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演,譚盾、趙聰等名家呈現中西名作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0月5日晚,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百鳥朝鳳 中西齊鳴 譚盾執棒中國交響樂團特別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攜手琵琶演奏家趙聰、嗩呐演奏家劉雯雯與小提琴家陸威、大提琴家王健,聯袂中國交響樂團共同登台,奏響中外交響名作,在國慶假期為祖國七十五週年華誕獻禮,同時也開啟了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精彩演出的序幕。

譚盾領銜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

當晚的音樂會在譚盾創作的《北京中軸龍脈之鍾》中拉開序幕。今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條北京城的「脊樑」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賡續不絕,也見證了大國首都的與時俱進、曆久彌新。《北京中軸龍脈之鍾》以中國古老的聲音符號「鍾聲」為線索,展現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底蘊,展現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舞台上,中央民族樂團團長、首席琵琶演奏家趙聰擔任獨奏,琵琶「珠落玉盤」的絕美音色與交響樂團的豐富音響充分共鳴。

緊接著上演的《百鳥朝鳳》則彰顯著傳統音樂中的澎湃能量。《百鳥朝鳳》原名「十樣景」,本是著名的中原地區的傳統民歌,曲中用音樂模仿布穀鳥、鷓鴣、燕子、山喳喳、藍雀、畫眉、百靈、藍臘嘴等鳥類,塑造喜慶的氛圍,常出現在喜慶的傳統婚禮場面中。在作曲家關峽的改編下,《百鳥朝鳳》以嗩呐協奏曲的形式,將高亢的嗩呐與交響樂團融合,保留了傳統音樂中強烈的感情與色彩。嗩呐演奏家劉雯雯的演奏張力十足,嗩呐的樂音彷彿有氣吞山河之勢。

今場音樂會以「百鳥朝鳳 中西齊鳴」為主題,除了中國音樂的上演,音樂會上還上演了斯特拉維利斯基、莫紮特、拉威爾的經典名作。斯特拉維利斯基著名的芭蕾舞音樂《火鳥》,堪稱芭蕾舞的時代分界線,既有現代音樂的光怪陸離,也擁有浪漫主義的細膩線條。譚盾作為指揮家和作曲家,對這部二十世紀的扛鼎之作有著極為獨到的見解和詮釋。音樂會下半場,《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率先奏響,這部作品創作於1779年,莫紮特創造性地將交響曲和協奏曲的形式相結合。小提琴家陸威和大提琴家王健共同在作品中擔任獨奏,兩位演奏家細膩的演繹,弓弦摩擦之間充分展現了莫紮特音樂中的優雅氣質,一瞬間帶領觀眾實現了從二十世紀音樂向古典主義的回溯穿越。隨後,今場音樂會最後一首作品《波萊羅》上演,膾炙人口的經典旋律在音樂廳中不斷迴蕩,尤其是小軍鼓在整首作品中重覆168多次,如線索般串聯起整個作品。

今場音樂會拉開了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序幕,10月5日至13日,以「樂聚北京 悅聽世界」為主題,彙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南非、奧地利、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的演出團體與著名藝術家,在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天壇公園神樂署等場地,為觀眾帶來9場風格多元的音樂會演出,以及圍繞樂遊中軸、遇見大師、青鳥振翅、藝境探秘、漫步北京、樂享雲端等策劃推出的多場公益活動。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