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知勁草 「東萊」怎樣煉出奧運冠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通訊員 尤強 陸地

今年夏天的巴黎奧運會上,「東萊」莫名火了。

7月27日,來自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的運動員盛李豪為中國隊拿下巴黎奧運會首金。兩天后,他又打破奧運會紀錄,收穫本屆奧運會的個人第二枚金牌。

盛李豪在東萊小學摸到了人生第一支槍,這裏是他射擊夢開始的地方。受訪者供圖盛李豪在東萊小學摸到了人生第一支槍,這裏是他射擊夢開始的地方。受訪者供圖

網民們歡欣鼓舞的同時,也發現這位「乾飯哥」超有梗!在巴黎奧運會官網上,他的出生地填寫的是東萊的拚音。

緊接著,盛李豪的母校東萊小學也知名了。這是一座典型的鄉村小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佔學生總數的70%。國慶節前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位於張家港市楊舍鎮的東萊小學,探訪奧運冠軍的搖籃。

如今的新校區,窗明几淨的教室、專業的球場館……而嶄新的塑膠跑道的一側,是低矮的舊食堂,這裏曾經是孩子們的「射擊訓練場」。

2001年,該校專門成立學生射擊隊,讓很多人不解。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射擊運動是「無訓練環境、無專業人員、無發展前景」的冷門運動。誰也沒想到的是,今年的奧運「雙金王」就從這裏走出來。

零的突破

62歲的唐建華是東萊小學的老校長。對於體育運動,讓唐建華年輕時印象深刻的事件,還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獲得金牌,實現我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唐建華模糊地記得,當時是一個大晚上。幾個朋友湊在一起看一個小電視。當許海峰奪得金牌,電視機里放出國歌時,唐建華一個勁兒地大喊:「贏了、贏了,我們贏了!」他和朋友擊掌,又不停拍手,把手掌都拍紅了。

那個晚上,唐建華幾乎整夜無眠。從那一天起,他知曉一項嶄新的體育運動——射擊。

年輕時,唐建華只聽說過跑步、籃球等運動。對於滑雪、擊劍等,他幾乎一無所知。

彼時的張家港也剛剛撤縣建市,轄區內只有田徑場和帶看台的燈光球場等兩座較大的公共體育設施。原張家港市體委副主任馬誌民在2011年的《從創建全國體育先進縣到建設體育強市》一文中提到,1985年,張家港的體育事業經費僅為4.80萬元,人均為0.07元。

許海峰的首金也在唐建華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他說當時就希望孩子們也能體驗這項「酷酷的運動」。

同時,重視青少年的體育教育也成為張家港的工作方向之一。1988年,張家港市少年業餘體校正式成立,招收學員開展體育項目的訓練。

1997年,東萊小學體育教師倪娟進入該校工作。她印象深刻的是,校園的跑道又窄又短,一個班的學生根本排列不開。

沒辦法,倪娟只能吹著哨子,帶著學生們走出學校,在周邊的大街小巷列隊跑步。

伴隨著鄉間集市的人流,倪娟要仔細觀察每位學生是否掉隊,安不安全。2-3公里的跑操就成為當時學生們為數不多的體育鍛鍊方式。

唐建華感受到,學校開展青少年的體育教育工作就像許海峰奪金一樣,是「從零出發」。

1996年,他成為東萊小學校長。他從體育教師普遍擅長的田徑項目著手,帶領師生們報名參加蘇州市舉辦的體育活動。漸漸的,這所鄉村學校開始在張家港「小有名氣」。

紮根「冷門項目」

2001年,時任張家港體育局競技高高長的盧劍東找到唐建華,「蘇州要舉行中小學生射擊比賽,我們要為該賽事選材」。盧劍東建議,唐建華在學校成立一支射擊隊,挑選優秀的隊員代表張家港參賽。

沒有過多猶豫,唐建華接下這項工作,很快,東萊小學面向校內挑選學生組建射擊隊。

當時,這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體育教師杜佩茹。杜佩茹是一名招聘進校的「鄉村教師」。此前,他們只是在電視上看過射擊比賽,沒有人瞭解這項運動。於是,杜佩茹選擇以參與田徑運動的學生為主力,從中挑選射擊隊成員。最初,學校沒有場地、設備供學生們訓練。

比賽前兩天,杜佩茹帶著學生以「適應場地」的名義,在射擊比賽場館進行打靶練習。訓練時,杜佩茹會將學生們的訓練數據,詳細記錄下來。一段時間以後,她摸索出一些門道。

為大眾熟知的球類、田徑類運動是「動起來的運動」,而射擊更像是「靜止的運動」。相較於前者,射擊更考驗孩子們的專注力和自信心。

杜佩茹發現,與其他運動不同,射擊運動對於參與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在熱愛田徑的孩子中選材明顯不合適」。

