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原農牧區孩子上好學

    9月14日,西藏那曲市班戈縣第二(中石化)小學,學生們午休後在宿舍里洗漱。部分離家較遠的學生,可以選擇讀書期間全程住校,生活起居都有專門的老師照顧。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孔斯琪/攝

    9月1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學生在寫作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9月1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學生在寫作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五年級一班12歲的藏族學生仁青巴卓最喜歡學校的愛心廣場。她說,這裏經常舉辦校園活動,是一處充滿師生情誼的地方。

    仁青巴卓的弟弟今年7歲,因病無法到學校上學。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不久,仁青巴卓的班主任高靜得知這一情況後,聯繫學校為她和爺爺、弟弟提供了一套學校里的教職工公寓居住,5名教師每週為弟弟上門教授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課。

    「我和家人得到了學校的幫助,心裡一直記著老師和同學的情誼,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仁青巴卓說。她也更加努力地學習,「我要在這裏好好讀書,以後繼續在呷拉鎮初級中學上學」。

    仁青巴卓就讀的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位於雅江縣城北13公里處的馬鞍山下、雅礱江畔,隸屬於呷拉鎮教育集中辦學區。集中辦學區2013年開工建設,包括呷拉鎮初級中學、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呷拉鎮雙語幼兒園,現有學生近3000名,約佔雅江縣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95後劉藝是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副校長。他介紹,雅江縣城區面積僅0.48平方公里,城區無法佈局新學校,所以雅江縣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組建了呷拉鎮教育集中辦學區。

    呷拉鎮初級中學校長楊健康介紹了初中的情況,呷拉鎮初級中學從2016年7月開工建設,2017年9月10日正式從雅江中學分離出來,遷到此處辦學,現有119名教職工,33個教學班近1700名學生,以藏族學生為主,97%的學生來自農牧民家庭。

    新辦學的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為雅江縣16個鄉鎮79個行政村的適齡入學兒童提供了除各鄉鎮中心學校之外的就讀選擇。「教師團隊是從全縣學校抽調組建的,能滿足當地孩子想上學、上好學的願望。」劉藝說。

    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的學生家長中,有雅江縣的牧民,有常年奔波在318國道線上的貨車司機,還有當地鬆茸和貝母的採摘銷售者。

    劉藝介紹,在這裏免費寄宿學習的學生,很多都具備獨立生活能力。每年到了鬆茸採摘季,不少學生放假時會主動幫家長上山採收。

    劉藝本科畢業於成都師範學院學前 教育專業。2021年,他升任副校長,負責學校的黨建和教務工作。劉藝和同事們每週一至週六中午11點,都在學校陪伴學生們。朝夕相處,各族師生關係很親近。

    在雅江縣,距離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最遠的鄉鎮,車程要3個小時。劉藝介紹,當學生在校表現不佳時,教師通常不會立刻「打電話叫家長」,而是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認識並改正錯誤,到了每月的「家長開放日」,再進行家校共育交流。「秉持寬嚴有度的原則開展學生工作,很多孩子成長進步很快。」劉藝說。

    育才需良師。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的教師團隊,從70後、80後到90後、95後都有。2016年辦學以來,每年都有青年教師通過招考到此任教。之前曾有一對來自四川宜賓的教師夫妻,到這裏支教了兩年,對這裏有了感情,期滿後主動返校,又支教了兩年。

    學校缺少音樂、美術專任教師,主要由語文、數學課專任教師兼任。9月,一名來自浙江杭州的美術教師來此參加對口支援,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送教活動。

    「學生教育工作是循序漸進、穩中求進的過程。」劉藝介紹,為提升教育質量,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和成都實驗小學建立合作機制。教師們針對每個教學單元,通過「讀、備、還、議」4個流程一起線上備課。

    楊健康也提到,為提高教學質量,呷拉鎮初級中學與成都七中、甘孜州康定中學建立優秀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機制,還安排青年教師與四川宜賓資深教師結對拜師。

    除交流教學方法外,教師們也會交流如何引導學生。劉藝舉例,比如,有學生格外調皮、經常不遵守學校管理規定。按照成都實驗小學教師的建議,老師不對其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而是找合適機會在班里給予表揚,發一張僅能用一次的「免罰金牌」。「學生會因為珍惜這樣的獎勵,逐漸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劉藝說。

    「學生接受教育,不只是為了分數。」劉藝說,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引導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0月07日 04 版