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在莫高里工匠村探尋敦煌石窟「誕生密碼」

中新社蘭州10月5日電 題:在莫高里工匠村探尋敦煌石窟「誕生密碼」

中新社記者 馮誌軍

手持畫筆,在神秘莫測的「洞窟」里,跟隨畫工臨摹一幅敦煌壁畫;拿起刻刀,在雕塑林立的展廳里,跟隨泥匠塑一身飛天造像;選一扇面,在陸離斑駁的染坊里,跟隨染匠炫一抹敦煌色彩……近年來,在敦煌莫高里工匠村,敦煌石窟的「誕生密碼」被傳統技藝逐一複現,吸引大批遊客慕名探尋。

行走於莫高里工匠村內,映入眼簾的不僅有古老技藝的展示,還有現代工匠傳承的藝術作品。敦煌文化愛好者通過敦煌壁畫臨摹、泥板畫製作、敦煌彩塑技藝繪製等實踐體驗,穿越千年時空當一回「畫工」或「塑匠」,體驗古人的創作樂趣。

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外遊人不絕。中新社記者 馮誌軍 攝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外遊人不絕。中新社記者 馮誌軍 攝

耗費了近二十分鐘,年逾七旬的浙江遊客夏晴終於在一面盤子大小的泥板畫上完成「九色鹿」的雛形,這讓她感慨「比想像的要難」。「上中學時曾在課本里學習過敦煌文化,但直到退休後多年才有機會來親眼看看。」她說,看過千年前活靈活現的敦煌壁畫,然後又自己體驗繪製過程,感覺中國古人很偉大。

出於對敦煌色彩的喜愛和好奇,來自北京的遊客史婧帶孩子仔細體驗了一回古絲路染纈文化,當一把手工扇耗時良久披上絢麗彩妝,令她們愛不釋手。「與之前去過很多農家採摘的鄉村遊不同,這裏不僅有濃鬱的敦煌文化色彩,尤其是一系列古風韻味十足的體驗課程令人震撼。」史婧表示。

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內,學員體驗敦煌文化研學課程。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內,學員體驗敦煌文化研學課程。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莫高里工匠村,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敦煌彩塑製作技藝省級傳承人杜永衛,創辦的以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非遺傳承場所。近年來,他將民間手藝人聚攏於此,希望在持續升溫的敦煌文化熱情中,將一批瀕臨消亡或被動搶救的傳統技藝複活,讓漸行漸遠的鄉愁煥發新的時尚和活力。

「過去很多人都特別關注敦煌壁畫如何精美,壁畫故事如何玄幻,但很少有人去關注創造敦煌石窟藝術的眾多無名工匠。」杜永衛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敦煌藝術的形成其實是一個產業鏈,千百年來帶動了如打窟人、畫匠、塑匠、木匠、泥匠、鐵匠、裝裱匠、織染匠、造紙匠等敦煌民間的百行百業。

「敦煌石窟有一天總會消失,但這些延續至今的民間手藝卻可以被繼承和保存下來。」杜永衛說,莫高里工匠村一開始並未想過依靠研學遊實現鄉村振興,而是旨在傳承營建敦煌石窟的相關技藝,並探索與市場接軌,讓這些古老技藝實現再生。

基於杜永衛此前數十年參與敦煌石窟保護和修復的豐富經驗,以及各類手藝人抱團聚合等效應,該團隊近年得到內地博物館、廟宇等對傳統塑像保護修復的「訂單」源源不斷。讓他們意料之外的是,隨著在業內名聲漸起,吸引不少敦煌文化愛好者主動叩門,一探究竟。

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內,學員參觀研學產品。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8月20日,甘肅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內,學員參觀研學產品。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事實上,距離敦煌莫高窟十餘公裡外的莫高里工匠村,在過去多年因產業單一等製約而「很難留住年青人」。近年來,伴隨著獨特的敦煌藝術研學體驗,不僅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海內外「敦煌迷」慕名打卡,還持續帶動周邊客棧、農家樂、鄉村遊、農業觀光、田間研學等項目發展。

「隨著民間傳統技藝逐步興旺,大批年青人吹響返鄉‘集結號’,或許在下一個千年,還會創造出新的文化奇蹟。」杜永衛憧憬道,當民間傳統手藝人的下一代願意延續這項技藝,當更多年青人誠心學習、體驗和傳承這項藝術,綿延千百年的敦煌藝術情懷和信仰將有下一個輪迴。(完)

【編輯:張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