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五千元!全球首款腦機接口耳機來了

在腦機接口(BCI)領域,埃隆·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常常成為行業內外討論的焦點,從「豬體試驗」到「猴體試驗」,再到今年年初的首例人體試驗,每一步都能引起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

就在上週,Neuralink 面向視力受損患者推出的大腦植入芯片 Blindsight,還得到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突破性設備認定(The Breakthrough Devices Program)」,將獲得 FDA 的優先審核資格。

然而,當馬斯克和 Neuralink 似乎在不斷逼近未來的時候,另一家腦機接口初創公司 Neurable 似乎已經實現了「超未來」,剛剛推出了一款名為 MW75 Neuro 的智能耳機,並且宣稱其為「全球首款支持腦機接口的智能耳機」,售價僅為 6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4909 元)。

圖/ Neurable圖/ Neurable

聽起來,這款耳機似乎是在科技圈中吹響了「黑科技」的號角,不僅價格相當「親民」,甚至不需要像 Neuralink 一樣進行侵入式的手術。而反過來,這些因素也導致很多人懷疑,這又是一款純粹的噱頭產品。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要更複雜一些。

不同於 Neuralink 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技術路線,Neurable 走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與此相應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削弱。簡單來說,MW75 Neuro 並不能實現大腦直接操控計算機、或將計算機數據直接轉化為大腦數據,而是可以「將大腦神經活動信號轉化為計算機數據,以便用來分析。」

而作為全球首款支持腦機接口的智能耳機,並且面向普通消費者,MW75 Neuro 到底可以從我們的大腦里分析出什麼呢?這才是這款產品的核心,也是腦機接口技術能不能就此走進普通人生活的關鍵時刻。

不到 5000 元的「腦機接口設備」

能做什麼?

首先,MW75 Neuro 還是一款耳機。

圖/ Neurable圖/ Neurable

不過 Neurable 作為一家腦機接口公司,並沒有聲學背景,所以選擇了與高端音響品牌 Master & Dynamic 聯手打造耳機。耳機本身配備了定製 40mm 驅動單元和 8 個馬克風,支持藍牙 5.2、主動降噪、通話降噪以及 8-12 小時的單次續航。

目前,MW75 Neuro 共有銀色、瑪瑙色、海軍藍和橄欖色 4 種顏色可選,已經開始接受訂購。不過考慮到接近 5000 元(699 美元)的定價,絕大部分購買者肯定還是衝著 Neurable 的腦機接口。

但與很多人想像中不同,作為 MW75 Neuro 的核心亮點,Neurable 的腦機接口技術並不能讓你直接用大腦操控計算機,或是讓大腦憑空出現數字圖像。在 MW75 Neuro 上,Neurable 實際上是希望利用腦機接口技術,讓用戶更加深入瞭解自己的大腦狀態。

圖/ Neurable圖/ Neurable

具體來說,我們都知道大腦不可能永遠工作,必須要進行適當地休息。MW75 Neuro 會在大腦疲累、注意力渙散的時候,適時地提醒用戶停下休息。但如果不是由於大腦疲累導致注意力渙散,耳機也會根據腦電波數據,適時地推薦「專注」歌單,幫助用戶提高專注力。

不僅如此,MW75 Neuro 在集成 Spotify 的基礎上,還會記錄和分析用戶在聆聽特定藝術家或者音樂流派時的腦電波數據,根據不同歌曲對不同用戶專注力的提高效果,從而在下一次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針對性地推薦歌單。

但關鍵是 MW75 Neuro 怎麼做到的?根據官方介紹,通過將 Neurable 的腦電圖 (EEG)傳感器集成在耳機的耳墊內,當用戶戴上 MW75 Neuro 時,耳機就會實時捕捉並分析大腦中數十億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然後可以通過 AI 分析詳細的腦電波數據。

當然,這隻是大體的過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捕捉大腦的信號,以及如何將神經元的電信號轉化成可以解讀的數據。所以,這是為什麼在立項 4 年之後,Neurable 才終於開售這款智能耳機。

圖/ Neurable圖/ Neurable

至於「智能」的另一面,其實主要是依靠 ChatGPT。大家可能都知道,之前 ChatGPT 發佈的高級語音模式目前已經全量開放,而 Neurable 表示,MW75 Neuro 耳機還將集成 ChatGPT,通過語音模式與 ChatGPT 進行交互。

非侵入式,是腦機接口的另一條路線?

