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機票酒店價格暴跌,你被「機酒刺客」坑了多少錢?
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邢海洋
出發前,打開購票平台,國慶節機票又跌了,一如既往地跌。這本來是好事,臨時歸家的人們能無壓力地遠行了。可繼去年十一、今年五一之後,早鳥們又一次栽了跟頭。還沒出門就就虧了上千元,旅行的心情也要減價扣了。
難道早鳥們就不汲取教訓嗎?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商家也沒想到這樣的旅遊大環境——臨起飛還沒賣完票;第二次「被刺」是競爭太激烈,航空公司加大運力,要在長假中反勝,結果又失算,不得不冒著改變消費者購票預期的行業大忌;那第三次呢,是遊人們太傻嗎,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前購票,不汲取教訓?
先來講講我的經歷吧。因為有事拖延,我不得不在國慶假期前一週出差,從北京到湖南再到廣西。訂機票頗便宜,北京飛長沙才500多元,比坐高鐵又快捷又經濟。但計劃回程就不容易了,假期頭兩天票價普遍貴,但也沒有太離譜,廣州到北京900多元。可歸程不確定,不便提前鎖定票價。有點擔心臨時買票價格飆起——這是機票定價的規律,臨起飛最貴。但畢竟過了長假密集出發的前兩天,中間的時間段應該是不那麼緊張,我做好了外地過節的準備。
到南寧時,偶爾搜了票務信息,沒想到從下一站目的地梧州回北京的機票,直飛居然只有800多元,比轉機的還便宜一半,於是果斷下單。可下單的過程中,不知怎麼最終的價格和加了機場建設費、燃油附加費的價格不一致,差了幾十元。本著處女座凡事務求完美的原則,就沒付款,大不了繼續旅程。晚上閑來又看了一下機票,居然只有500多元了,再不下手對不起這個價格,於是果斷入手。
9月30日去機場的路上,出租司機告訴我,她昨天送的一位學生也是這趟航班,那位客人的機票是1700 元。聽了我的價格她有點詫異,以為那學生坐的是公務艙,「家裡一定有錢」。其實這一航班是廉價航空,就指望著長假賺錢,我只是「撿了漏」而已。
這次看似魔幻的經歷,使我對機票定價又有了新的認識,臨近起飛,航空公司是無論如何也要把空閑的座位賣出去的,而買票的正是那些可買可不買,被價格吸引的旅客。尤其是廉價航空,無需提供餐食,多一位乘客意味著多一份利潤。又是在大山之中的一個相對偏遠的機場,航班間的競爭不激烈,客人相對穩定。自然,航班的前一天,客艙最後一兩個座位也會虛位以待,賣給有急事非走不可的客人。
果然,國慶節的前一天,一架載滿了三口之家和挺多中學生的波音737向著祖國首都出發了。在候機大廳,有個小孩子,也就剛上一二年級吧,打印出登機牌,高高地舉著,幸福感洋溢在稚氣的小臉上,讓家人照相留念。我在想,他們如果知道了我的機票只有他們一半的價格該作何感想。當然會遺憾,可一家三口是很難撿漏的,一群中學生團隊出行,也是沒法撿漏的。這不僅因為「漏下來」的票非常少,還因能滿足個人日程的「漏」更少,也只有我這樣出行較機動的才撿得到。
但這樣的價格突然大插水並非航班的普遍現象,僅是個例。如果刻意臨行「蹲」一個低價,弄不好會影響到長假安排。
火車票價格穩定可預期,給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消費者習慣於固定的價格,形成固定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節奏,感到舒適和安心。這也是當高鐵線路越來越綿密,人們出行傾向於鐵路的原因。天空是沒有軌道的,企業自由競爭,價格便是競爭的主要手段,將座位賣出去、儘可能地賣出高價就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有鑒於此,坐飛機買機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乘客與航空公司的智力精力上的博弈。「買的沒有賣的精」,面對價格下跌,消費者往往就會產生挫折感、失敗感。作為航空業整體,其實是要避免消費者群體產生挫折情緒的。可惜的是,疫情三年民航業虧損4000億元,虧掉了10年的利潤,去年雖大幅減虧,可「旺丁不旺財」的旅遊大背景下仍未能實現盈利。背負著巨額債務,企業間也就難以協調,各自為戰,也就有了「公地悲劇」。當然,節前機票插水也不全是壞處,畢竟行事機動的旅客有了某種程度上的出行便利。
這次出差,或許是偶然,一個突出的感覺是酒店裡都挺安靜,五家酒店都沒有樓上跑動的聲音,走廊也未有喧嘩,這在過去罕有。是否因為酒店住的人少,不能確定,但從價格上看,同檔次的酒店比過去住要便宜不少。查了一下酒店十一期間的價格,也基本持平,甚至桂林那樣的旅遊城市也只是微調。
《雲上的誘惑》劇照
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期間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同比下降21%。攜程預訂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國內和出境機票價格較去年同期回落均超20%,其中,日本、英國、新加坡機票均價(含稅)降幅超30%,全球酒店均價也呈現下降趨勢。
對於絕大多數長假出遊者,這才是關鍵的全局性信息,這意味著今年的十一長假比去年出遊更划算,比五一出遊更有性價比。當然背後也隱含著人們旅遊背後的囊中侷促,旅行半徑更小了,行程更短了。
一路上我在想,真要感謝那些大山中起飛的小朋友和家長們,今年京滬等一線城市消費低迷超出想像,低線城市反而好一些,這個國慶節他們給首都帶來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