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丨援藏30年,「蘇式幸福」流淌在雪域高原

建成西藏第一所希望小學,創建首家國家工業旅遊文化示範區,市場「小組團」援藏銷售額位列17個援藏省市首位,區外就業人數和質量位列17個援藏省市首位……正在展出的全國對口援藏30週年成就展上,江蘇展區亮出的一系列「第一」,格外引人注目。

全國對口援藏30週年成就展江蘇展區

從旖旎瀲灩的揚子江畔到巍峨連綿的唐古拉山,江蘇與拉薩相隔3800多公里,卻因對口支援結下了深厚的「山海情」。對口援藏30年來,江蘇累計選派10批次1021名援藏幹部人才,投入71.45億援藏資金,完成665個援藏項目。援藏幹部人才與拉薩各族幹部群眾攜手奮鬥,讓「蘇式幸福」流淌在雪域高原。

在拉薩,「江蘇元素」時刻遇見

漫步拉薩,不用刻意尋找,就能發現林林總總的「江蘇元素」。

拉薩第一條雙向四車道,被命名為「江蘇路」,是重要的城市軸線;江蘇實驗幼兒園、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拉薩一中(江蘇援建)等名園、名校,為西藏的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拉薩市人民醫院在江蘇幫扶下,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健康堡壘」;在拉薩達孜區,鎮江援建了鎮江路、丹陽路、句容路、焦山路,幫助達孜形成「四縱十橫」交通網絡;在拉薩曲水縣,人們身著盛裝,在泰州廣場上載歌載舞;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來到位於拉薩東大門的墨竹工卡縣,南京路、金陵路、棲霞大道、六合大道、南京實驗小學等「江蘇元素」,在城市版圖上熠熠發亮……

今年9月,拉薩市召開江蘇省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幹部領隊交接工作會議。江蘇省第十批援藏幹部領隊圓滿完成了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離別的時刻,即將離藏的幹部們不禁淚水盈眶,脖子上掛滿了潔白的哈達。「援藏事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茬接著一茬的。」江蘇省第十批援藏幹部領隊陳靜說道。

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自1994年對口支援拉薩以來,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從江南水鄉奔赴雪域高原,堅持貫徹落實「國家要求」、重點圍繞「西藏所需」、不斷髮揮「江蘇所長」,援藏資金總量、項目質量、選派幹部人才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援藏工作持續發力,投入援藏資金超過50億元,80%以上投向基層、8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推動拉薩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江蘇力量。

江蘇「園區經驗」引入拉薩

你也許想不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也可以瓜果飄香、百花齊放。在拉薩曲水縣才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以下簡稱「才納園區」),成片花海在陽光照射下隨風搖曳,一排排溫室大棚整齊林立,棚內綠意盎然、果蔬飄香。如今,佔地2萬餘畝的規模,讓人很難想到,在10多年前,這片園區僅有60畝。

才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園區從2012年發展至今,總投資6億元,其中江蘇援藏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才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次旦卓瑪介紹道,江蘇泰州與曲水縣結對幫扶多年,幫助園區建設日光溫室、瑪咖加工廠、葡萄加工廠、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及倉儲中心、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設備等。隨著才納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在此就業的西藏高校畢業生達50多人,每年吸納農牧民臨時工近400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今年6月份,3萬多株紅掌花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從泰州運送到才納園區,成為西藏首個紅掌花卉生產基地。和這批紅掌花一起來的,還有泰州蘇中園藝有限公司的溫室室長趙黨華。要「輸血」,更要「造血」,趙黨華在園區帶了四名徒弟,幫助他們從普通農牧民成長為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新型職業化農民。

紅掌花卉生產基地

在全國對口援藏30週年成就展上,總投資10億元的朗熱酒村項目格外醒目。朗熱酒村項目是江蘇立足「拉薩所需、江蘇所能」引進的「產城融合、酒村融合、酒旅融合」重大產業援藏項目。據瞭解,該項目達產後年產值將超過10億元,不但年消化2萬噸青稞、帶動1000多人就業,還將成為拉薩新的工業、文化旅遊景點。

投資10億元的洋河朗熱酒村項目效果圖(資料圖)投資10億元的洋河朗熱酒村項目效果圖(資料圖)

一個個重點招商項目落地生根,一座座產業園區拔地而起,一間間廠房鱗次櫛比……結合兩地各自的優勢,江蘇產業援建碩果纍纍。據悉,2023年,江蘇累計落實133個援藏招商引資項目,協議投資額221.7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99.56億元,位列援藏省市第一。

辦好民生實事,托起「穩穩的幸福」

從拉薩出發,沿著318國道向西南行駛,可以看到一個頗具現代化氣息的村莊,這裏便是拉薩曲水縣達嘎鄉三有村。村口處,「茉莉格桑共芬芳」的字樣赫然醒目。

三有村是西藏首個易地扶貧安置點,2016年3月破土動工,同年7月搬遷入住完畢。何謂「三有」?「有房子、有產業、有健康,」三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桑珠曲培說道,「三有」寄託著大夥兒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三有村幸福驛站

走進三有村幸福驛站,屋內一陣陣歌聲傳來,老人們正圍在一起看電視、唱歌。桑珠曲培介紹道,幸福驛站目前接收需要日間照料的老人18人,並且專門僱傭兩名本村人員,照料老人們的生活起居及身體健康。不僅有免費的一日三餐,還提供甜茶、酥油茶、糌粑等。

老人們正在三有村幸福驛站喝茶、看電視

2020年,由江蘇泰州援藏投資600多萬的「養老驛站」正式運營。2023年,在江蘇省援藏資金的進一步支持下,當地政府對「養老驛站」進行了改擴建。托育遊戲活動室、親子活動室、親子共享餐廳……一應俱全的設施實現老幼共融,開啟了三有村嶄新的養老護幼模式。

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墨竹工卡縣,溪河眾多,山高水長,村民過河要麼用幾塊木板拚成簡易橋,要麼繞行,給出行帶來很大困難。四年前,「溪橋工程」啟動。南京援藏工作組在墨竹工卡縣的8個鄉鎮建起70多座便民溪橋,被群眾稱為「幸福橋」「連心橋」「暖心橋」。尼瑪江熱鄉幫達村村前的溪橋建成以來,村里新添近百輛私家車、大卡車,用於出行和運輸。

過去一年,江蘇援藏隊伍實施「格桑花開·民生微實事」二期工程,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行動,實施一批道路通達、供熱供氧、污水處理等惠民生、補短板項目,共3300餘戶群眾受益。與此同時,新修的32.3公里「幸福路」、8個「一站式」服務鄉鎮鄰里中心投入使用,江蘇援建的塔巴村、茶巴朗村等一大批鄉村更是蝶變為當地鄉村振興示範村。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史童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