從節目效果的角度看,顯然,馬斯克的 Neuralink 所展示的腦機接口技術更具有科幻感,也更富有故事性。

但從商業化落地的角度,Neuralink 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由於需要開顱植入芯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將處於試驗階段。相較之下,以 Neurable 為代表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商業化的探索。

2019 年,浙江金華的一所小學就引入了腦機接口公司 BrainCo 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一個黑色的頭環。BrainCo 由華人韓璧丞於 2015 年成立,專注於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導入消費級產品。

BrainCo 的頭環,圖/ BrainCoBrainCo 的頭環,圖/ BrainCo

Neurable 亦是如此,但又有所不同。

Neurable 同樣成立於 2015 年,兩年後因為將 VR 頭顯「魔改」成了配備 6 個電極的腦機頭盔,而受到業界關注。2018 年,Neurable 推出了首款腦機 VR 遊戲《Awakening》。

通過腦機接口開髮套件,Neurable 以非侵入式腦機技術捕捉玩家特定神經元信號,並將其轉換成遊戲命令,第一次實現瞭解放雙手,直接用意念進行遊戲交互。但受限於技術和成本,Neurable 慢慢也意識到了距離大腦直接控制計算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個相當簡陋的原型,圖/ Neurable一個相當簡陋的原型,圖/ Neurable

終於到了 2020 年,疫情的到來也讓 Neurable 決心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做一款更加樸實,「能讓用戶每天使用的產品」。這也就是後來的 MW75 Neuro 智能耳機。

在官網產品頁的常見問題中,你還能看到 Neurable 官方對於做耳機的解釋:「您可能已經戴著耳機工作或學習。通過將腦電波傳感器集成到您在工作或學習時已使用的設備中,可以輕鬆融入您的日常生活。」

另外,Neurable 創始人 Ramses Alcaide 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說到,「Enten(MW75 Neuro 的前身)耳機里用到的傳感器未來可能會內置到 AR 眼鏡的鏡腿里,或者 VR 頭顯之中,但就現在,做到耳機里是更現實的選擇。」

Ramses Alcaide,圖/領英Ramses Alcaide,圖/領英

但作為一款消費級產品,邏輯的合理顯然不足以說服消費者。同時一台旗艦手機的價格是否真能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一樣是個問題。更重要的是 MW75 Neuro 的實際體驗,以及所謂腦機功能的價值。

當然了,最終還是要看在 MW75 Neuro 上,Neurable 如何為他們的「黑科技」正名。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

或將率先普及

非侵入式會是腦機接口的未來嗎?

這可能是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證明的一個問題。但至少目前來看,相比 Neuralink 等公司的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如降低手術風險、避免對腦組織的直接損傷,在實施和維護上更加安全、便捷,更適合大部分用戶。

Neuralink 首例人體試驗參與者,圖/ NeuralinkNeuralink 首例人體試驗參與者,圖/ Neuralink

甚至在技術原理上,非侵入也能通過腦波傳感器進行交互的方式,在保證用戶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另一種形式的人機協同。

然而,即便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依然無法忽視這項技術面臨的社會倫理問題。用戶數據的隱私、安全性,以及技術的潛在濫用,都可能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Ramses Alcaide 倒是表示,MW75 Neuro 的所有處理都在設備端進行的。

但在 AI 快速進化、聯網和在線是常態的今天,一個「設備端運行」顯然無法保證隱私安全,更遑論抹去消費者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