫展。站在一幅幅歷經滄桑卻依舊光彩照人的古畫前,他深知如今能夠親眼目睹這些珍貴的藝術品,背後是修復師們默默無聞的努力與付出。這些書畫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者的精心嗬護。俞明銳坦言,雖然當下文修領域的頂樑柱還是老一輩的手藝人,但是這個行業也不愁後繼無人,越來越多的年青人甚至95後、00後開始走進這個行業。他們同俞明銳一樣,為傳統行業帶來活力,同時運用社交媒體等平台將這一古老技藝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公眾,激發起大眾對傳統技藝新一波的興趣浪潮,用自己的努力延續前輩們的使命,為後世修復已有的歷史,同時創造新的歷史。

「絹保八百,紙壽千年。」這是俞明銳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對工作的崇高敬意。在他看來,正是無數像他這樣的修復師的努力,才使得一幅幅古書畫得以跨越時空,代代相傳。「雖然在保護和修復的過程中,我們的名字可能不會留下,但幫助傳統文化延續下去卻是我們實實在在在做的事情。」俞明銳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執著,彰顯出年輕一代守護文化遺產的決心與擔當。

(監製/王智勇 荊雷 統籌/劉娟 陳毓棟 沈穎 周詩婕 馮金同 記者/張靜萱 張紫珺 攝像/俞愷 紀嘯宸 剪輯/段煉 包裝/孫偉 何君瑋 陳新欣 宣傳推廣/彭闖 張婷婷 盛明珠)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