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 | 北京地下水水位為何能連續9年「長高」?

一滴泉水流出北京的新變化。

妙峰山下,北京市門頭溝區陳家莊村的泉眼再次湧動汩汩清水。近年來,在北京已有81孔泉眼重現泉水叮咚景象。

泉是地下水的晴雨表。汩汩清水從地層湧流而出,成為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直觀體現。一組數據令人驚喜:今年6月1日至9月15日,北京降雨形成水資源量26.83億立方米,地下水水位實現第九年連續回升。從2015年至今北京平原區地下水水位累計回升13.14米,增加儲量67億立方米。

地下水是看不見的珍貴資源,兼具資源屬性和生態屬性,生產生活用水一刻離不開它,河湖暢流、草木繁茂同樣需要地下水涵養。

北京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後天超載」,人均水資源量遠低於國際公認的年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地下水一度成為主力水源,承擔這座超大城市的日常運行。從曾經的過度開採、水位下降,到止跌回升,再到如今連續回升,北京地下水水位為何能不斷「長高」?

其一,這是「天幫忙」和「人努力」的共同結果。

降雨多是客觀原因,讓雨水能留得住,則靠「人努力」。2024年汛期,北京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六成以上,密雲水庫、懷柔水庫等水庫攔洪率100%,城區廠網河一體化調度,「西蓄、東排、南北分洪」,讓該流的流走,該留的留下,該滲的滲透。今年6月1日至9月15日,北京地下水儲量較汛前增加14.2億立方米。

地下水水位不斷「長高」,離不開水利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等工程體系更完善,蓄排引調協同配合,城市管網不斷升級,海綿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在確保防洪安全基礎上,收集、截留、下滲,雨洪資源有效補充地下水、改善城市水生態。

其二,這是外調水和本地水的科學調度。

缺水咋辦?「外調水」幫忙。進京「南水」中的七成用於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十年來,向北京調水超100億立方米,越來越多的「南水」代替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這些本地水和「外調水」五水聯調,多源共濟水資源保障體系夯實了供水安全,讓曾經過度使用的地下水「喘口氣」。

多水源聯調的背後,是水資源配置能力不斷提升。南水北調等重大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發揮效益,溝渠塘壩等「毛細血管」不斷延伸,國家水網暢通循環,南北調配、東西互濟,削峰補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

其三,這是開源和節流的雙管齊下。

解決水資源短缺,節水是根本出路。北京加強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管理,摸清機井家底,織密保護網。頒布實施《北京市節水條例》,推進生活、農業、工業、園林綠化、公共服務等領域節水。數字經濟、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等高精尖產業蓬勃發展,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而究其根本,關鍵是用好新發展理念的「閘門」,是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京津冀地區是世界上地下水開發範圍最廣、規模最大、強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推動華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根本辦法就是轉變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把水資源當作「硬杠杠,持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地下水利用從無序開採變為科學管理。

視線拉長,從一地觀一域。地下水水位之變,體現的是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實現了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的轉變。高效用水,科學調水,精細節水,近10年來,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的情況下,我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用水方式連著發展方式,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任重道遠。我們要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各地應因地製宜,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優化產業佈局,鼓勵創新型產業、高科技產業發展。「有多少湯泡多少饃」,精打細算用好地下水,以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

要堅持空間均衡,「一盤棋」統籌。立足我國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基本水情,上下遊、左右岸、干支流地區相互合作,凝聚合力,進一步優化國家水網,充分挖掘已建蓄引提調工程潛力,不斷增強水資源要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性。

要堅持系統治理,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從水裡到岸上,護江河、治岸線、植林草、防風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讓水循環更暢通、河湖更健康。

要堅持兩手發力,進一步加強地下水監管,強化禁限采管理,劃定紅線。同時,深化水權、水價、水資源稅費改革,用好「節水貸」等綠色金融工具,助力節水產業發展,激發經營主體參與節水工作積極性。

久久為功,精打細算,從嚴從細管好地下水,我們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珍貴的地下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