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質疑回村兒種糧

    「沒有年年虧,否則誰也沒有那麼大資金一直支持幹下去。」山東省高密市大牟家鎮的80後返鄉大學生劉莉告訴記者,去年糧食產量還可以。

    「守住糧袋子,端牢手中飯碗。我們這裏以種糧為主,發展適合的產業,也能帶動周邊老百姓增收致富。」劉莉說自己在做擅長的事,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糧食種植,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劉莉的父親在大牟家鎮農技站工作了30多年,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田間地頭長大的她對農田有著深深的眷戀,高考報誌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專業。

    大學畢業後,同學們紛紛奔向大城市,她卻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立誌建立一個現代化農場。然而,她的想法卻遭到了鄰里鄉親的質疑,大家認為讀了大學就應走出農村,親戚朋友也勸她去城里找份安穩工作、嫁個好人家。但父母給予了她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父親用自己豐富的農業經驗幫助她在這片黑土地上紮根發芽。

    想建大規模現代化農場哪有那麼容易?在土地流轉時劉莉就四處碰壁。

    第一年,她僅從親戚家流轉到38畝土地試種。隨後,又經歷了種植土豆、豌豆的「試錯」,精心管理的花生也遭遇連綿秋雨無法機收,身心疲憊的她坐在雨地裡崩潰大哭。那一年,農場虧了5萬多元。

    「大學的專業知識還是有用的。」2014年,不服輸的劉莉探索出在大田中使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節水節肥和增產增收「兩不誤」,顛覆了延續多年的傳統大水漫灌方法。她把這個方法傳授給鄉親們,節水30%以上、節肥10%以上,畝均降低成本100元,增產15%以上。土地告別了「望天收」,鄉親們開始主動流轉土地給她。

    在參加一次培訓時,劉莉結識了青島農業大學的張立寧教授。在他的幫助下,她的農場與山東農業科學院、青島農業大學、濰坊農業科學院等達成多項合作。

    隨著科學種植、管理、經營新模式的形成,劉莉的農場規模不斷壯大,如今種植已達5600多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600畝、良種繁育示範區2000畝,農作物產量大幅提升,年經營收入1600萬元以上。

    劉莉並不滿足於此,她繼續擴大農場面積,豐富農產品種類,研發觀光旅遊、自由採摘等項目。她還投資成立農民科技大學堂,聘請農業教授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知識培訓,帶動周邊萬名農戶科學種田,戶均增收超過萬元。同時,她鼓勵更多年青人成為有擔當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立大學生創業平台,為返鄉創業大學生和農民工提供技術支持和創業指導,幫助58人成立家庭農場,實現增加收入500餘萬元。為拓寬銷售渠道,農場線上開通淘寶店舖、微信商城等,線下採取社區團購、商超對接等方式銷售,每年增收60萬元以上。劉莉還讓農場作物逐步實現深加工增值,開啟了糧食全產業鏈的品牌進階之路。

    「滴灌也有了新變化,得益於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建成了600畝智能滴灌區,通過手機App的操作就能完成澆水施肥。」劉莉說,今年將滴灌進行了升級,實現節水30%左右,降低了人工投入。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璐璐 記者 陳鳳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0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