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不放棄誌願服務這件事情

    34歲的李慰是湖南省誌願服務領域的「名人」。

    從大學開始到現在,他的誌願服務之路已經走了17年。這條路上,他有過「輝煌」,也經歷過挫折。最難的時候,他做誌願服務花光積蓄,過年都不敢回家。

    2007年,剛滿17歲的李慰考入湖南工商大學,加入了學校愛心社,開啟了誌願服務之路。

    汶川地震時,他率先組織起學校的愛心募捐活動。那次活動讓李慰的名字在學校里「叫響」。大二時他成為學校愛心社社長。

    成為社團負責人後,李慰終於有機會實現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願望。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誌願服務就一直沒離開這個領域。

    他組織誌願者利用寒暑假時間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支教,成立起自己的社會愛心組織,並招募誌願者,組建飛翔教育誌願服務隊,面向留守兒童開展「愛心冬令營」,從服務1個鄉鎮到服務4個鄉鎮……李慰一路前行,樂此不疲。

    大學畢業後,李慰放棄金融專業的對口工作,到教育水平更高的廣東地區學習。2011年7月,他入職廣東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那裡有位導師主要研究如何培養青少年自主學習能力,而這正是農村留守兒童最缺的。」

    從助教、教練到部門負責人,半年時間,李慰不僅完成了崗位的三級躍升,講課足跡也遍佈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汕頭、汕尾等地。2012年上半年,李慰辭職回到湖南,繼續關愛留守兒童事業,並將其命名為「新農村助教行動」。

    想要將項目推行下去,誌願者可以招募,但其他資源卻需要李慰到處「化緣」。於是,他便用一種幾乎「莽撞」的方式敲開一個個政府機關的門,在團湖南省委、團長沙市委、長沙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等單位的支持下,團隊不僅有了辦公場地,還有了能容納上千人的培訓場地。

    為了更好地瞭解留守兒童現狀,圍繞「如何系統並正確地來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課題,李慰和他的團隊去了30多個鄉鎮,做了幾千份問卷,開展了近60場中小學公益講座。

    在李慰看來,教學生者先要愛學生,愛學生者先要懂學生。圍繞這一教育理念,他與誌願者研發了一系列教育課程。

    為了把課程落地到鄉鎮,李慰沒少下功夫。「有次和女同學下鄉村,推廣飛翔服務隊,遇到農村的大狼狗追著跑,這個女生當場被嚇哭。有時到村里,晚上11點多,在教室里鋪幾本書躺著就睡。」也沒少吃「閉門羹」,他們曾敲開校長辦公室大門,來意剛說一半,校長覺得他們不可靠,拒之門外。

    從一個小小的鄉鎮到遍及湖南省內的200多個鄉鎮,每年報名的誌願者突破5000人,直接參與的大學生誌願者500多人,受益的農村中小學生超萬人。

    項目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

    一開始「新農村助教行動」主要靠李慰畢業後掙的錢和在學校期間創業掙的錢來支撐,隨著項目擴大,2015年出現了資金難題,核心成員也迫於生存壓力相繼離開。

    那段時間,是李慰最艱難的時候。他曾獨自一人跑到瀏陽河。「我不是去跳河,我是重新思考人生。」他笑著說,「人生就像瀏陽河,曲折十八彎終將彙入湘江。擦乾眼淚繼續干。」

    2016年4月,李慰以社會組織負責人身份擔任團長沙市開福區委兼職副書記,2018年8月進入團湖南省委社會聯絡部,2022年3月擔任副部長,2022年12月擔任湖南省青年誌願者協會執行會長。

    從社會組織負責人轉變成團幹部,李慰始終沒有忘記做誌願服務的初心。

    2017年7月長沙暴雨後,他組織發起「守護長沙,抗洪救災」青年誌願救災隊;疫情期間,他組織成立宣傳、心理輔導、一線服務、「為奉獻者奉獻」服務、助企復工、翻譯等6支誌願服務隊……

    「我們開展誌願服務,是兼職不兼事,把每一件誌願服務的事當成專事來做;是分工不分家,把每一件誌願服務的事當成家事來做。」李慰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0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