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驥:綠色低碳為經濟轉型提供新機遇,發展可再生能源要堅定不移

自2020年中國實施「雙碳」戰略以來已經4年,4年來綠色低碳理念被廣泛接受,但當前的觀望情緒和產業問題也需要新的堅持和調整。9月30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對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進行專訪。

鄒驥認為,能源轉型為增加居民收入,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需要正確面對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堅定不移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注入活力。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主辦方供圖

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道路上,需要發展綠色經濟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我們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這條路到目前走到哪個階段,我們面臨什麼挑戰?

鄒驥:事實上,中國在1992年就加入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2010年底通過的《坎昆協議》為分界點,我將中國的氣候策略分為兩個階段,兩個階段面臨的環境完全不同。在那之前,中國基本處於國內經濟爬坡的階段,特別是加入WTO之後,中國的基礎設施和製造業上升了一個新台階。中國經濟也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這是一個大背景。中國的人均GDP從改革開放初的200美元增長到現在的大約不到1.3萬美元,正在跨入高收入階段。現在,中國擁有4億多龐大人口的中等收入人群,他們的消費結構是什麼?這與40年前、20年前完全不同,房子已經滿足中等收入人群,車已經擁有,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已經基本滿足。東區沿海地區的發達水平更高。

傳統的邊際消費傾向開始變化,已經進入消費轉型升級階段,並催生出很多新的需求,例如養老、康養、娛樂等。人們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包含空氣質量和環境的舒適性,這真正獲取成本巨大,要求整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的轉變。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導致了動能轉換問題。

中國實施「雙碳」目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它包含對全球的責任和承諾,我們需要考慮全人類的氣候利益。這個製高點正好對應我剛才提到的中國人均GDP超過了1.2萬美元的現實,這就該轉型了。

然而,經濟發展的未來是什麼?

傳統的落後產業已經開始逐漸失速,這個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能停止,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需要在10到20年內保持中速或者較高速度增長。我們人均GDP為不到1.3萬美元,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通常在5萬到6萬美元。我們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如何推動收入的增長?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傳統需求將繼續保持存量,但存量已經見到天花板,甚至有些下降。新需求正在培育,我們應該投資哪些新增長點?投資哪些地方可以盈利,消費什麼?這都需要認真對待。

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完成,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忘記還有四五億雖然已經脫貧但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口。在未來10年內,他們的生活將面臨巨大挑戰,必須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0年之後將中等收入人群變成8億。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道路上最艱巨的任務。

新能源產業沒有過剩,需要優化升級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在提高收入上,或者說轉換發展動能上,我們能做什麼?如何正確面對所謂的產能過剩?

鄒驥: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能源轉型為一個突破口。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將帶來巨大的重置投資、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從而產生新的生產。

從國內來講,比如中國出口「新三樣」的長足發展。其產能、集中度和技術水平都在進步。這是我們在發展道路上取得的創新成果。

從國際講,他們說中國產能過剩,認為由於政府補貼等不公平競爭,需要向中國在國際市場的部分產品加征關稅。我不同意這種說法。當然,也不能簡單地否定,而需要分析。在局部時間框架內,例如一年或者兩年內,我們確實存在過剩的產能。但是,將時間框架延伸至3年5年,甚至到2030年滿足全球氣候變化目標需要可再生能源三倍、能效兩倍增長要求的維度,全球的新能源產品甚至是不夠的,需要繼續發展。短期過剩是市場不均衡發展的表現——市場並未自始至終達到均衡狀態,而是在非均衡狀態下不斷向均衡趨近。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中國的出口「新三樣」價格便宜。這是我們的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深化改革的內容很多。我更強調,價格低的原因是成本低,這也是競爭力的體現。

為什麼中國出口「新三樣」風靡全球?

首先,中國擁有可觀的規模經濟。我們將固定成本折算極低的價格進行攤銷,而且中國的產業規模全球最大,具備規模效應。

第二,中國製造業體系和產業鏈的完備程度高。這在全球範圍內無人可以比擬。

第三個原因是成本較低。各種配套條件較好,會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由於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的不合理,給企業造成了內卷、過度競爭,導致他們壓價,對產業造成了傷害。這需要改革創新,降低生產門檻,提高產品門檻,進行技術改造和推動技術研發能力以塑造市場。當然,改革不見得必須經歷血雨腥風和自然淘汰,這浪費很大。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帶動經濟發展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在推動綠色發展上,有很多重要工作需要去做。哪一項工作更加重要?

鄒驥:在「雙碳」戰略的實施中,需要考慮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尺度。這就要求做好10年、15年的遠景規劃,同時考量第二輪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一句話就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當前,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問題、成本問題都得到瞭解決,下一步需要做好儲能工作,發展虛擬電廠和新型電力系統,從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性。

這就要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研究誰來建設,誰承擔成本等問題。當前,雖然可再生能源佔比已經較高,但與全球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激發分佈式發電的潛力,推動其成為帶動增收的手段。

關於體制機制問題,我們需要精準施策,通過國債、政策、金融等手段精準引導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消費陣地的擴大,推動產業與居民消費、居民收入的有效融合,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