此時的張家港,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已掀起熱潮。《張家港市誌》中記載,1988年,張家港市少年業餘體校正式成立,招收學員開展體育項目的訓練。1990年,張家港群眾體育團體達到9個。第二年8月,張家港被國家體委命名為第三批全國體育先進縣(市)。2005年,張家港共有列入國家統計口徑的標準球場地803個。

儘管如此,射擊運動在大多數人眼中還是「無訓練環境、無專業人員、無發展前景」的「三無冷門運動」。不過,唐建華和杜佩茹很快開現這個「冷門項目」的魅力與意義。

在經濟、體育活動不活躍的年代,張家港老百姓以打牌、打麻將作為主要休閑娛樂方式。聽說學校成立射擊隊,不少家長都拉著孩子報名。

「在家也是看著大人打牌,不如在學校鍛鍊身體。」辦好射擊隊,唐建華的初衷從來不是讓學生拿什麼冠軍,而是希望學生有個夢想,學習、生活里「有衝勁、有奔頭」。

沒有場地,師生們就借用老食堂的地方,因為那裡有超過10米的空間。

他們苦中作樂、互相打氣:「射擊對於場地沒有要求,只要長度超過10米,有個靶子就行。」

在非用餐時間,十幾個孩子就聚在食堂里研究射擊。怎樣鍛鍊專注度、怎樣讓射擊更穩定……

在唐建華離開學校時,射擊隊已有40多名隊員,這個「冷門項目」在鄉村學校「火了起來」。

百煉成金

緊接著,繼任校長陸瑛接過發展射擊隊的「接力棒」。2016年,她開始探索射擊隊社團化,並實施「雙教練」製。「每週安排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兩次訓練」成為陸瑛著手推進的工作。

訓練設備不足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一支中小學生射擊訓練需要的專業激光槍售價將近3萬元。要滿足每一名社團成員的訓練需求,所需的裝備費用就是幾十萬元。

張家港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峰介紹,長期以來,張家港逐步規範中小學校體育球會建設,積極落實體校、省級青少年奧林匹克體育球會與學校聯辦運動隊。校校聯辦、校企社聯辦等形式讓青少年體育運動發展實現長足進步。

2015年,張家港迎來首家射擊球會。次年,該球會教練袁康來到東萊小學,探討相關合作。那一次,袁康就選中正在該校五年級就讀的盛李豪。當年,蘇海峰是盛李豪所在班級的科學老師。

此次選材給予蘇海峰相當大的震撼。彼時的盛李豪身高只有1米35左右。穿上厚厚的訓練服,盛李豪就會有中暑的症狀。

「當時,我感覺,盛李豪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運動員或是體育生的好苗子。」蘇海峰迴憶。

其實,袁康看中的是盛李豪的專注力與做動作的穩定性,「這才是一個練射擊的好苗子!」

從那天起,東萊小學就與專業的射擊球會開展合作。球會指派一名專業教練,來到學校幫助射擊社團開展訓練。

這些專業教練與學校的體育老師「結成隊」,共同負責訓練工作。除學校活動外,對射擊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在週末前往射擊球會,進行針對性「加練」。

用子彈殼落地來訓練專注力;蒙眼走直線以訓練穩定性;比賽過程中微調激光槍角度以增加準度……從事教學工作20餘年的倪娟依舊活躍。她希望自己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專業的訓練。

東萊小學與專業球會共建射擊社團,是張家港青少年體育活動不斷豐富、發展的縮影。

目前,張家港在全市範圍內佈局足球、網球、手球、田徑、啦啦操、游泳6個項目共同體學校,通過一體化設計項目教學、一體化系統培養,‌建立「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共同體學校的優勢項目的協同發展。

7月27日,隨著最後一聲槍響劃破法國巴黎的沙托魯射擊中心,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中國組合在巴黎奧運會射擊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決賽中射落首金。

東萊小學的師生們聚在一起,目光緊緊注視著直播大屏。該校六年級學生項楚涵和10多名射擊社團成員激動得「一屁股摔在地上」。

國慶節前夕,在學校的組織下,項楚涵和另外5名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

國歌奏響時,項楚涵感受到強烈的自豪感。後來,他在日記中寫道:升旗儀式結束,但是我們遲遲未走,瞻仰著這面鮮紅的國旗。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紅色,這讓我更加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作貢獻,就像周恩來總理所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其實在蘇海峰心中,張家港青少年體育運動40年的巨變並不主要來源於兩塊金牌,而是對於青少年心靈的引領、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為孩子留出足夠的課餘時間,讓孩子參加文體活動。

在東萊小學的校門口,「東萊,夢想開始的地方」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下方是一棵棵隨風搖曳的野生萊草。

「這也是學校師生的精神圖騰。」蘇海峰解釋說,「萊」有野草叢生的意思。「日出東方,明知荒蕪,我們東萊小學的師生要做有夢想的勁草。」

(本文由中國青年報社、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聯合創作發佈)

責任編輯:張蕾,張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